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屏设计回归,从设计到产品力的大改变,小米 17 Pro首发体验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龙妹玩机报告


“我们还将给手机带来点不一样的“新东西”,不然大家可能会觉得当下的手机产品有点无聊了。”这段话源自卢伟冰前段时间官宣小米 17系列的文案结尾。

是啊,如今的手机产品和手机市场确实都很无聊,如果几代产品延续同样的设计,消费者会说这设计师真好当,每代产品换个颜色,调整调整镜头排列就行了,堪称套娃式升级;如果设计大改,又会被吐槽没有家族化传承,只有辨识度没有延续性。外观设计如此,硬件规格亦然,每年常规升级一下处理器,电池容量和充电功率小幅提升,屏幕换上新的发光基材,影像换颗新的传感器就结束了。这样的提升确实是巨大的,但真的很难再给人惊喜,很难再让人眼前一亮。

小米 17系列拓宽了产品线,带来了小米 17、小米 17 Pro和小米 17 Pro Max,“Pro”系列的两款产品更是让背板“活”了起来:它们在背面搭载了一款全新妙享背屏,这不禁让人想起了5年前的小米 11 Ultra,尽管小米 17 Pro系列这个模组设计让人很容易去和刚发布没多久的iPhone 17 Pro系列进行对比,但从我这段时间的体验来看,我对于手中这台“小米 17 Pro”还是非常满意的。

性能: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我又改名了

上代骁龙平台改名可以归结为用上了Oryon CPU架构,毕竟新的名字也代表了新的开始,按照命名逻辑,这代应该是骁龙8 Elite 2移动平台(第二代骁龙 8 至尊版)。但高通就是不按照常理出牌,全新的移动平台正式命名为:骁龙8 Elite Gen 5(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虽然早就有博主爆料这代平台又要改名,但前段时间骁龙官方的正式官宣也是让这件事正式落地了。

今年的骁龙峰会定档于2025年9月23日至25日,同时高通今年似乎还是首次专为中国市场召开了专场,骁龙峰会·中国将于9月24日-25日在北京举办。

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采用全新的台积电第三代3nm(N3P)制程工艺,依旧延续“2+6”两个独立CPU簇架构,两颗超大核为第三代Oryon-L,主频为4.61GHz,共享12MB的L2缓存,CPU主频再创移动SoC新高,六颗大核为第三代Oryon-M,主频为3.63GHz,依旧是共享12MB的L2缓存。SLC缓存同样是和上代相同的8MB。官方表示其单核性能提升约20%,多核性能提升17%,CPU超大核功耗相较于上代至多下降35%。

GPU为全新的Adren 840,独立显存提升至18MB,容量相较于上代提升50%,GPU频率为1.2GHz。官方表示相较于上代GPU综合性能提升23%,功耗至多下降30%。

存储规格上,Xiaomi 17 Pro采用LPDDR5X 8533Mbps + UFS4.1组合,支持FBO 2.0存储焕新技术,提供12GB+256GB、12GB+512GB、16GB+512GB和16GB+1TB四种规格。

CPU跑分情况

Geekbench 6.5.0版本,室温环境下Xiaomi 17 Pro单核跑分3349,多核跑分10519。低温环境(冰箱)下,Xiaomi 17 Pro的单核为3664,多核跑分为11664。

GPU跑分情况

3DMark,低温环境(冰箱)下,Xiaomi 17 Pro Wild Life Extreme 最佳跑分7694,Steel Nomad Light 最佳跑分3044。

综合跑分

安兔兔V11.0.2-OB2版本,室温状态下,Xiaomi 17 Pro的跑分大概在350W-360W左右,低温环境(冰箱)下,最终跑分是来到了4046291分,也是成功突破了400万大关。

室温环境下,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的纸面性能提升并没有特别大,原因在于更高的主频虽然使得峰值性能提升显著,但受限于手机被动散热能力,这部分的性能提升只能存在于理论,相较于极限性能的提升,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的CPU能效表现还是有不小的进步的,特别是多核能效更是显著领先于隔壁平台。当然理论归理论,最终还是要看实际的游戏测试表现。

游戏测试

如果只看平均帧率,过去一年,各家厂商在原生画质下的《原神》表现其实是大差不多的,而《崩坏:星穹铁道》在后期引入更高的980P左右的画质后,黄金的时刻场景下,整机的平均功耗一般在7.5W左右。这个功耗下游戏,即便是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也很难长时间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帧率,20分钟的测试时长,在测试的中后期也都出现了不同的帧率缓降策略。《鸣潮》的表现其实还算不错,即便画质提升到864P左右,绝大部分场景下都能流畅运行,这次新地图七丘的渲染压力听说更高,正好拿来检验一下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的实力。

至于超帧超分体验,或者是由于目前版本太早,所以《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等游戏都没有适配,目前只能使用原生画质进行测试。另外,众所周知早在Xiaomi 14系列那代,小米就已经支持《原神》不同档位的超帧超分策略了,最高2K分辨率的画质可以说是非常清晰,但后面无论是更多游戏的适配,超帧的延时控制,开启方式的优化等,小米似乎都慢了一拍,还是希望今年小米能够带来更好的超帧超分体验。

《王者荣耀》

室温25.5℃,WiFi模式、打开性能模式,手动最高亮度,王者荣耀120帧+极致画质,10VS10模式,两局游戏平均帧率120.19帧(中间加载环节已去掉),整机功耗3.88W,机身最高温度41.9℃。面对中低负载的《王者荣耀》,Xiaomi 17 Pro和上代移动平台的测试结果似乎没有拉开绝对差距,但如果去看CPU频率,Xiaomi 17 Pro的两簇CPU频率更低,这其实也代表了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在中低负载下拥有更出色的能效控制。

《原神》

纳塔地区入口传送锚点开始绕纳塔一周30分钟跑图战斗(跑图纳塔角色+纳塔“龙”来回切换),平均帧率59.92帧,整机功耗4.41W,机身背部最高温度42.8℃。更平滑的帧率曲线,以及更接近满帧的平均帧率,Xiaomi 17 Pro在《原神》的表现果然不出所料。哪怕是目前864P画质下的《原神》,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应对起来也依旧游刃有余。

《崩坏:星穹铁道》

匹诺康尼·黄金的时刻,游戏画质2160×992,20分钟跑图测试平均帧率53.85帧,整机功耗7.67W,机身背部最高温度48℃。游戏时间7分钟左右,Xiaomi 17 Pro开始强制降低亮度,7分30秒左右帧率开始出现下降,但得益于缓降的策略,所以尽管曲线并不是那么好看,游戏内的体验其实是没有下降太多的,除了亮度稍微有些低以外。

《鸣潮》

这次换了新的地图,从七丘到桑古伊斯狩原,中间穿插跑图战斗、飞翔、大世界BOSS,30分钟平均帧率58.59帧,整机功耗6.06W,机身背部最高温度47.2℃。无论是之前经常吐槽的长离大招掉帧,还是飞翔过程中游戏场景画面的快速变换,Xiaomi 17 Pro在前20分钟毫无疑问是顶住了《鸣潮》的负载压力,但随着游戏时间拉长,机身温度上升,在17分钟左右时出现了亮度下降,22分钟游戏帧率出现了下降,且后期帧率下降出现的次数也更加频繁了起来。

从实际的游戏结果来看,即便作为一款小屏旗舰,在散热效率天然受到尺寸限制的情况下,Xiaomi 17 Pro的测试结果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中低负载的游戏帧率更稳定,更高负载的游戏也能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输出,温控和功耗控制也有不小的进步。

设计:外观迎来大改变,这一次充电口终于居中了

从REDMI Turbo 4开始,REDMI在屏幕形态上就确立了“大 R 角”设计语言,Xiaomi自然也延续了这一思路。全新的Xiaomi 17系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级,采用超椭圆 R 角设计,搭配窄至 1.18mm 的边框,带来格外圆润、优雅的视觉观感。对于习惯了大屏影像旗舰的我来说,上手Xiaomi 17 Pro的瞬间,这种小尺寸机身所呈现出的精致与轻盈依然令人眼前一亮。

按照命名逻辑,Xiaomi 17才是Xiaomi 15的常规迭代,不过鉴于Xiaomi 17 Pro的解禁时间要更早,这里还是稍微提一嘴。尽管Xiaomi 17 Pro和Xiaomi 15二者在重量和厚度方面几乎没有太大差距,但握持时会主观觉得Xiaomi 17 Pro要更薄一些。原因在于,虽然两款产品都采用了四曲(微曲)包裹式中框设计,但Xiaomi 17 Pro中框部分向背板的延伸要更克制,实际握持时,掌心能更早接触到背板,这就导致了Xiaomi 17 Pro的主观握持感受要更薄。

不过可能是工程机缘故,我们手中的Xiaomi 17和Xiaomi 17 Pro在中框与背板衔接处存在比较明显的割裂,握持时掌心以及手指能够明显感觉到背板衔接区域带来的细微不适。虽说实际使用时大多都会佩戴手机壳,但这方面仍有待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Xiaomi 17和Xiaomi 17 Pro所附赠的原装手机壳并非之前的深色硅胶壳,而是改成了类似Ultra系列的透明硬质PC壳。

Xiaomi 17 Pro这次共提供四款配色,除了黑白这两款经典配色外,还有两款更具深邃气质的冷烟紫和森野绿,如果没记错的话,上代Xiaomi 15的另外两款配色也是紫色和绿色,只是上代的配色更加清新,而Xiaomi 17 Pro则更深邃内敛。我们这次拿到的依旧为白色,这个白并非常见的那种冷白色,而是略带暖调,观感柔和细腻。这四款配色全部采用的是玻纤材质,触感细腻丝滑。此外,两款小屏机型的 “Xiaomi” Logo 也从左下角移至居中靠下,视觉上更显平衡。

机身中框依旧为四微曲包裹式设计,表面经过磨砂处理。白色机型的中框为银色,其余三款则与背板同色。顶部中框无挖孔,红外在机身背部镜头模组内;底部接口支持USB 3.2 Gen1 5Gbps,并且这次Type-C接口终于采用了居中设计,强迫症用户表示“如释重负”。

来到镜头模组区域,这是Xiaomi 17 Pro系列的一大亮点,也是历代小米数字系列中变化最大的一次。Xiaomi 17 Pro系列带来了一块“妙享背屏”,这块屏幕的参数我们一会再聊,先来看一下基于这块背屏Pro系列的模组都带来了哪些改变。镜头模组由原本的“类正方形”变为“类长方形”设计,和「小米 11 Ultra」确实神似。

整个模组分为三层,背板的“火山口”隆起,与背板衔接的银色金属装饰,以及凸起的镜头模组,背部是一块完整的屏幕,整体和Xiaomi MIX Flip的外屏类似,这样的设计或许是为了减弱背部的“凸起”程度,但日常使用时这两个单独的镜头模组也确实挺容易积灰的。主摄和长焦位于这块副屏左上角,右侧为显示区域。超广角、闪光灯组件以及“LEICA”标识和镜头参数被挪移至了模组下方区域,闪光灯也改为了圆形设计。

其他方面,Xiaomi 17 Pro的尺寸为151.08×71.8×8mm,重量为192g,正面覆盖小米龙晶玻璃,整机支持IP68 4米防水 + IP69防护。拥有立体声双扬声器,上扬声器采用0.7cc 大后腔设计,响度比上一代提升4dB以上。还有全场景NFC、X轴线性马达、红外遥控、UWB超宽带技术。

背屏:妙享背屏,不只是装饰

简单介绍一下Xiaomi 17 Pro系列的背屏规格,由于Pro系列两款产品的三围并不相同,所以背屏的尺寸也不一样,Xiaomi 17 Pro Max的背屏是2.86英寸,分辨率为976×596,Xiaomi 17 Pro的背屏为2.66英寸,分辨率904×572,这两块背屏的像素密度都来到了400PPI左右。采用和正面屏幕相同的M10 发光基材,同样有小米龙晶玻璃覆盖,出厂也自带贴膜防护,这块背屏的堆料可以说相当充足。

小米认为这块背屏的意义是让手机背面「活」起来,而不是仅作为装饰品,换句话来说这不是为了差异化而无脑使用的设计。我简单举个例子:目前小折叠的外屏有两种设计思路,一个是追求更全面的使用体验,另一个则是通过个性化的壁纸、功能组件来提供某些情绪价值以及快捷功能。在我看来,Xiaomi 17 Pro系列这块背屏的作用和后者非常相像。

从小米澎湃OS 2开始,小米的锁屏设计美学就广受好评,多样的风格,更灵活的自定义效果,后面Xiaomi MIX Flip2带来的AI萌宠壁纸也是备受消费者喜爱。而在Xiaomi 17 Pro上,小米同样为这块“妙享背屏”带来了极具创意的时钟表盘、多样化的个性壁纸,萌宠壁纸新增熊猫胖达,十分憨厚可爱,还有不同风格的AI壁纸,给足了用户选择。

需要着重提及的是,或许是因为用户可以自由在背屏切换壁纸样式,所以在目前版本下,如果想要将某一壁纸应用到背屏,则需要先将其添加至“我的背屏样式”中,才能进一步应用,且目前仅支持9种,如果继续添加则会提示:数量已达上限,......,请删除已添加的资源后再试。

另外,主题壁纸中也新增了背屏页面,目前已经有足够的官方作品供用户选择,但还是那个问题,如果“我的背屏样式”中已经有了9种不同的样式,在下载完成后仍需要先删除再添加应用。

主屏有小米超级岛,背面也有动态通知,目前的背屏动态通知是支持覆盖了出行(飞机、火车、打车)、外卖、电影票、音乐、电话、倒计时、闹铃等场景。外卖的实时追踪、打车的车牌号显示、听歌时的暂停和音乐切换等,都可以利用这块背屏来完成,可惜音乐不支持歌词显示有点可惜。从我这段时间的体验来看,当手机倒扣在桌面,在查看一些实时活动,挂断和接听电话等场景下背屏还是有它的优势存在的。话说这个背屏会适配微信、QQ此类社交软件吗,即便不回复,快速查看消息应该是会挺方便的。

基于这块背屏,小米还带来了妙享背屏便利贴功能,相较于背屏动态通知,这个便利贴功能我其实要更加满意。举个例子:同事朋友约定的聚会时间和地点,快递的取件码等等,恐怕没有人看一眼就能记住吧,还有用餐、取餐时需要核验的优惠券码,通过超级小爱识别这些重要内容并将其贴到背屏上,再查看这些重要信息就不用频繁的解锁手机,再打开具体的应用进行查看了。

这块“妙享背屏”还有个彩蛋——游戏。在装上官方原装的复古掌机保护壳后,长按Power开机,手机会自动和保护壳进行连接,背屏也会进入游戏界面。默认是提供了贪吃蛇、跑酷、战机以及愤怒的小鸟2四款游戏,尽管部分同事对于在背屏玩游戏这一操作有些难以理解,但进入游戏操作界面后,默认的这几款游戏还是能够提供额外的情绪价值的。以我自己为例,我并不会在手机上安装《愤怒的小鸟》,但Xiaomi 17 Pro借助背屏提供了这款游戏,那我还是相当愿意去玩一玩体验体验的。
同时小米还做了模拟器支持,背屏配合这个掌机保护壳可以使用RetroArch模拟器,体验更多经典游戏。

屏幕:M10 发光基材,护眼功能再升级

刚上手体验时,如果没有和Xiaomi 15进行对比,我怕还不会发现Xiaomi 17 Pro这次的屏幕尺寸来到了6.3英寸,也算是进一步对标iPhone Pro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Xiaomi 17 Pro这次搭载的是全新M10 发光基材,采用国产「新型红色发光主材」,相较于上一代M9 的红光材料,发光效率提升了11.4%,达到82.1 cd/A。这块屏幕的分辨率为2656×1220,支持1-120Hz LTPO 可变刷新率和自适应刷新率Pro,基于Xiaomi CMF 2015进行校准,默认色彩风格为专业原色,同时取消了鲜艳和高级模式选项。实测手动最高亮度还是在575nit左右,开启阳光模式后手动最高亮度能来到630nit,全局激发亮度则是1100nit左右。

上代Xiaomi 15带来了25%APL 3200nits峰值亮度,这代基于新型红色发光主材所带来的更出色发光效率,Xiaomi 17 Pro所搭载的M10 发光基材实现了更高的25%APL 3500nits峰值亮度,官方还宣称这次的全亮度功耗曲线都要比iPhone 更低,这一点就交给更专业的博主来测试了。

调光策略方面,Xiaomi 17 Pro这次默认就是全亮度1 Pulse 类DC调光,Xiaomi 17 Pro在显示与亮度中还提供了自适应刷新率 Pro,开启后将变为高亮度3 Pulse 类DC调光 + 低亮度2160Hz 高频PWM调光,同时还支持更多档位的动态高刷。不过我眼睛属于是非常不敏感的那种,无论哪种调光方式,使用上并没有感知上的差异。这块屏幕还支持硬件级低蓝光,更符合自然光线的圆偏振光,同时也更好的支持在佩戴墨镜场景下观看屏幕,还有真彩显示3.0,能够有效减少由于光线、场景变换所导致的色温跳变。

充电:兼容100W PPS,100W有线+50W无线+6300mAh异形电池

在前期预热直播中其实就已经透露了Xiaomi 17 Pro系列采用了「L型电池封装技术」,从而带来了12.25%的空间利用率提升。Xiaomi 17 Pro的这块异形电池容量来到了6300mAh,采用16%含硅量的新一代球形负极材料,在搭载一块2.66英寸的背屏,以及192g的重量基础上,Xiaomi 17 Pro这个电池容量我还是挺满意的,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追求更长的续航,拥有7000mAh的Xiaomi 17可能更适合你。

Xiaomi 17 Pro系列搭载了小米澎湃P3充电芯片和澎湃G2电池管理芯片,支持100W有线和50W无线充电,以及22.5W的有线反充和20W的无线反充。除了有线充电功率小幅提升外,本次的最重要升级就是还兼容100W PPS公有协议,这绝对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原装充电器并不支持PPS协议。实测在使用原装充电器的情况下,从1%开始充电,40分钟前台充满,58分钟完全充满。

如果使用第三方充电器,息屏界面可以触发充电小数点,显示“MI TURBO CHARGE”,但无法显示100W充电的表示,使用POWEZ-Z测试是可以看到激活了100W 的PPS 快充,同样是从从1%开始充电,62分钟前台充满,完全充满耗时68分钟,最后10%的电量耗费了较长时间,从1-90%的充电时长和原厂充电器并没有拉开绝对性差距。

影像:5000万像素光影猎人950L主摄,JN5 5倍长焦

用了两年的光影猎人900主摄,在Xiaomi 17系列上也得到了进一步升级,Xiaomi 17 Pro系列两款产品均搭载最新的光影猎人950L,基于LOFIC 第三代高动态技术,其单帧动态范围达到了恐怖的16.5EV,理论上即便在高明暗反差环境下进行拍摄,也能避免亮部过曝或者暗部死黑的情况出现。长焦依旧是熟悉的三星JN5,但Xiaomi 17 Pro上的长焦倍率是5×(115mm),从而能够带来更出色的望远实力,超广角和前置传感器也都有所变化,均为OV50M。

Xiaomi 17 Pro相机部分硬件参数如下:

虽然是小屏,但作为“Pro”,Xiaomi 17 Pro的影像规格确实挑不出什么太大的毛病,主摄传感器尺寸小幅增加,同时得益于LOFIC 第三代高动态技术,主摄在逆光环境下的成像水准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再加上新一代大师人像,人像体验主观觉得是有着不小的进步。后置人像模式提供了23mm、28mm、35mm、46mm、75mm和115mm五个人像焦段,基本能够覆盖满足日常拍摄的大部分场景。

说到人像,Xiaomi 17 Pro这次得益于前摄升级,自拍的体验和效果还是挺让模特小姐姐满意的,美颜算法也是维持了以往不过度、不暴力的水准,最终的成片效果恰到好处。

在相机UI界面,我们还能明显看到左上角有个功能选项,打开后就能在实现外屏的实时预览,在进行人像摄影时,方便被拍摄者能够调整姿势,也方便指导拍摄者进行焦段、构图的调整,能力不够,软硬件来凑,这块背屏的意义还是相当重要。

既然能够实现拍照预览,想必直接在背屏上使用主摄进行自拍也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只需要在点亮背屏后向右滑动即可呼出相机界面,目前可使用超广角和广角主摄进行自拍,大底的优势在这时就凸显出来了。这块背屏还支持最高4K&120FPS的视频录制,拿来拍摄Vlog也未尝不可。

为了带来更有仪式感的拍照体验,Xiaomi 17 Pro的背屏还提供了全新的大头贴模式,有丰富的模版和进行选择,每个模版还有与之相对应的滤镜色彩,情绪价值直接拉满,模特小姐姐表示这一风格很像韩国的大头贴(呼应上了),她自己是觉得非常不错的。

说回长焦,5×(115mm)的优势在于相对更出色的望远表现,但代价就是中间焦段的缺失,如果只依赖主摄裁切,画质的下降会使得实际拍摄体验不会太好。针对这一点,上代Xiaomi 15 Pro就带来了多摄融合来提供中间焦段的画质,Xiaomi 17 Pro自然也是支持的,我们在变焦轮盘将变焦倍数拖至4.9×,在遮挡长焦镜头前后各拍摄一张进行对比,得益于多摄融合算法,是能够很明显察觉到中心画质有非常大的提升的。

Xiaomi 17 Pro的长焦传感器是JN5,f/3.0的规格其实并不是特别出众,暗光环境下拍摄其实是有较大概率出现快门迟滞的情况。但比较出人意料的是,Xiaomi 17 Pro的长焦夜景画质相当能打,同时在算法的加持下,部分场景下5×放大后的画面细节甚至要比Xiaomi 15 Ultra原生4.3×的画质更加出色,另外得益于这次的逐片镀膜工艺,整体的夜景画面纯净度也同样非常优异。

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发现在切换至超广角时,由于位置比较靠下,会比较频繁的出现手指遮挡问题,再加上副屏的凸起以及手机壳等因素,超广角的焦段变成了17mm可能实属无奈。

更多样张

总结

得益于妙享背屏的加入,Xiaomi 17 Pro的外观变得极具辨识度。这块完整的大尺寸背屏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样式,以此来满足不同的环境和装饰需求,同时也承载了更多的情绪表达;功能层面,打车、外卖、音乐、电话等日常场景的覆盖赋予背屏更高的实用价值,使用背屏拍摄还能带来画质更出众的自拍样张,还有全新的大头贴模式,不同风格的潮流模版让拍照体验更具趣味性和仪式感。

首发搭载的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采用了第三代3nm制程工艺,再加上架构的进步,不仅峰值性能大幅提升,中高负载下的能效表现同样稳定出色。即便是作为小屏旗舰的Xiaomi 17 Pro,面对更高负载的游戏场景,最终的游戏表现和体验也同样十分优异。还有更大容量的6300mAh金沙江电池,并兼容支持100W PPS公有快充,影像方面,新一代传感器与全新镀膜工艺同时也带来了更全面的焦段覆盖和更纯净的夜景画质输出。

当下的手机产品有点无聊,所以Xiaomi 17 Pro来了,极具个性化与趣味性的“妙享背屏”设计,轻薄机身下的旗舰性能、影像和续航表现。如果你认为如今的手机缺乏创新,那Xiaomi 17 Pro绝对值得一试,如果你追求更全面均衡的体验,那Xiaomi 17 Pro更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全能小屏。

#在头条安利我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数码   小米   产品   三星   画质   上代   系列   亮度   游戏   调光   功耗   背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