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比不过麦当劳、肯德基,也难以抗衡塔斯汀、华莱士,汉堡王在中国市场为何始终未能走红?
目前汉堡王在中国仅剩1367家门店,半年内关闭超100家;而麦当劳门店数突破7200家,肯德基、塔斯汀双双超过1万家,华莱士更是接近2万家。
同样主打汉堡产品,为何其他品牌门店越开越多,汉堡王却持续收缩?

去年汉堡王在中国的年销售额约7亿美元,看似可观,但均摊到单店年销售额仅40万美元。对比其他市场,巴西、土耳其的单店年销售额可达100万美元,韩国更是高达120万美元。
中国虽是汉堡王全球门店数量靠前的市场,但单店盈利能力却处于垫底水平。
因此,汉堡王不得不关闭不盈利的门店。汉堡王母公司RBI的CEO明确表示,年销售额不足30万美元的门店将全部关闭,换算为日销售额需突破6000元,未达标的门店将面临淘汰风险。
有观点认为,汉堡王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较晚,是其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肯德基1987年进入中国,麦当劳于三年后紧随其后,均精准踩中中国快餐市场的黄金发展期。

当时市场空白大、竞争压力小、消费升级速度快,呈现“开店越多越赚钱”的态势。而汉堡王2005年才姗姗来迟,且前七年在全国仅开设68家门店,业务范围几乎未走出江浙沪地区。
等其加速扩张时,消费者心智已被麦当劳、肯德基牢牢占据。更尴尬的是汉堡王的定位与定价策略。品牌主打火烤牛肉汉堡,风格偏美式,但中国消费者更偏爱鸡肉类产品。
价格层面,上有麦当劳、肯德基的“低价套餐”“疯狂星期四”活动,下有华莱士、塔斯汀的高性价比产品,汉堡王陷入“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尽管汉堡王也跟风推出9.9元“国王日”活动,但消费者并不买账——在大众认知中,论便宜不如华莱士,论口感不如麦当劳。

此外,火烤口味本身偏重,喜欢的消费者忠诚度高,不喜欢的则直接被劝退。不少消费者认可汉堡王的牛肉汉堡口感,认为其是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但汉堡王未能将这一特色转化为核心优势,也未做好中国市场的本土化适配。
反观肯德基,作为洋快餐本土化的标杆,不仅推出早餐、米饭、粥、豆浆等符合中国人口味的产品,还打造了川味炸鸡、香辣汉堡等特色单品,同时压低价格、加快新品更新速度,再加上“疯狂星期四”等成功营销活动,成功实现品牌转型。

如今的肯德基已从美国炸鸡品牌,转变为中国人三餐皆可选择的国民快餐,品牌内涵甚至超越部分本土餐饮品牌。
汉堡王此前长期采用“品牌授权+外包运营”的模式,品牌归属母公司,中国市场的运营权则交给土耳其的TFI集团代理。这一模式存在致命问题:运营方仅将品牌视为盈利工具,缺乏长期培育的耐心,导致管理混乱、定位模糊。

此前汉堡王还曾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品牌信任感一旦崩塌,便难以修复。好在今年汉堡王母公司终于出手调整,提前八年收回中国业务的控制权,重新组建本土运营团队,并聘请前百盛中国供应链高管陈文瑞、前麦当劳中国营销副总裁薛冰加盟。
从团队配置不难看出,汉堡王意在补齐供应链管理与本土化运营两大短板。餐饮行业的本质是与人打交道,需让中国消费者记住并喜爱品牌。
与其陷入价格战,不如重新聚焦核心优势,在早餐、下午茶、夜宵、露营等新消费场景中发力,打造“牛肉汉堡专家”的专属形象。
#财经##上头条 聊热点##经济##社会##汉堡##餐饮##美食##时事热点头条说##热点##社会#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