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经忍不住对华翻脸了?在过去的两天时间里,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财长贝森特,美国白宫发言人莱维特都点名了我们中国,三人都表现出很自信的样子,美国这是不演了直接对华施压?
当地时间7月31日,白宫发言人在回答记者关于中美关税期限的问题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她表示,8月12日的中美关税期限可能不会再延后,将恢复24%的关税,接着又说,这个最好问美财长,因为他是谈判代表。
然而,美财长对此事是什么态度呢?关于关税期限,他早就回答过,称一切都要等特朗普批准,所以,中美在瑞典只是达成了一定的意向共识,至于这些共识最后能不能落地,目前是未知的。
其次,贝森特近期出席了许多论坛活动和采访,其对华的态度正慢慢变得强硬,比如他再次谈及中国的经济模式,称中国必须改变,他表示,与中国谈判不简单,中方是冷静又强硬的对手,但美国也不会让步,未来会如何发展现在不能确定。
令人没想到的是,刚与中国会谈完的贝森特都在媒体前抹黑我们中国,俄罗斯卫星社7月30日报道:贝森特在一场活动上扬言:他认为“现在中国的经济模式已经崩溃”。
还抹黑地说道:中国持续向市场倾销廉价的商品,很快会让全世界厌恶”,要知道中国商品虽然便宜,但物美价廉,贝森特这番话似乎是在嫉妒我们中国商品比美国商品受欢迎。
这还没完,同一天特朗普在媒体前表示:他认为中美两国最终能够达成一项公平的协议,他还强调双方的贸易谈判进展得很顺利。
不过,中国对此一点都不慌,几件大事进行中,一方面,中国正在强化与金砖国家的贸易,俄罗斯《生意人报》指出。
今年前2季度,俄罗斯向中国出口了56.4万吨铜,相比去年同期暴涨了81%,有分析指出,俄罗斯取消了出口关税,再加上美国对铜加税50%,这些情况都使得中俄的铜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同时,中国大幅度减少从美国进口铜,总量已经削减了50%。
面对美方的极限施压,中国的应对显得异常沉稳和清晰,官方始终回应那句老话:“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这话虽简单,却蕴含着惊人的战略定力和深远布局,中国并非无力反击,而是步步为营。
这份定力首先源于经济的底气,中国上半年仍保持了5.3%的GDP增长,外贸也增长近3%,这些数字彰显出强大的经济韧性。
更重要的是,中国早已不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以及全球最大的自贸区RCEP,中国编织了一张日益多元化的贸易网络,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正稳步下降。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和新能源产业的崛起,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活力,这些都是抵御外部冲击的坚实基础,手里有牌,心里不慌,这正是中国面对强压仍能保持沉着的原因。
此外,中国的反制工具箱里也备足了“弹药”,除了对等的关税反制外,“稀土”这张王牌始终引而不发,其对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重要性。
美国人心里清楚,一旦中国有所动作,对美国乃至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冲击将巨大,中方代表曾公开提及“反制措施将按计划实施”,这不仅是一种防御姿态,更是主动设置议程、引导博弈走向的信号。
更深层次的布局在于,中国正巧妙利用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在全球制造的裂痕,当美国四处施压时,一股强大的反作用力也在悄然积聚。
这场大戏绝非中美两国的独角戏,特朗普或许以为搞定了周边国家,就能高枕无忧地对付中国,但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重击,他的盟友们各有算盘,不再甘心充当附庸。
印度便是典型例证,面对美国的威逼利诱,甚至不惜“惩罚”其与俄罗斯的正当军贸,莫迪政府选择“无视”,强调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更有趣的是,在美印关系紧张的同时,中印合作的呼声却在升温,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反而将印度这个重要地区大国推向了中国。
欧洲情况同样微妙,欧盟委员会主席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在欧盟内部引发轩然大波,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协议“缺乏震慑力”,认为欧洲未将自己视为强大力量。
这背后是欧洲对自身利益的觉醒和对美国绑架的不满,欧盟甚至已准备一份高达930亿欧元的反制清单,一旦美国重启关税战,这份清单随时可能激活。
至于日韩,虽最终与美国签约,但国内不满情绪持续发酵,协议不仅要求支付高额关税,还附加向美国投资数千亿美元的苛刻条件,这些资金最终还得从国民口袋里掏,这种以牺牲本国民众利益为代价换取的“和平”,根基何在?菲律宾国内更有怒斥其与美国的协议形同“卖国”,可见盟友离心已是暗流涌动。
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串联起来揭示了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趋势:世界正加速“去中心化”,美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时代已逝,各国都在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优先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出选择。
美国的单边主义和极限施压,非但未巩固其霸权,反而加速其盟友体系的离心,这如同磁铁,曾吸引全球目光,如今却因自身磁场紊乱,让周围铁屑纷纷散开。
曾经的全球秩序围绕明确中心运转,如今这个中心正变得模糊,甚至开始碎片化,各国发现,与其被动承受超级大国的压力和“绑架”,不如主动出击,在新的全球格局中寻找定位和机会。
这意味着,无论是贸易谈判还是地缘政治,未来的国际合作和冲突将更复杂多元,过去非此即彼、站队明确的简单选项正变得稀有,取而代之的是各国基于自身利益的灵活调整和微妙平衡,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时代。
信源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