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风膏雨、气贯长虹,郭贯田!(2)辞,不受

清光绪年间,河南知府文悌(字仲恭),《清史稿》载其:“深谙汉文,笔力雄健,所拟奏章常切中时弊,文采斐然。”

文悌有一子名曰文达,生得孔武有力,自幼痴迷拳脚棍棒,却养成一身纨绔习气,在洛阳城内横行无忌。

一日,文达与人纷争时,不慎被对手踹倒,重重跌坐在青石板上,当场骨盆碎裂,痛呼不止。消息传至知府衙门,文悌心急如焚,立即派人前往郭家大院延请名医郭树信。无奈郭树信素不与满官往来,遂命儿子郭贯田代往诊治。

郭贯田到了之后,见文达面色惨白、冷汗如注,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将家属们请到屋外,专心致志的施展正骨绝技:旋转提拉以正骨位,摇摆叩击以通气血,推挤提按以复筋络。

整整一个时辰,郭贯田手法娴熟,动作利落,病情得到了控制。

待治疗完毕,郭贯田刚跨出房门,文悌便疾步上前,言辞恳切道:"文达顽劣遭此横祸,性命全赖先生挽救。今后先生若有差遣,文某必赴汤蹈火!"

郭贯田拱手还礼,正色道:"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乃分内之事,大人不必挂怀。"

因文达伤势严重,郭贯田在知府宅邸驻诊月余,直至文达能扶杖行走。

临行时,文悌命人捧出两千两黄金相赠,郭贯田坚辞不受,连称:"无功不受禄,此礼断不可收!"

对此,史书记载三个字:“辞,不受。”

文悌只好欲令文达下跪致谢,亦被郭贯田急忙拦住。

次年郭贯田寿辰,文悌再次遣人携两千两黄金登门贺寿。即便对方百般恳请,郭贯田仍执意推辞。直至文悌“强之再三”,郭贯田考虑到了一件事,终于应允。

正是这一决定,催生出一段造福河洛百姓的传奇佳话,关于这件事,我们卖个关子,放在下篇讲。

这是一段发生在郭贯田身上的真实故事。若单纯以医德医术为视角讲述这段往事,文章至此便可收尾。然而,在本文搁笔之际,我仍觉有必要与诸位展开一些探讨。

晚清光绪年间,清廷已深陷不平等条约的桎梏,巨额赔款与传统农业的崩塌,将底层百姓推向水深火热。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河南知府竟能挥毫赠予郭贯田2000金,这不禁令人感叹。

面对这笔足以改变命运的重金,郭贯田毅然选择“辞不受”。

他究竟藏着怎样的思量?或许,自幼浸润的传统文化,早已将“义利之辨”刻入骨髓,他知道这份厚礼与医者仁心相悖;或许,在他心中,治病救人本就是医者不可推卸的天职,无需拿金钱衡量;又或许,他心里洞悉了这2000金背后不寻常的来路?

也有可能,这三种考量兼而有之。

在风雨飘摇的晚清,郭贯田能毅然舍弃这笔巨款,这份坚守与风骨,着实值得后世敬仰。而这份对医术纯粹的追求、对本心的坚守,正是平乐郭氏正骨传承230余载的“正心”精神。

郭氏传人薪火相传,后世人不断续写着相似的动人故事,让这份医者初心,代代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正心   仁心   平乐   光绪   气贯长虹   医者   知府   晚清   医术   河南   后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