触乐怪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图/小罗
(本文含有一部分《边狱公司》剧透。)
在《边狱公司》(Limbus Company)沉迷坐牢的老但丁们,应该都对手下12名罪人的原型故事有所了解。除1号罪人李箱是以作家原型为参照外,其余都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隐藏的10号罪人但丁,也就是玩家所扮演的管理者,正是出自《神曲》一书。13个人在向导维吉里乌斯和司机卡戎的协助下,乘着一辆巴士展开收集金枝的旅途,同时也窥探罪人们的过去,解开他们的心结。
虽然但丁们对总监低下的产能和各类离奇操作颇有微词,但依然被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出色的剧情牢牢拴住。在每章主线高潮部分的演出,平面小人动画配合乐团Mili的演唱,形成一种“1加1大于2”的化学反应。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第6章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深情对唱。“I must be the reason why”一举成为但丁们口耳相传的旋律。
出于好奇心理,我迅速补了一遍这一章的“原著”《呼啸山庄》,发现了些许不一致的地方。耐莉·丁恩(Nelly Dean)是故事的讲述者,跟随又背叛了历代主人。词典给“Dean”下了两个定义:1、主持牧师;2、训导长,系主任。不论哪个意义,Dean都应是一个掌管权利的实体,维持着纪律和秩序。如果是在原著中,耐莉的确是“父权”的代表,同时她的权力也表现在叙事中的“话语权”上——《呼啸山庄》里往事的当事人多数已经去世,希斯克利夫即便还活着,但以他暴烈孤僻的性格,讲述过去显然是奢望。这就导致读者的一切信息来源,都仰赖耐莉这位懂点学识的女仆,而她有能力掩饰和歪曲某些事实。两座山庄、两代人的故事经过耐莉的过滤,给读者带来一种阅读上的认知偏差。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原著中,凯瑟琳嫁给林顿后,和希斯克利夫也还有信件往来,但她的信实际上一封也没有寄出去,一封也没有收到,都被耐莉烧掉了。而凯瑟琳疯病加重时,她让耐莉把林顿叫过来,但耐莉想着她一定是在耍小姐脾气,要治治她的坏脾气,在林顿面前粉饰太平,最终凯瑟琳在绝望中病情恶化,走向死亡。更不必提耐莉没有履行对林顿的承诺,将小凯瑟琳推进希斯克利夫设置的陷阱里。
在背叛事实暴露后,耐莉对希斯克利夫的独白
当然,我们的讨论依旧是和游戏剧情紧密相关的。耐莉在原著中的受害者形象,也顺延到了游戏中:耐莉无法忍受夹在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因为两人萦绕不散的仇恨、误会和可怕的执著,慢慢消磨甚至偷走自己的人生。所以她同原著一样,作为凯瑟琳毁灭的推动者和协助者,成了那个必定背叛的角色。
耐莉对凯瑟琳的欺骗
耐莉对希斯克利夫说的谎言
实际上,她烧掉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书信
由于游戏的处理更温和也更隐晦,所以人们对耐莉的遭遇更多感受到的是同情。凯瑟琳、希斯克利夫这两位怨偶也因为性格上的变动,不至于落得像原著那样疯狂和可怖。
相比之下,我更为赞赏“罪人堂吉诃德”那一章对结尾的处理,比起原著甚至更有韵味。原著里那位疯疯癫癫的老绅士放下了长枪,立下禁止后代与阅读骑士小说个体通婚的遗嘱后,农奴桑丘竟然拾起了领主徒有其表的木头长枪继续冲锋。
我不再是堂吉诃德了……我只是个名叫吉哈诺的糟老头子。
那我就是堂吉诃德,我的梦,我的冒险仍将继续。
游戏主线第7章《梦之终焉》动画演出
游戏中,桑丘继承了堂吉诃德在现实中沉没的梦想,用梦想替代了本能的欲望。
对剧情的讨论永远没有止境,不同的理解都应当被尊重。在我看来,对原著的“还原”,是将这个人身上核心的要素展现出来,哪怕是在完全没有相关性的异世界里,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跨越书本和游戏的媒介界限,所带来的持久感动。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