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上的手机、电脑可能要涨价了!
8 月 29 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出手,将英特尔大连、三星中国、SK 海力士中国三家芯片巨头从 “经验证最终用户”(VEU)名单中剔除。
这可不是简单的名单变动 —— 要知道,VEU 就像芯片企业的 “全球供应链通行证”,有了它,企业能直接进口美国先进设备;没了它,每笔交易都得申请许可,审批周期可能长达数月。
更要命的是,这三家企业掌控着全球近半的 DRAM 内存和 NAND 闪存产能,这一纸禁令相当于给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按下了 “暂停键”!
谁在受伤?全球产业链遭遇 “精准打击”。三星西安工厂是全球最大的 NAND 闪存基地之一,SK 海力士无锡工厂更夸张,其 DRAM 产能占了母公司总产能的 40% - 50%。这些工厂生产的芯片,正是我们手机、电脑、服务器里的核心存储部件。
三星西安工厂
专家警告,失去 VEU 授权后,10 纳米级 DRAM 和 128 层以上 NAND 的技术升级会全面停滞,HBM 等高带宽内存的量产计划也将泡汤。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接下来买手机、电脑可能要花更多钱,因为存储芯片供应紧张必然导致价格上涨。而对企业来说,SK 海力士无锡工厂从 “18 万片晶圆 / 月” 的满负荷运转,可能被迫进入 “看美国脸色生产” 的尴尬境地。
存储芯片供应紧张
那么,美国的算盘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不难看出,这是美国要借 “安全” 之名卡脖子。
让人疑惑的是,就在半年前,台积电南京厂刚获得 “无限期 VEU 豁免”,可以自由采购美国设备。这种 “选择性豁免” 的双重标准,暴露了美国的真实目的 —— 不是为了所谓的 “国家安全”,而是要卡住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脖子。
台积电南京厂
近年来,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等一系列政策,构建起技术封锁网络。
这次拿韩企开刀,本质是想通过限制 “美国技术依赖度”,削弱中国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地位。
有行业人士直言:“这是用行政手段强行切割全球供应链,最终只会让所有企业为美国的政治博弈买单。”
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
那么,中国的反制是什么呢?其实,中国反应早已经在路上了。
从镓锗到全产业链突围。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商务部 30 日迅速表态,敦促美方 “立即纠正错误”,并明确 “将采取必要措施”。
这句话分量不轻 —— 要知道,去年中国对镓、锗等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就让全球半导体产业捏了把汗。
这次事件可能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国内模组厂如江波龙、佰维等已迎来短期机遇,光刻胶、蚀刻机等设备企业也将获得更多市场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会倒逼中国在存储芯片领域加快自主创新,就像一位工程师说的:“卡脖子的地方,正是突破的起点。”
中国在芯片领域一直在努力
其实,聪明人都懂的,这场芯片暗战没有赢家。
美国试图用禁令阻止技术流动,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早已深度融合 ——SK 海力士在无锡累计投资 200 亿美元,英特尔大连工厂扎根中国多年,这些都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
强行撕裂供应链,不仅会让美国企业失去中国市场,还会让全球科技产业付出沉重代价。
目前全球半导体市场正处于复苏阶段,美国这记 “釜底抽薪”,很可能让刚刚回暖的行业再次陷入寒冬。
SK 海力士在无锡累计投资 200 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或许忘了,越是被限制的领域,中国越容易实现突破。
从 5G 到新能源,无数案例证明,封锁只会激发更强的创新动力。当中国企业在存储芯片、设备材料等领域实现全面突破,全球半导体格局必将重塑。
中国半导体企业一直在追赶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悄悄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你的下一部手机,可能就搭载着国产存储芯片;你买的电脑,或许正见证着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关注这场芯片博弈的后续发展,因为它不仅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数字生活成本。
在这场科技较量中,没有旁观者,我们都在见证历史。
那么,你对美国这一次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