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竟想同时踩着中美俄三强上位,但却已经失去未来

印度这几年在国际舞台上玩得挺溜,总想着踩着中美俄这些大国的肩膀往上爬,表面上看风光无限,实际里头藏着不少坑。想想看,印度总理莫迪一边跟俄罗斯总统普京保持老铁关系,从那边搞来便宜石油,一边又跟中国领导人握手言和,试图拉近距离,同时还想跟美国那边继续保持战略伙伴的样子。结果呢,美国总统特朗普一上来就给印度来了个50%的关税大棒,直接打在印度出口上,这下子印度经济直接受重创。印度本想在这些大国之间左右逢源,捞点实惠,结果现在看起来,这套骑墙派玩法可能要玩砸了,国家长远发展前景堪忧。

先说说印度跟俄罗斯的关系,这俩国家历史渊源深,从冷战时期就开始合作。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没跟着西方国家一起制裁俄罗斯,反而加大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力度。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规模达到8800万吨,用卢比结算,避免了美元波动的影响,然后转手卖给欧洲国家,赚了不少差价。这笔生意让印度省下了不少钱,据估计每年能省下四五百亿美元。但问题也在这,美国看不惯印度这么干,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直接把印度列为目标。2025年8月,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关税到50%,理由就是印度买俄罗斯石油,帮助莫斯科绕过西方制裁。印度政府辩解说,这是为了稳定国内能源价格,毕竟印度是个发展中国家,油价一涨老百姓日子就难过。

但特朗普不听这一套,他公开说印度经济“死了”,还把印度叫成“石油洗钱机”。这下子印度出口受阻,尤其是纺织品和制药行业,工厂订单减少,工人失业率上升。印度外长苏杰生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2024年7月莫斯科会晤时,俄方多次抱怨印度间接支持乌克兰的武器供应,但莫迪那边油盐不进,继续保持能源合作。俄罗斯通过这场战争暴露了弱点,没敢用更强的手段回应,让印度觉得能吃定它。但长远看,印度太依赖俄罗斯石油和国防装备,一旦俄乌结束,俄罗斯可能转向其他伙伴,印度就尴尬了。

再来看中印关系,这俩邻国本来就纠葛多,主要卡在边界问题上。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两国军队对峙了好几年,关系降到冰点。印度政府对华投资设置层层审查,2024年多家中国企业如小米在印度工厂被查,导致外资流出。但到2025年,印度开始变卦,7月的经济调查报告建议吸引中国资金进入制造业。8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新德里,跟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签了10点共识,包括恢复边境贸易。莫迪2025年8月底访问中国,这是七年来的第一次,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顺便跟中国领导人和普京见面。

印度想通过这个拉近跟中国的距离,弥补跟美国的裂痕。毕竟,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出口到中国的东西不少。但印度一边想借中国技术升级产业,一边又在新疆和西藏问题上指手画脚,引发中方不满。印度还想复制手机行业的成功,从中国抢来产业链,但中国商务部已经通知汽车企业别在印度投资。印度野心大,但脸皮厚,不在乎这些,它要的是现成的东西。结果呢,中印关系表面缓和,但底层摩擦不断,边界谈判僵持,军队还维持警戒。印度以为能踩着中国上位,但中国影响力太大,印度反倒可能被拖累。

美印关系就更直接了,本来这几年发展快,美国把印度当做对抗中国的棋子。2014年莫迪上台后,跟美国走近,参加四方安全对话,深化科技合作。莫迪还跟特朗普关系好,2019年在休斯敦搞过大型集会。但2025年特朗普二度上台后,一切变了。他要求印度减少俄罗斯石油进口,莫迪在新德里开会讨论后,还是签了长期合同。美国8月直接加税,印度纺织和制药出口额锐减,港口集装箱堆积。莫迪拒绝美军驻扎计划,在华盛顿会谈中强调印度主权。

贸易谈判中,双方争执不休,印度出口逆差扩大。特朗普的关税不光针对印度,还想用印度当例子,警告其他国家别买俄罗斯石油。但中国买得更多,特朗普却给中国豁免,谈判贸易协议。这让印度觉得不公,国内舆论不满。印度想抱着美国大腿实现利益最大化,但又不愿完全当小弟。结果,美印合作表面推进,实际龌龊多,技术合作取消,国防采购受限。印度骑墙策略空间缩小,2025年后,能源价格波动,石油库存积压,无法转售。

印度这套多重对齐政策,本想在中美俄之间游刃有余,扩大影响力。加入金砖和上合组织,拉土耳其入伙,扩大队伍。但现实是,中美俄三强忙于博弈,印度以为有窗口期,大概五年时间瞎折腾。没办法,江湖规矩就这样,水至清则无鱼。但俄乌结束之际,新国际格局成型,无论西方卷土重来,还是中俄推动的多极化,印度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中美两国对印度的态度已经收紧,联手施压。印度死不悔改,继续几头通吃,最终会死得很惨。经济上,增速放缓,贸易逆差扩大,失业潮涌现。政治上,莫迪政府面临国内压力,反对党质询不断。国际上,印度陷入孤立,盟友少,发展前景黯淡。

印度领导层总觉得能通过投机取巧获得大发展,但忽略了大国博弈的风险。表面亲美,骨子里跟中俄搞好,但给美国下的套也狠。结果,美国直接收印度当小弟的打算落空,印度也不愿当殖民地。都是老狐狸,谁也别想空手套白狼。印度工业升级尴尬,以前抢中国手机产业链,成了全球第二大出口国,但现在太阳能和新能源车想复制,行不通。中国不投资,印度只能买零部件慢慢升级,或让短视企业去冒险。最终,印度没失去东西,因为脸面不值钱,但长远看,产业空心化。

想想莫迪的生平,从1950年生在古吉拉特邦小茶摊,长大加入国民志愿服务团,逐步爬到首席部长,再到总理。三连任,推动经济改革,如2016年废钞,但也面临骚乱指责。外交上,他游历喜马拉雅,拒绝婚姻,专注政治。但现在,这套平衡术玩崩了。2025年俄乌延续,印度石油库存问题大,国内抗议多,莫迪议会辩论吃力。国际格局稳定,多极化显现,中美施压,印度空间小。最终,经济下滑,莫迪生涯失败,国家发展停滞。

印度本想借三强上位,但策略漏洞多。短期获利,长远孤立。骑墙派窗口期结束,五年后见分晓。印度需调整,别继续瞎折腾,否则真要失去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财经   印度   上位   未来   中国   俄罗斯   美国   石油   关系   新德里   经济   长远   骑墙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