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打心眼儿偏爱这3类孩子,没人会说,但家长心里要有数

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爸妈心里头总有点七上八下的:老师能多照看照看我家娃吗?在幼儿园会不会受委屈?

说实话,谁不希望老师能多偏爱自家孩子一点呢?毕竟幼儿园里就两三个老师,要管着十几个娃,能被多关照一点,孩子在园里也能过得更踏实。

但怎么让老师多上点心,不少家长都走了弯路。

想靠送礼换偏爱?老师说:真没必要

先泼盆冷水:送钱、送卡、送礼、请吃饭,绝对是下下策!

现在幼儿园管理严格,老师收礼可能丢饭碗。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好老师更看重孩子本身的特质。

前阵子听小区宝妈吐槽,她给幼儿园老师送了两盒进口巧克力,结果老师第二天就原封不动给送回来了,还特意说:“您放心,我对每个孩子都一样。”弄得她特别尴尬。

这事儿不怪老师。幼儿园有规定,收礼不仅违规,严重了还可能丢工作。

有经验的幼师就说过,真没必要搞这套。

老话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跟老师处关系,真心比送礼管用多了。

再说了,老师天天跟孩子打交道,心里跟明镜似的:哪个孩子招人疼,哪个孩子让人操心,看得门儿清。

想让老师多上心,还得靠孩子自己“争气”。

这3类孩子,老师打心眼儿里偏爱,你家娃在其中吗?

别看老师嘴上说“对每个孩子都一样”,实际上,这3类孩子天生就容易让老师多瞅两眼,多帮一把,纯属“自带光环”。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成为老师的偏爱对象呢?

第一类:嘴巴甜,会来事儿

你有没有发现,幼儿园里总有几个“小大人”,见了老师会说“老师早上好”,别的小朋友哭了会递纸巾,老师搬玩具还会搭把手。这种孩子,老师能不喜欢吗?

不是说非要孩子油嘴滑舌,而是情商高的孩子,总能让人心里暖暖的。

心理学上有个“共情效应”,说的就是能理解别人、主动帮忙的人,更容易获得好感。

比如吃饭时,有的孩子会提醒同桌“慢点儿吃,别洒了”。老师讲故事时,会主动坐好说“老师我准备好了”。

这种孩子能帮老师分担不少事,班里气氛也更融洽,老师自然会多关注。

小区优优家的娃就是这样,上次家长开放日,我亲眼见他帮老师劝一个哭着找妈妈的小朋友:“别哭啦,妈妈下午就来,我们先玩积木好不好?”老师在旁边笑着说:“有他在,我省了一半心。”

第二类:遇事不慌,自己能搞定

幼儿园里全是第一次: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排队喝水、第一次跟小朋友抢玩具……

有的孩子遇到点事就慌了神,要么哭要么愣着;但有的孩子就特淡定,自己能解决的绝不麻烦人。

比如午睡时,有的孩子袜子脱不下来就急得哭,而有的孩子会自己试着拽两下,实在不行才举手说:“老师,能帮我一下吗?”

吃饭时饭洒了,有的孩子会自己拿纸巾擦,而不是坐等老师收拾。

这种自理能力强的孩子,老师不用时刻盯着,心里自然觉得“这孩子真省心”,反过来也会更愿意放手让他尝试,给更多机会。

就像老人们常说的,“懂事的孩子有糖吃”,幼儿园里也是这个理。

第三类:不哭不闹,情绪稳定

刚上幼儿园的娃,十个里有八个要哭上一星期:早上抱着妈妈大腿不放的、午休时突然想家哭起来的、被小朋友碰一下就委屈落泪的……老师一整天光哄哭就够累的了。

这时候,那些不哭不闹的孩子,就像小天使一样。

他们可能第一天也有点紧张,但会自己偷偷抹抹眼泪,然后跟着老师学唱歌、玩游戏;别的小朋友哭闹时,他们还能安安静静地坐在旁边。

这种孩子,能让老师把精力放在更需要安抚的孩子身上,老师心里能不感激吗?

有个班主任跟我说过:“每天面对十几个哭闹的娃,突然看到一个安安静静玩玩具的,真觉得像看到了小太阳,忍不住想多给他块小饼干。”

孩子不在其中也别急,这些能慢慢教

看到这里,可能有家长要急了:“我家娃胆小又内向,这不就没机会了?”其实真不用愁。这些特质不是天生的,慢慢教都能学会。

比如想让孩子会说话,平时在家多跟他聊聊天,教他说“谢谢”“麻烦了”;

想让他自理能力强,就别啥都包办,让他自己学穿鞋子、收拾玩具;

想让他适应能力强,上幼儿园前多带他去游乐场、公园,接触更多小朋友。

结语

说到底,老师的“偏爱”不是偏心,而是对“省心又暖心”的自然好感。

咱们不用逼着孩子讨好谁,只要帮他养成好习惯、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孩子不光在幼儿园过得舒坦,走到哪都招人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育儿   心眼儿   幼儿园   家长   老师   孩子   小朋友   能力强   幼儿   玩具   自然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