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美博会,环亚科技展台前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最显眼的就是肌肤未来那款新升级的377美白精华。
瓶身上印着“12年专研美白”“中澳双实验室联合研发”,旁边电子屏还在滚半年卖了千万瓶的战绩,这阵仗在美博会上还真不算常见。
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现在看着挺风光的牌子,2019年刚出来的时候,在环亚内部其实算个“冒险活”那会儿环亚旗下美肤宝主打中药护肤、法兰琳卡走自然成分路线,肌肤未来偏要搞“科学美白”,用成分党那套话术跟老大哥们的风格对着来,现在回头看,这步险棋倒是走对了,不仅占了集团近十分之一的营收,2024年双11还冲进了天猫美白精华前五。
不过光鲜数据背后,藏着挺现实的问题:肌肤未来是吃着环亚的研发、渠道红利长大的,但也被“集团之子”的身份绑着。
现在国际大牌都在抢美白赛道,珀莱雅、可复美这些国货同行又靠独家成分圈粉,肌肤未来要是没了环亚的庇护,还能不能自己扛事儿,真得打个问号。
要聊肌肤未来,就得先说说它的“靠山”环亚科技。
环亚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创始人胡兴国早年是河南固始的小学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出来闯,干过民办教育、美妆代理,1999年靠着代理攒的资源搞了美肤宝,之后带着家里人在美妆圈打拼。
说起来环亚比珀莱雅还早四年入局,但后来两家走的路完全不一样。
珀莱雅早早就盯上了线上,又是在社交平台砸钱营销,搞出黑海盐泡泡面膜这种爆品,还跟头部原料商合作,在多肽领域搞出了自己的技术壁垒;环亚却一直抱着线下不放,靠家族代理商体系铺货,直到2022年线上收入占比都没到一半。
现在网购渗透率都超八成了,618、双11这种大促早就是品牌实力的试金石。
珀莱雅2022年四季度收入快是三季度的两倍,环亚同期却没什么波动,这差距一下就看出来了。
也因为这样,环亚2022年整体营收一直徘徊在20亿左右,增长卡住了。
旗下滋源、法兰琳卡这些老品牌没抓住线上红利,收入往下走;即肽、澳魅这些新牌子又做不大,最高收入都没超过5千万,整个集团有点“青黄不接”的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肌肤未来冒了出来,成了环亚的“救命稻草”。
它的创始人是胡兴国的儿子胡根华,2016年初进的环亚,从品牌部慢慢做到副总裁,现在还管着集团的电商和品牌营销。
2019年他瞅准功效护肤的风口,搞了肌肤未来这个牌子。
数据摆在那儿,2020年到2023年上半年,营收从5900万涨到2.7亿,2022年就成了集团里唯一收入过亿还在涨的品牌,说它是“全村的希望”真不算夸张。
从“乱撒网”到盯死377,肌肤未来踩对了监管红利
不过肌肤未来也不是一开始就找对了方向。
刚创立的时候,正好赶上国内成分党风潮,它就跟着走“功效护肤”路线,想着广撒网试试水。
2019年先备案了款肌肽抗糖面膜,后来又陆续推出富勒烯、蓝铜胜肽、玻尿酸这些热门成分的原液和精华。
但你想啊,华熙生物在透明质酸领域早把用户心智占了,自然堂很快就跟上做富勒烯,珀莱雅又靠原料合作在多肽领域扎得稳,肌肤未来一个新牌子,没客户基础又没鲜明卖点,销量自然上不去。
后来它总算想通了,收缩战线,一门心思盯紧377这个成分。
其实2019年它就在产品里加377了,只是没当重点推。
之后跟中科院纳米实验室、全球知名供应商德之馨合作,才慢慢把377提到战略核心的位置。
2020年4月,它第一次备案以377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年底又拿到了首个377特字号产品要知道国妆特字是药监局给特殊用途化妆品发的证,审批比普通妆字号严多了。
到2021年,它一年就备案了11款特字号产品,这布局速度确实快。
更巧的是,2021年药监局出了新规,明确377只能用在宣称美白功效的特殊化妆品里。
这一下就把门槛拉高了,普通妆字号备案只要几周到几个月,特字号审批得两到五年。
2022年市场上新增的377产品备案,从2021年的四千多件直接掉到66件,肌肤未来因为之前早有准备,一下就占了这片蓝海市场。
这种监管窗口期不是谁都能抓住的,肌肤未来这次确实是眼光加运气都在线。
有了产品,还得让用户知道。
肌肤未来的做法很直接,在产品包装上把“377”印得特别显眼,我还听说有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肌肤未来”这个牌子,就因为看到瓶身上的377,以为这产品就叫“377”,这心智绑定算是玩明白了。
同时它还在小红书找了180多位达人种草,跟“老爸测评”合作直播,单场就卖了900万,还赞助《我是大美人》这种综艺节目刷曝光。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很明显,它的377精华在天猫曾做到月销3万多件,还冲过精华品类的销量榜首,2024年在国货377市场占了七成还多。
15亿赛道撑不起“参天大树”,肌肤未来的麻烦才刚开始
不过风光背后,麻烦也跟着来。
2023年肌肤未来销售额涨了三倍多,按2022年1.97亿的收入推算,2023年差不多能到10亿。
但它占了国货377市场七成的份额,这么一反推,整个国内377美白市场规模还不到15亿。
环亚想靠它撑起整个集团,这点盘子怕是不够用毕竟一个美妆集团要发展,光靠一个15亿的细分赛道,根本养不出“参天大树”。
肌肤未来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25年开始围绕美白祛斑场景加新品,备案了含烟酰胺、海棠藻、光果甘草这些成分的产品,想从单一的377拓展到更宽的美白领域。
但这条路不好走,一旦跳出377的小圈子,就得跟欧诗漫、谷雨、OLAY、珀莱雅这些老手正面刚。
欧诗漫靠“珍珠美白”做了这么多年,谷雨盯着“光甘草定”打温和美白的牌,OLAY的“小白瓶”和珀莱雅的“双抗精华”早就圈了一大批用户,肌肤未来想在这些对手里抢市场,难度不小。
我翻了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的测评,发现大家买美白精华时,总爱把肌肤未来的377产品跟城野医生、谷雨、OLAY这些牌子对比。
不少用过的人说,肌肤未来的肤感还不错,但美白效果“相对平淡”,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本来“科学美白”这个定位,现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越来越多品牌都在做,它从“差异点”慢慢变成了“入场券”。
如果不能尽快搞出点独家东西比如更牛的配方,或者更有说服力的功效数据很容易就陷入同质化竞争,到时候只能打价格战,利润肯定受影响。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