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赌输”了!郭台铭做梦也没有想到,“制裁”会来得这么快

前言

二十年前,郭台铭一手打造出代工巨头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建起了44座工厂,雇佣工人高达120万人。

仅郑州厂区,就汇聚了超过30万名工人,被外界称为“iPhone城”,在这里,苹果的明星产品被批量生产,再次定义了消费电子的全球潮流。

然而在享受完内地给出的红利后,郭台铭不仅翻脸不认人。

甚至为了配合美西方对我国贸易制裁费尽心思从大陆工厂搬走了3000亿产能,累计裁员超10万人。

更是口出狂言,觉得在大陆建厂就是在给大陆人赏饭吃。

对于郭台铭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果然没过多久,富士康就遭到了报应!

背刺大陆

要知道,富士康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大陆的完整产业链和庞大劳动力。

以深圳、郑州等生产基地为中心,富士康周边形成了覆盖原材料、零部件、模具、包装等全环节的供应商集群。

例如:深圳龙华园区半径50公里内可获取90%的iPhone零部件;郑州航空港区聚集了超过200家配套企业,能实现“上午下单、下午送达”的极速响应。

甚至连苹果CEO库克也曾公开表示:中国工人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具备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纪律性,这是美国和印度等国难以比拟的。

然而随着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以及富士康开始的海外扩张,不仅苹果公司开始减少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并且富士康也放出狠话“要与中国脱钩”。

2017年郭台铭瞄准了美国市场,高调宣布投资100亿美元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立高级液晶面板工厂。

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仅亲自为富士康站台,并且还许诺了不少好处,州政府更是开出了近30亿美元的补贴优惠,而这也让郭台铭一度乐得合不拢嘴。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2018年底,富士康就开始缩减投资规模,原本说好的百亿美元投资一下子就缩水到了不到十亿。

而到了2019年,富士康在美国的工厂迟迟未能投产,并且招工也遇到了大麻烦。

美国工人可不像中国工人好糊弄,他们动不动就要罢工、示威,让富士康在美国举步维艰。

而眼看着美国市场不好混,郭台铭又将目光投向了印度。

被印度坑惨

早在2014年,印度政府便启动“印度制造”计划,目标到2025年将制造业占GDP比重提升至25%。

该战略通过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投入260亿美元,重点扶持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并实施企业所得税减免、放宽外资限制等政策吸引外资,打造新的制造业中心。

而凭借着庞大的人口红利、低廉的工资,以及印度市场本身的增长潜力,让不少跨国公司心动,而富士康便是其中的急先锋。

自2018年起,富士康便累计在印度投资已超过百亿美元,大举兴建工厂。而到了2022年底,他更是放出豪言,计划将3000亿美元的产能挪到印度。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印度生产线效率低、工人不愿加班,导致产能远不及预期。

更别提,当地电力时断时续、物流一团糟,就连苹果的iPhone外壳生产,不良率都高达50%。

而这样的生产水平,直接让富士康在印度栽了个大跟头。

更惨的是,在印度政府的扶持下本土公司开始和富士康抢饭碗,而塔塔集团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印度塔塔集团通过加薪20%的条件,成功挖走富士康印度工厂的核心技术团队。

这一行为直接影响了富士康在印度的生产运营,导致其技术骨干流失和产能波动。

再加上印度组装的iPhone零部件80%仍依赖中国进口,导致供应链成本暴涨10倍。

而更令郭台铭头疼的是,由于中美博弈加剧,中国政府对稀土金属出口实施限制措施,其中包括钕和镝。

这些元素是生产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材料,富士康的印度工厂因此受到直接冲击。

回顾富士康的两次海外扩张,郭台铭也才彻底明白,海外市场再大再好,也不是自家的后花园。盲目扩张、轻视本土市场,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而曾经扬言“给大陆赏饭吃”的富士康,恐怕到头来还要依靠大陆才能吃得上饱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科技   印度   工厂   美国   美元   产能   大陆   郑州   中国大陆   市场   工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