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消费市场上,品牌跟用户的关系,其实就跟咱们平时处朋友似的——你得真心对人,人家才会一直信任你。
可最近西贝和始祖鸟这俩牌子,愣是把最该珍惜的“核心朋友”给得罪了,结果自己陷进了信任危机里。表面看是俩不搭边的事儿,其实根子都一样:忘了自己当初是靠啥起来的,为何他们忘记了初心?
说真的,对任何品牌来讲,核心用户的信任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那是靠一天天兑现承诺、一点点传递价值攒下来的“家底”。这“家底”看不见摸不着,可关键时候能救命,西贝和始祖鸟在出事儿之前,都靠这份“家底”赚足了口碑,也赚足了钱。
先看西贝,它能在餐饮圈站稳脚跟,靠的就是抓准了“带娃家长”这群核心用户,现在家长带娃出去吃饭,最愁的就是“孩子吃的安不安全、健不健康”。西贝就瞅准了这个需求,天天说自己“食材好、原生态”,慢慢让家长觉得“带娃吃西贝,放心”。
就这么着,家长愿意多花点钱,西贝的儿童餐也卖得越来越火,2024年的时候,西贝儿童餐卖了2000多万份,比前几年翻了四倍还多,这不是信任撑起来的,还能是啥?要是家长不信它的“健康”,谁愿意花高价给孩子买吃的啊?
再说说始祖鸟,它早年能在户外圈火起来,靠的也是核心用户的信任,十几年前它还是芬兰的小众牌子,没被安踏收的时候,买它的都是真・户外爱好者,这些人天天在野外徒步、探险,就需要一件防风防雨还耐磨的冲锋衣。
始祖鸟不光衣服质量硬,还总说要“敬畏自然”,跟这些爱好者的想法不谋而合,慢慢的,在户外圈里,穿始祖鸟成了一种“靠谱”的象征。对这些爱好者来说,买始祖鸟不只是买件衣服,更是认同比品牌的生活态度。
你看这俩例子就懂了,核心用户的信任有多金贵,它不光能让品牌有稳定的客源,还能让用户主动帮你宣传——比如家长觉得西贝好,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户外爱好者觉得始祖鸟靠谱,也会跟圈里人分享。
更重要的是,有了信任,品牌就能“卖贵点”还不被骂:西贝贵,家长认,因为觉得值那个健康价;始祖鸟贵,户外爱好者认,因为觉得值那个专业价,所以说啊,信任就是品牌的“护城河”,没了它,再大的摊子也容易塌。
西贝和始祖鸟的信任崩了,但崩的方式不一样,西贝是“说一套做一套”,产品没兑现承诺;始祖鸟是“嘴上一套,行动一套”,价值观跟做的事儿完全不搭,这两种情况,其实是品牌丢信任最常见的路子。
先讲西贝,它出事儿是因为“儿童餐里的西兰花保质期有2年”,你想想,家长给孩子吃的东西,最在意的就是新鲜。
西贝天天喊“好食材、原生态”,家长心里都默认“西贝的食材肯定新鲜”,结果查出个2年保质期的西兰花,这不是打自己脸吗?更让人不舒服的是,西贝之前从没说过食材保质期的事儿,这不是藏着掖着吗?
家长一琢磨:“你之前说的健康都是忽悠人的?”那点信任瞬间就没了。本来家长觉得“贵点就贵点,孩子吃得放心”,现在觉得“你这贵就是坑钱”,能不生气吗?西贝这一下,不光丢了用户,连自己的“健康”招牌也砸了。
再看始祖鸟,它是因为搞了个“喜马拉雅烟花炸山”的营销活动,对户外爱好者来说,始祖鸟说的“敬畏自然”不是随便说说的口号,那是大家认同的理念。
结果始祖鸟倒好,跑到喜马拉雅山——那可是户外圈的“圣地”,放烟花炸山,还说用的是“环保烟花”。可就算是环保烟花,在那么珍贵的自然环境里搞破坏,跟“敬畏自然”也不沾边啊!
更讽刺的是,始祖鸟官网上还写着“和高山保持联系,是我们存在的理由”,这话说得比唱得还好听,结果做的事儿完全反过来。
户外爱好者一看就寒心了:“你这哪是敬畏自然,就是为了博眼球!”本来大家觉得始祖鸟是“懂户外的自己人”,现在觉得它就是个“想赚快钱的营销公司”,信任自然就崩了。
其实不管是西贝的“产品扯谎”,还是始祖鸟的“价值观跑偏”,本质都是没把核心用户当回事儿。很多品牌做大了就容易飘,觉得“我规模大了,少几个核心用户没事”,就去追更广泛的客户。可他们忘了,核心用户是信任的“根”,根没了,整个信任体系都会塌。
西贝忘了家长最在意“食材安全”,始祖鸟忘了户外爱好者最在意“敬畏自然”,最后都把自己坑了。
出了事儿,西贝和始祖鸟也不是没动作,可他们做的那些事儿,不光没挽回信任,反而让事儿更糟了。为啥?因为他们没找对问题的根儿,用户要的是“重新相信你”,可他们给的要么是“便宜点”,要么是“搞点花活儿”,完全没说到点子上。
先看西贝,它的办法是“使劲降价”,从9月底开始,菜单价格往下调,还搞了个活动:不管你花多少钱,哪怕就买个3块9的馒头,都送100块的代金券。
这跟白送钱差不多了,短期内确实有效果,国庆的时候,有些西贝门店又开始排队了,网上还有不少“薅羊毛”的攻略。可这办法根本不长久,甚至会让信任更差。
首先,一降价,大家就会想:“是不是因为后厨问题被查出来了,没办法才降价的?”甚至会觉得:“你之前卖那么贵,就是赚黑心钱,现在是被逼得吐出来。”
这么一想,大家心里对西贝的价格定位就变了,以后西贝再想涨价,大家肯定不买账:“你本来就值这个低价,凭啥涨?”其次,家长关心的不是“西贝变便宜了”,而是“西贝的食材还能不能信”。
降价没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反而让家长更怀疑:“你是不是用的预制菜,成本本来就低,所以才敢降价?”这不是越搞越糟吗?西贝这招,就是“饮鸩止渴”,短期能拉点人,长期看把自己的品牌价值都给拉低了。
再说说始祖鸟,它的路子是“搞高端营销炫技”。这几年始祖鸟想从“户外品牌”变成“运动型奢侈品”,也就是他们说的“运奢”。
为了这个目标,它挖了不少奢侈品公司的人来做市场,还花了上千万搞“喜马拉雅烟花秀”这种大活动。它想的是“吸引更多有钱人来买”,可忘了核心的户外用户。
对户外爱好者来说,“烟花炸山”不是“高端”,而是“胡闹”,这些爱好者虽然人不多,但在圈里说话有分量,他们觉得始祖鸟不好,会影响身边一大群人。
始祖鸟本来想靠这个活动博眼球,结果把核心用户得罪光了。更让人想不通的是,这么大的活动,肯定要一层层审批,居然没人觉得“这跟品牌价值观不符”?这说明始祖鸟的团队早就跟核心用户脱节了,就知道自己瞎琢磨。
最后,始祖鸟可能拉来了一些想买“奢侈品”的新用户,可丢了最开始支持它的户外爱好者,那点“专业”的口碑也没了,成了个“四不像”。
西贝和始祖鸟也不是完全没救,但关键是得“对症”,真心实意地挽回核心用户,别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同的问题,得用不同的办法,不然还是白搭。
先讲西贝,想让家长重新信任,光降价没用,得让“健康”看得见、摸得着。具体来说,能做的事儿有三件:第一,把食材的来源和保质期明明白白说出来。
比如每道儿童餐用的啥食材、从哪买的、能放多久,都写在菜单上,甚至把检测报告贴在店里,让家长一目了然。第二,把厨房弄得更透明,不光让家长看到做菜的过程,还得让他们看到食材怎么处理、怎么储存的。
比如专门整个“儿童餐食材区”,让家长亲眼看看食材新不新鲜。第三,让用户参与监督。找些核心家长代表,让他们去看看食材采购、品质检查的过程,让家长觉得“西贝是真的在用心做健康餐”。
现在西贝也搞了“羊肉串现烤”“牛肉酱现做”,但这还不够——信任不是一天两天能建起来的,得长期坚持这么做,让家长慢慢觉得“西贝又靠谱了”才行。
再看始祖鸟,想挽回户外用户,得先“找回自己的户外基因”,别再想着当什么“奢侈品”了。首先,得跟户外用户好好道歉。
针对“烟花炸山”的事儿,说清楚错在哪了,然后做点实际的弥补——比如拿点营销预算出来,去保护喜马拉雅山的生态,或者组织户外爱好者一起搞环保活动,让大家看到“始祖鸟是真的想敬畏自然”。
其次,得把产品做好。户外用户买始祖鸟,最看重的是“专业性能”,所以得在研发上多下功夫,出点更适合户外场景的装备,让大家觉得“始祖鸟还是那个专业的户外品牌”。
最后,多跟核心用户聊聊。比如搞点线下的户外体验活动,让用户试试新装备,听听他们的意见,别自己关起门来做决策,只有让户外爱好者觉得“始祖鸟又懂我们了”,才能慢慢把信任找回来。
其实从西贝和始祖鸟的事儿里,咱们能总结出一个道理:品牌想长久发展,就得把核心用户的信任当回事儿。不管你做得多大,一旦忘了核心用户的需求,信任说没就没,而且找回来比攒起来难多了。
最后也希望西贝和始祖鸟能吸取教训,别再瞎折腾了,好好想想自己当初是靠啥起来的,真心实意地挽回核心用户。也希望其他品牌能从这俩案例里学到点东西,珍惜自己的“信任家底”,别等到丢了才后悔。毕竟在消费市场里,只有真心换真心,品牌才能走得远。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