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商业观察
文/德黑兰
《声鸣远扬2025》还在热播,芒果系又迫不及待地掏出了另一张王炸——《声生不息·华流季》。
对比系列前四季,本季仅是节目名称便已流露出浓烈的“大”格局气质,主题口号“日月所照,皆有华流;华人之声,声生不息”更是进一步将气魄与野心拉满。
据官方介绍,《声生不息·华流季》将延续《歌手2025》的高规格制作标准,集结全球华语音乐中坚力量,以首创的“对抗+融合”模式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叙事,以试图在引发全球华人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的同时,实现华语音乐从“地域流行”到“全球叙事”的升纬,赋予音综超越娱乐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

真·好大一盘棋!
但这还没完。在10月底举办的2025芒果秋季招商大会上,芒果系还官宣旗下王牌少儿音综IP“中国新声代”也将正式开启“全球叙事”篇章,新一季《中国新声代·全球共唱季》将以“线上+线下+回归歌会”模式全力打造少儿音综赛道新高地。
另一边,腾讯视频计划推出的《世界之声巅峰赛》同样立足全球化视野,再算上爱奇艺今年5月上线的《亚洲新声》,我们不难感受到,平台的音综之争正玩得越来越“大”。
那么问题来了:拼“大”真能有可为吗?
“大”格局背后的大格局之争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谈一谈平台为什么要争相拼“大”?
首当其冲的一点无疑是求变求生。
尽管近几年国产音综整体陷入了成长瓶颈,但优质音综的“刚需属性”从未褪色。
击壤数据《 2025年H1综艺植入报告》显示,在上半年电综季播节目招商排名中,《歌手2025》以8个合作品牌、74773秒露出总时长跻身TOP4。而在网综方面,爱奇艺《新说唱2025》与新推出的《亚洲新生》同样表现不俗,皆获得了7家品牌方的青睐,露出总时长分别达43830秒、80141秒。
平台仍需要音综,但同时也亟需一张可制造突破的“机遇牌”。
更为关键的是,在内容全面视频化、注意力日趋分散化的当下,长视频整体也面临着种种挥之不去的“成长烦恼”。而在这一背景的叠加下,这股拼“大”潮,显然也不再是单一音综领域的浅层较量,而是平台重谱“生长乐章”的一场战略底盘搭建。
一方面,众人拾柴火焰高。长视频与卫视合纵连横,不仅可能缓解短内容崛起带来的用户注意力分流与流量稀释难题,助力节目实现全域覆盖与深度渗透,更有利于抱团平台均摊风险、提升整体收入,以“聚势”撬动“共赢”。
另一方面,文娱君早在《2025,长视频的生意机会仍在海外》一文中就曾论证过,对长视频来说,出海是一条特别“正确”的路,而当下它们也确实普遍抓到了实打实的发展红利,特别是爱奇艺。
在最新发布的Q3财报中,海外业务已成为爱奇艺第二增长曲线,其总收入同环比增幅创近两年新高,均实现双位数增长。不仅如此,爱奇艺国际版日均会员数也创下历史新高,会员收入同比增长超40%,其中巴西、5个西语区市场、墨西哥、印尼会员收入同比涨幅超100%。

另一边,湖南台台长龚政文也在近日讲话中高调公布了“芒果出海三年行动计划”的最新成果——芒果TV国际APP海外累计下载量达2.98亿,2024年以来芒果出海创收金额也达2.78亿元。
同时,龚政文还再次强调,芒果系的目标依旧是实现芒果TV国际APP日活用户“三年三连翻”,将其打造为“国有自主可控一流出海平台”。
投入越大,回报越大?
基于这样宏大的目标,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芒果系会在场音综拼“大”潮中,跑得分外积极。
只是,任何事情都不会一蹴而就。
单看芒果系发布的战报,被捧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甚至让2025芒果秋季招商会以其为主题的《声鸣远扬2025》,似乎确实做到了“声鸣远扬”,不仅实时收视率与份额总和持续稳坐CSM全国网、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欢网、酷云的省级卫视综艺TOP1,更一度将湖南卫视在CSM全国网中的收视率峰值拉破1%。
可一旦被拉出来横向对比,落差就显而易见了。
截至发稿,《声鸣远扬2025》最新云合市占率不足4%,最高峰值也不过8.5%,未能超越《歌手2025》8.8%的成绩。无独有偶,在猫眼、灯塔等其他第三方数据榜单上,其也明显缺乏存在感。

破圈传播没实现,节目目前的商业表现也难令人违心称赞。据击壤洞察数据统计,算上总冠名德芙,《声鸣远扬2025》目前仅斩获6个植入品牌,而同期由江苏卫视、爱奇艺、ai荔枝联合播出的《音乐缘计划2》,总植入品牌数量高达15个。
雷声大,雨点小,“综艺圣手”怎么也失了手?
其一,湖南广电牵头、台网八大平台联制联播,这场规模空前的跨平台“牵手”,看似为《声鸣远扬2025》赋予了强大的运营叠加力和全域渗透力,实则大幅提高了平台间的沟通协调成本。加之各平台免不了有自己的“小算盘”,这场生态级联动自然迟迟难以打破单一平台流量天花板,甚至被逐渐稀释了核心传播力。
其二,在模式设定上,《声鸣远扬2025》主打的所谓“全新样态”——真唱真直播,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即披着《歌手》的外衣进行千篇一律的选秀。
更关键的是,在《歌手》系列的连续洗礼下,观众对此早已具备免疫力,单纯的舞美升级、国际阵容也难以再刺激到他们的兴奋点。而为践行自己的大抱负,《声鸣远扬2025》又将美声、民族、流行等“一锅炖”,极大抬高了普通观众的情感共鸣门槛,更进一步将自己推到了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
其三,优质音综的“刚需属性”,本质源于大众对好音乐的天然追求与情感寄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国好声音》《歌手》到《中国有嘻哈》《声入人心》,再到《乐队的夏天》《中国说唱巅峰对决》……每一档爆款音综的诞生背后,比起模式玩法的全面革新,更关键的还是在节目内搭建起了一个有生命力的音乐生态系统,进而产出了一首首高传唱度歌曲。
但这一点上,不止是《声鸣远扬2025》,号称“国家级音乐人才集训营”的《中国唱将》以及势要打造“音乐地球村”的《歌手2025》《亚洲新声》,都是欠缺的。
而这也正是这股音综拼“大”潮,迟迟难以有所为的核心症结所在。
“大”有可为,先需“巧为”
一切还任重道远,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更何况蓄势待发的《声生不息·华流季》《中国新声代·全球共唱季》以及《世界之声巅峰赛》,还肩负着助力平台出海、撬动高确定性增长机会的沉重使命。
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长视频平台对海外市场的布局正集体迈入新一轮竞速期。本月,腾讯视频海外版WeTV先后在泰国曼谷、印尼雅加达举办了2026内容推介会,爱奇艺国际版iQIYI 也于11月7日落地了2026海外悦享会(泰国场)。
这一背景下,爱奇艺海外业务在Q3季度交出的高速增长答卷,无疑将再添一把火,甚至可能催生出“不出海,就出局”的行业新共识。
所以,无论是为了面子还是里子,平台们都得将音综的“全球叙事”讲下去。更关键的是,音乐作为无国界的通用语言,天然具备跨文化沟通的优势,更容易让平台们找到与海外用户共鸣的最大公约数。
当然,要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正视问题并对症下药,特别是在“造曲”能力提升上。

毕竟,只有当音乐本身回归音综核心,成为歌手与观众交流的核心方式时,音综才能持续迸发出让人欲罢不能的新鲜感与期待感。同时,在出海层面上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平衡难题,也将随优质音乐的情感穿透力自然化解。
如此,“大”音综的“全球叙事”篇章,才得以真正成全长视频的出海好生意。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