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靠神话,钟馗靠传说:国产单机能不能再破一次圈?

在2025年科隆游戏展上,游戏科学终于揭开了“黑神话系列”的新作序幕——《黑神话:钟馗》。不足两分钟的先导片,却把观众炸得议论纷纷:猛虎踏街、鬼怪横行、钟馗提剑现身。有人说这比《悟空》更惊悚,更有文化味;也有人担心:这是不是太小众?能不能撑起全球市场?

但若真要理解这次选择的分量,就必须先回到钟馗本身。

01钟馗:从“丑陋进士”到“驱鬼大神”

钟馗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传说他是终南山的进士,却因相貌丑陋被皇帝嫌弃,一怒之下撞柱而亡。死后被天帝封为“捉鬼大神”,专门收拾妖邪。

后世不断加戏:宋代的端午节,人们贴钟馗像驱“五毒”;明清时,他甚至成了赐福神,衍生出“钟馗嫁妹”这种温情故事;再到近现代,他成了鲁迅笔下童年的守护符号,也是戏曲舞台上红黑花脸、外凶内仁的角色。

换句话说,钟馗的内核始终是“正义对抗邪祟”,但外在形象却不断翻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游戏科学敢押宝钟馗:因为他不仅是鬼神,更是一个可以随时代演绎的文化符号。


02海外与少数族裔版本:钟馗变得更“立体”

钟馗并非只活在汉人世界。

在藏区,他被称作“仲奎”,手里的剑被视为“智慧之剑”,强调的是超度和慈悲;在云南彝族,他甚至和本地巫师“毕摩”结合,带着虎、鹰的图腾,成了“汉彝合力驱鬼”的象征。

走出国门,日本叫他“Shōki”,江户时期甚至让他穿上和服、手持武士刀,还打过九尾狐;朝鲜半岛的版本里,他是“文武双全”的守护神,被寄望保佑学子考试顺利;东南亚华人更是直白,把钟馗和财神拼在一起,用来“镇宅+招财”。

这说明什么?说明钟馗的适配度极强。不同文化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投影。

03《黑神话:钟馗》怎么玩文化?

先导片里,我们已经能嗅出不少玄机:

“梦境说”:有人猜测整部游戏可能就是唐玄宗的一场梦。打到最后发现一切不过南柯一梦,这种反转能瞬间点燃讨论。

“山的意象”:片中瘦妖胖妖找的“山”,可能是阶层跃迁的隐喻。而钟馗或许是被“上层神仙”安排来挡路的角色,暗喻“神与鬼之间的阶级壁垒”。

“葫芦和花瓶”:这些道具并非摆设,葫芦代表欲望,花瓶谐音“凭”,或许是剧情的关键钥匙。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打鬼游戏”,而是一次文化拼图。


04与《悟空》的对比:一阴一阳

《黑神话:悟空》靠的是爽感,灵动的棍法、七十二变、神魔大战,全是“外放”的力量。而《钟馗》看起来走的是另一条路——阴森、内敛、带有解谜意味。

战斗上,悟空依赖棍棒,《钟馗》则是“剑术+道术”。不仅要斩妖,还得用符咒、阵法去“镇压”“封印”。甚至,击败的鬼怪还能被“御用”,像技能模块一样附身,让玩家换打法。

一句话:悟空是打得痛快,钟馗是玩得烧脑。

05争议点:钟馗能不能走向世界?

问题也随之而来:钟馗真的能像悟空那样破圈吗?

悟空至少有《西游记》撑腰,全球知名度高。可钟馗?对西方玩家来说,他既不是神,也不是英雄,更像一个陌生的民俗鬼神。会不会一不小心,做成了中国玩家津津乐道、外国玩家一头雾水的小圈子作品?

更敏感的是:钟馗的故事里夹杂着“科举落第”“皇帝嫌丑”“人鬼身份”这些复杂元素。如果游戏科学真要玩“阶级”“人性黑暗”,那就很可能触碰文化上的敏感线。有人会夸这是“国产游戏第一次敢正视人心”,也有人会觉得过度解读、甚至是“毁神”。

06我的判断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钟馗比悟空更适合做成游戏。悟空的故事大家早就耳熟能详,要创新很难;而钟馗的传说反而模糊不清,留给游戏创作者的想象空间更大。

不过,这条路也更险。钟馗在中国文化里,是“压邪护宅”的神明,如果游戏过度娱乐化,可能会引发争议;但如果处理得好,反而能让世界第一次真正理解东方的“鬼神哲学”。


07结尾:一把双刃剑

《黑神话:钟馗》既可能成为国产单机走向新高峰的钥匙,也可能因文化门槛太高而跌落神坛。钟馗的剑,能不能既斩妖魔,也斩心魔,还要看制作组敢不敢、会不会玩。

问题来了:如果让你选择,你是更想玩“爽快打怪”的《悟空》,还是“烧脑解谜”的《钟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游戏   钟馗   悟空   单机   神话   文化   鬼神   故事   大神   进士   玩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