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1个大省被“占领”,37万外国人赖着不走,还想要长久生活

一提到“老外”在中国扎堆的地方,你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哪?

是上海外滩的金融精英,还是广州“小非洲”的贸易商人?

搁在以前,这答案八九不离十。

但现在时代变了,风向也转了。

就在大家还盯着沿海大都市的时候,一个西南边陲的省份,已经悄无声息地成了中国外籍人士聚集的“新王”。

这个地方,就是云南。

你可能觉得在开玩笑,云南?

那个以普洱茶、彩云和孔雀舞闻名的地方?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在云南长期居住的外籍人士数量已经突破了37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同期,广东全省的合法外籍常住人口不到8万,算上短期停留和各种“灰色地带”的人员,总数也未超过10万。

而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这个数字常年稳定在10万左右。

换句话说,一个云南省的外籍人口,比上海和广东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得多。

更惊人的是,这37万人里,超过70%已经在当地生活了五年以上,近半数已经与本地人组建家庭,彻底把根扎在了这片红土地上。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旅居或工作,而是成规模的“定居”。

“诗与远方”的向往

我们先说说第一股力量,也就是大家在各种短视频里最容易看到的那种。

这部分人,主要来自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大约占了外籍总人口的28%。

他们来云南,不是为了淘金,而是为了“找魂”。

美国摄影师大卫·科恩就很有代表性。

他在纽约有着体面的工作,但日复一日的快节奏和高压让他感到窒息。

几年前,他来到大理,瞬间就被这里的“慢”给击中了。

在这里,租一个带院子的白族民居,月租金不过两三千块人民币,这在纽约连个停车位都租不到。

每天推开窗就是苍山洱海,泡一壶茶,逗逗猫狗,扛着相机去古城里溜达,寻找创作灵感。

这种生活对大卫·科恩而言,是一种精神上的奢侈。

还有日本生态学家松本健一,他在西双版纳已经待了超过12年。

为什么是这里?

因为云南拥有全国56%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48%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对于一个生态研究者来说,这里不是什么旅游景点,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取之不尽的自然宝库。松本健一早已在当地购房,甚至学会了傣语,他说:“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在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无法找到的。

德国医生托马斯·布劳恩则代表了另一种追求。

他2001年就来到怒江地区进行医疗援助,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他被当地人的淳朴和善良打动,也看到了这里的医疗需求。

如今,他开办的中西医结合诊所,不仅为当地人服务,还培养了20多名本土医疗人员。

周边国家的“扎根之路”

然而,如果我们的目光只停留在这些充满浪漫色彩的“远方来客”身上,那我们就错过了更重要的一半。

驱动云南成为外籍人口第一大省的第二股力量,更为庞大,也更为现实。

翻开地图你会发现,云南有着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与缅甸、老挝、越南三个国家接壤,拥有25个国家级一类口岸。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必然是另一类人口流动的前沿阵地。

数据显示,在云南的37万外籍人士中,高达62%来自周边的东南亚国家。

他们来到云南,目的非常直接:为了更好的生活。

对于一个缅甸的普通年轻人来说,跨过边境线来到瑞丽或德宏,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机会。

云南的经济体量虽然在国内不算顶尖,但相比邻国,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引力场”。

他们在这里从事边境贸易、餐饮服务、建筑等行业,用自己的汗水换取家庭的温饱与未来。

更重要的是,这种流动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劳务输出,形成了深度的社会融合。

其中,跨境婚姻扮演了“稳定器”的角色。

以中缅边境的瑞丽市为例,根据瑞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数据,当地登记在册的跨境婚姻家庭已超过1.2万户,其中缅甸籍配偶占比高达85%。

一个缅甸姑娘嫁给一个中国小伙,她就不再是单纯的“外国人”,而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

她的亲戚朋友会因为这层关系,更频繁地往来,甚至也选择在这里寻找机会。

这种以血缘和姻亲为纽带的社会网络,比任何商业合同都更加牢固,让数十万来自周边国家的人们,得以在这片土地上真正“扎下根来”。

双向流动下的挑战与机遇

看到这里,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浮出水面。

当37万外国人涌入云南寻找他们的“理想国”时,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个同样庞大的数据:根据云南省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云南全省外出务工人员高达312万人,其中近七成流向了东部沿海省市。

一边是“孔雀西南飞”,大量外籍人士涌入;一边是“孔雀东南飞”,大量本地青壮年流出。

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精准地揭示了云南当下的机遇与挑战。

挑战在于,云南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能够提供大量高薪酬岗位的核心产业。

这导致它留不住那些渴望进入现代化、高科技、高收入行业的本地年轻人。

而机遇,恰恰就藏在这群“新云南人”身上。

大理市文旅局的数据显示,仅在大理,由外籍人士经营的特色民宿、咖啡馆、西餐厅等就超过300家,年均接待游客80万人次,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增收超过2.3亿元。

这证明了外籍人士带来的不仅是人口,更是全新的商业模式、文化理念和国际视野。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答案或许不是去复制沿海省份的发展模式,在青山绿水间建起林立的工厂。

而是要将云南独一无二的“吸引力”——也就是它的自然生态、多元文化和国际化人口结构,转化为真正的经济优势。

想象一下,依托这37万“新云南人”的国际网络,发展跨境电商、外语教育、国际医疗康养;将他们经营的特色小店串联起来,打造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品牌;学习哈尔滨、淄博的服务精神,将云南的好客与淳朴做到极致。

这样,不仅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留得更舒心,也能创造出更多有吸引力、有尊严的就业岗位,让那些外出的本地年轻人,看到回乡发展的希望。

参考资料:

外籍友人眼中的“旅居云南”:开放包容的魅力之地

2025-01-30 09:54·光明网

云南省外国人来华工作“一件事”工作方案出台

昆明日报 2025-04-07 08:53:0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财经   中国   外国人   长久   云南   外籍   缅甸   瑞丽市   云南省   人士   数据   人口   大卫   大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