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星空”动画片上映,票房好像是不太理想,也引起一些质疑。有人质疑片名叫“三国的星空”,但三国人物出现得太少,主要人物就是曹操、袁绍和汉献帝,同时期的刘关张根本没有出场。
这个问题,易中天先生已经做了解答,因为多一个人物就要多一笔制作费用,资金紧张,所以就把笔墨放在主要人物身上。这个解答没有问题,可以理解。
另外一个更为主要的质疑就是里面对曹操的刻画与我们惯常印象里的曹操不符,甚至有观众说易中天先生把曹操刻画成一个白莲花了,完全不符合历史上曹操的形象。
这个事情我得这么说,首先,易中天先生对曹操一直算是有点偏爱,他的《品三国》对曹操就持几乎是完全肯定的态度,无论是曹操的功业还是曹操的个人形象乃至生活中的曹操,都是比较赞赏的。
其次,影视作品既不同于文学作品,更不同于历史,对影视作品里的人物,编导有权根据自己的思路和艺术追求进行再创作,即便是打着历史正剧的标签,其实也只是基本史实应该符合历史原貌,而人物形象也不太可能百分之百还原人物本来面貌,而且史书本来也不负责刻画人物形象,对于一个历史人物做出的事迹,可以有无数种解读方式,这就是电视剧创作者的发挥空间。大家也都知道,《三国演义》作为艺术作品,那里面的曹操刘备也都不是历史上这个人物的本来面貌,“长安三万里”里面的李白高适也跟历史当中的他们有所不同。因此“三国的星空”这样塑造曹操形象,从影视创作角度来说没什么问题。
他当然可以这样塑造曹操,但我也可以就此有感而发,谈谈我了解的历史上的曹操。
其实我觉得,都说《三国演义》拥刘贬曹,其实我觉得相对历史上的曹操来说,《三国演义》已经很给曹操留面子了。当然对刘备更多美化,但是都知道这部书拥刘了,那么大家也就大概能明白这书里的刘备形象比历史上的刘备美化很多。但曹操不一样,已经贬曹了,很多人觉得那就应该是历史上曹操干过的缺德事都给抖落出来了,而且还有所夸张。
也正因为多少年一贯地拥刘贬曹的印象,所以现在很多给曹操翻案的,认为《三国演义》丑化了曹操,更多地强调曹操光彩照人的一面。
但是我们翻开《三国演义》,对比一下《三国志》,你就会发现,《三国演义》只描写了一次曹操屠杀百姓的行为,就是为父报仇攻打徐州时候,杀得鸡犬不留。但是您看看《三国志》里面,曹操有多少次屠城的记录。曹操是一边吟诵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边经常性地对着战俘和百姓举起屠刀,亲自制造他自己诗里的场景。
这还不算完,曹操对百姓的压榨也是三国里面数一数二的。就拿被很多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屯田制来说,这里面分使用官牛和使用私牛,也就是自己的牛。使用官牛的,收成里面官六民四;使用私牛的好点,官民对半分。换句话说老百姓最高也就是能得到自己收获的一半,这是多高的税率?!而且老百姓还要承担徭役,就是没报酬,给官府的义务劳动。承平年间,很多政府有规定,每个老百姓一年就服一个月的劳役,虽然也挺混蛋,但好歹有个规矩。但是曹操的劳役是想什么时候发起就什么时候发起,没有日期的限制。
《三国志》里面记载着很多水利工程,“夏侯惇断太寿水(睢水支流)作陂”种稻;郑浑引汴、睢二水作郑陂;贾逵造新陂、小弋阳陂;刘馥在淮南兴治芍陂、茹陂等。”工程进展都很有效率,现在看着都是发展成果,但其中百姓无数劳役的代价就被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而且一旦做了屯田户,就再也没有人身自由了,需要接受准军事化管理,不能随意搬迁,不能随便改换职业,简单说就是农耕奴隶,所以无数屯田户逃亡。曹操通过屯田很快实现了军粮充足,但那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基础上的。
这些曹操干的不是人的事,《三国演义》里都没写。罗贯中先生的笔墨更多地描写曹操怎么欺负皇帝那一家子,贬曹贬在这,老百姓的苦难根本没有出现的机会。
再多说一句,《三国志》其实是捧曹操的,但是很多屠城的记录都是在那里记载的。因为在当时写历史的人根本不觉得这是黑历史,很大程度上还是作为赫赫武功来记载的,所以让我们知道了曹操的残暴。
“三国的星空”主要人物三个,其中曹操和袁绍后来成为了你死我活的对手。大家都知道曹操最后赢了,但是在秦制之下,并不是正义必然战胜邪恶,也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是劣币驱逐良币,谁压榨得更狠,谁往往会笑到最后。袁绍覆灭之后,河北很多百姓怀念袁绍时代,没有别的,就是那会儿日子还好过一点。
当然,既然都是秦制,那也没有本质的区别,也就是矬子里拔大个的感觉。但毕竟是矬子里的大个,比矬子里的矬子还要好一点。在三国时代,这堆矬子里比袁绍还要大个一点也有,像荆州刘表、益州刘焉、刘璋父子就都还不错,老百姓在他们治下起码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市面上也比较繁荣。特别是刘璋,面对刘备的进攻时能够拒绝祸害百姓的所谓“坚壁清野”策略,实属难得。这个您可以看三国演义与三国志30作为失败者的刘璋却有着人性的光辉那一期。
跟刘璋刘表相比,其实刘备就已经挫多了。刘备进入益州之后,各种经济掠夺政策。本来诸葛亮跟刘备《隆中对》的时候说的是“益州殷富”,等到了《出师表》里就变成了“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虽然这里面为了达到文章的目的,有一些文学手法的加持,但也说明刘备入川之后,也把益州折腾得差不多了。
从对老百姓的角度来讲,刘备其实连袁绍都不如,这就是我之前劣币驱逐良币是秦制的常态那篇文章里说的秦制之下大多数时候都是劣币驱逐良币。能坚持到最后的经常是对老百姓最狠的,所以刘备不是个善茬。但是相比于曹操,刘备又显得善良多了。
起码刘备没有动不动就屠城,别管因为什么原因,刘备的势力是魏蜀吴三股力量中唯一没有屠城记录的。而且蜀汉积粮实行的是军屯,让当兵的闲时种地,比圈养老百姓屯田还要好得多。《三国演义》很多情节是艺术加工,但是刘备“携民渡江”这一段却不是虚构的,当时老百姓听到曹操要来,纷纷跟着刘备逃亡。没别的,跟动不动就屠城的曹操比起来,刘备简直就是大善人了。
所以我说,如果我不幸生在或者穿越到三国时代,必须要在孙曹刘三家之中选一家的话,那我也会远离曹操,您可到刘备治下活着。原因很简单,我大概率就是个老百姓、草民,你的雄才大略跟我没关系,我只要苟存性命于乱世,所以还是找对草民稍微温和一点的人比较好。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