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讯 7月2日20时至3日08时,张家川县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水。其中闫家乡、马鹿镇、平安乡、恭门镇出现大暴雨,胡川镇、刘堡镇、张家川镇、大阳镇、木河乡等达暴雨量级,其余乡镇普降中到大雨。全县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闫家大场,达132.0毫米,城区降水量65.8毫米。
针对此次降水过程,张家川县气象局高度重视,提前安排,强化值班值守,高效开展服务,为政府及各部门全力应对强降水天气过程提供决策支撑。提前对全县3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1个国家站进行全面巡检维护,重点排查雨量传感器等关键设备,确保数据采集精准、传输稳定,为监测预警提供可靠技术支撑。同时,配备应急抢修小组随时待命,为降水过程的实时监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面对强降水,张家川县气象局应时而动,提前在7月1日制作降水专题,通过短信、微信、融媒体公众号等方式对外服务。2日17时与自然资源、水务局联合会商,发布地质灾害Ш级(黄色)和山洪灾害Ⅲ级(黄色)风险预警,提请相关单位做好监测预警,加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应对防范工作。
2日17时启动重大气象保障(暴雨)Ⅳ级应急响应,全体人员进入应急保障状态;19时07分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20 时 56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22时59分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3日02时,与自然资源、水务局再次会商,升级气象风险预警为害II级(橙色)。
过程期间,县气象局紧盯雷达回波和雨情变化,建立“分钟级”监测预警机制,对出现短时强降水的乡镇实行“点对点”精准叫应。先后对胡川、大阳、张家川、平安、马鹿、闫家、恭门等强降雨乡镇的主要负责人和应急责任人开展多轮次叫应提醒,累计电话叫应85次,确保预警信息“发得出、传得快、收得到”。
此次过程中,张家川县气象局与县自然资源、水务、应急管理等部门密切联动,建立“预报预警-应急响应-灾害防御”的全链条应对机制,为防灾减灾争取了宝贵时间,有效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