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1亿美元签约金”事件为假,但顶尖人才的稀缺性是真的

扎克伯格正扛着印钞机横扫AI人才市场?


这段时间,OpenAI掌门人奥特曼的一句“Meta开价1亿美元挖人”,点燃了全球科技行业的想象力。


特别是,当这次事件突显出华人科学家在全球AI领域的关键地位——扎克伯格正式宣布成立的“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MSL),不仅由28岁华裔天才Alexandr Wang(Scale AI前CEO)领衔,首批11人核心团队中,华人成员更占据7席,均来自OpenAI、谷歌DeepMind、Anthropic等顶尖AI公司的核心研发部门。这出大戏的精彩程度,进一步延展至科技圈对华人顶尖AI大牛的关注。


然而,事情显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一方面,随着Meta方面的澄清,所谓1亿美元签约费似乎只是奥特曼的“嘴炮”。


另一方面,这起罗生门撕开了AI竞赛最隐秘的底层逻辑:顶尖大脑的稀缺性,才是重塑科技巨头格局的未来生存法则。或许也就意味着,AI领域将迎来新一轮人才溢价,又会有多少人在此过程中收获财务自由?


1亿美金疑云,其实是场精心设计的“认知战”


2025年6月,OpenAI掌门人奥特曼在播客中抛出一枚重磅炸弹:“Meta为挖我们的人,开出了1亿美元签约支票!”

消息如野火燎原,科技圈瞬间沸腾,相关从业人士仿佛看到扎克伯格正用金砖砸开OpenAI的保险库,还砸开了AI人才美好的未来。


有意思的是,反转来得比AI生成的假新闻还快。


随即,Meta高管就跳出来紧急灭火,还有三位当事跳槽工程师Lucas Beyer等人亲自在社交平台喊冤:“假的!我们没拿1亿!”


随着越来越多人发声,真相逐渐清晰,所谓“1亿签约金”,实则是极少数管理岗的四年总薪酬包估值(含股票与绩效),普通研究员年薪则在数百万至千万美元区间。


当然,即便是数百万至千万美元不等的“普通”年薪,也早已是真·普通打工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明明挖人薪酬数额已经不低,奥特曼仍要造出个一亿美金的“大新闻”呢?


奥特曼的爆料,更像一场企业博弈心理战。类似的场景中国网友很熟悉,可以参见董明珠对“同行恶意竞争”的看法。


此前,董明珠一段关于“企业挖人是小偷行为”的言论曾引发热议。她痛批企业间“高薪抢人”的现象,强调人才需要自主培养而非“走捷径”,通过挖人的方式获取人才,这种行为就是小偷行为。


当OpenAI因一周内被挖走8名核心成员(含4名关键华人科学家)而“全员放假疗伤”,OpenAI CEO奥特曼巧妙地将Meta塑造成“破坏行业文化的土豪”,却绝口不提自己给顶级人才开出的500万-1000万美元年薪,早已是行业天花板。


扎克伯格的“人才复仇者联盟”:猎头、豪宅与钞能力


虽然1亿签约金是虚张声势,但扎克伯格抢人的决心的确刀刀见血。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这段时间,小扎化身“AI星探”,耗时数月筛选全球50-100位顶尖研究者,逐人发送定制邮件。


一位收到邀约的学者坦言:“邮件里写着‘年薪八位数起’(1000万美元),我差点以为多看了个零”。


最经典的案例是,为绑定28岁华裔天才Alexandr Wang,Meta上演了“史上最贵入职礼”:豪掷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公司49%股份,只为让这位Scale创始人执掌新成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

因为此举,Alexandr Wang本人也成为海内外都在追捧的AI顶流。


值得注意的是,扎克伯格的招聘选址显出深远心机——他在太浩湖别墅亲自面谈候选人,用私人晚宴代替冰冷会议室,用WhatsApp群聊“Recruiting Party”协调挖角,甚至为新人重划总部工位,紧邻自己办公室。


“这不是招聘,是抢滩登陆” ,一位风投合伙人感叹,“OpenAI员工因每周工作80小时而疲惫不堪时,Meta的钞能力+心理战,直接击穿了对手防线”。


全球5000大脑改写商业规则?


“Meta1亿美元签约金”闹剧最真实的遗产,是顶尖AI人才稀缺性的现实,以及AI精英身价的指数级膨胀。


据风投机构SignalFire数据,2024年头部科技大厂在AI人才上存在颇为严重的供需失衡。Meta与谷歌的AI人才流失率惹人关注,诸如Anthropic等初创公司的人才保留率同样显眼。


在此背景下催生出的魔幻现实便是,OpenAI顶级研究员年薪迈入500万-1000万美元区间成常态;初创公司Perplexity CEO诉苦:“我想挖Meta的人,对方却说:‘等你备齐1万张H100再来找我!’”;某学者拒绝Meta 1800万美元年薪,转投初创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


但不论顶尖AI人才向大厂还是初创公司流动,显而易见的趋势是,人才正变得比GPU还贵——英伟达H100芯片被炒到4万美元/片,却不及千万美金人才溢价零头。


麦肯锡2025年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全球真正具备AGI研发能力者仅约5000人。

正是因为这种稀缺性,才让硅谷不得不率先陷入“炼金术思维”:靠着几个顶尖大脑,也许真的能点石成金。


毕竟,黄金枷锁易铸,创新火种难求。


“1亿美元签约金”的谣言终会消散,但它暴露的真相将长久回荡。扎克伯格们用黄金枷锁争抢顶级大脑时,AI竞赛已悄然从算法之战升级为人才垄断之战。


不过,历史总在重演——重金囤积天才的雅虎最终不敌谷歌,元宇宙烧掉600亿的Meta也未见开花结果。


过往历史经验表明,人才争夺是手段,远非结果。对此,一位跳槽至Meta的华人研究员点破了问题的关键:“现在Meta不缺GPU也不缺人,接下来100%是领导力的考验。”


在AI的炼金炉里,最珍贵的从来不是黄金,而是点金术本身。而当点金术士们戴上黄金枷锁时,点出的究竟会是AGI圣杯,还是另一场泡沫?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科技   事件   美元   人才   年薪   公司   华人   大脑   枷锁   研究员   黄金   美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