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中有一段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收复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曾非法侵占的中国南海诸岛,并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政府为加强对南海诸岛的管理,于1947年审核修订了南海诸岛地理名称,编写了《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和绘制了标绘有南海断续线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并于1948年2月正式公布,昭告世界。”
今日,当我们在静谧的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里,翻开一部部历史文献典籍:《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南海诸岛位置图》《重划中国省区论》《新建设时代初中中国地理教本》《民国地志总论之部》《中华民国建设新图》等,北京师范大学的三位先贤学人仿佛伫立于前,诉说那段守卫南海疆域的北师学人往事。请记住他们的名字:白眉初,郑资约,傅角今。

《南海诸岛位置图》(资料图)
白眉初:擎起南海疆域主权的精神火炬

白眉初(来源:澎湃新闻)
白眉初(1876—1940),河北卢龙人,少年时刻苦求学,后成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奠基者之一,是我国近代著名地理学家。白眉初毕业于北洋师范学堂,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地理部教授,史地系主任。他深知“疆域之识,首在启蒙”,将学术与救国紧密结合,提出“爱国,学地理之首;建国,学地理之本”。
白眉初在1921年出版的《民国地志总论之部》中,首次系统梳理了东沙、西沙群岛地理信息,明确记载 “东沙岛……(宣统二年)日人西泽氏辗转渔户擅占领之,后经交涉,偿银十三万,始行收回” 的主权事实。1932年,他在编写的《新建设时代初中中国地理教本》中,更直言“国疆凭此,以临太平印度两洋”,将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提升到“国防与民生”这一双重战略高度。1935年4月,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公布南海各岛屿图和岛屿命名。仅4个月后,白眉初就在北平建设图书馆出版《中华民国建设新图》中精准标绘群岛位置,同时醒目而确切地标注该地于何时被何国侵略的史实。1936年的修订版更首增《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成为国内第一部清晰界定南海疆域的教学地图。图中以国界线圈定群岛范围,确认北纬4°为最南疆域线。这就是中国地图上最早出现的南海疆域线,也是今日中国南海地图上U形断续线的雏形,成为中国学界追溯“南海断续线”的思想渊薮。

《中国南海各岛屿图》(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官网)
白眉初晚年前往中国大西南川康地区考察,后虽抱病,仍坚持整理考察的相关材料。白眉初先生矢志不渝,倾尽生命所作出的努力,正如精神火炬,以学术开启民智,唤醒国人疆域意识。
郑资约:踏上南海疆域实勘的使命之路

青年郑资约(资料图)
郑资约(1901—1981),字励俭,河北衡水人,地理学家。1925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赴日本东京教育大学地理研究所深造。1930年学成归国,回北平师范大学从事历史地理方面的学术研究与教学,继又执教于东北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1946年,受聘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专门委员,负责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定,以及南海水域岛屿、礁石群及沙滩名称的勘测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10月23日,郑资约带领接收测量团队登上太平号等4艘舰船,前往西沙、南沙执行进驻接收任务。每到一处,郑资约与同事们皆不惧艰险,分工测量、勘察、拍照,勘测各岛屿的地理位置、地形面貌等状况,为整理南海岛礁、石群及沙滩名称的工作收集到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返回后,郑资约整理实地测量资料,精心绘制中国南海诸岛位置图与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完整而精确地界定了南海疆域。在此基础上,编著完成《南海诸岛地理志略》。

《南海诸岛地理志略》(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官网)
该书于1947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共8章17节2.8万字,全面记述了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岛屿滩险、地体构造、地形特征、气象气候、经济产物等状况,同时还绘制“南海附近地体构造图”“南海地形鸟瞰图”“南海等温线图”“南海海流图”等资料。书内收录实地摄影9幅,包括太平岛柳树、木瓜树、石碑等当地实物,测量人员在岛工作图,收复人员合影等;附录“内政部公布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首次发布了我国南海岛屿统一名称。除了梳理南海诸岛的地理概况之外,郑资约还在书中专设“史之回顾”一章,列举大量史实,证明南海诸岛历来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图书出版后,郑资约赴各地大学演讲,解说南海岛屿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进一步宣传南海主权。

中国政府收复南海诸岛(后排右二为郑资约)(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官网)
傅角今:奠定南海疆域确权的法理基础

傅角今(资料图)
傅角今(1895—1965),一名傅鳌,湖南醴陵人,地理学家。1920年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师从白眉初先生。1936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地理研究所深造。1938 年学成归国,历任国民政府内政部地政司技正、方域司司长,兼任复旦大学地理系教授。
历史上,中国绘制的官方舆图中曾多次出现标有南海诸岛的海图,但受限于技术条件,未能形成具有现代勘测意义的明确疆域界线。1947年起,时任内政部方域司司长的傅角今组织召开了一系列关于南海诸岛主权之确定与公布会议,为此后的中国南海主权确定了基调和范围。为使西沙、南沙群岛主权范围具体化,内政部方域司印制郑资约所绘的《南海诸岛位置图》。该图具备三个要点:其一,再次明确国界线最南端标在北纬4°,将此处的“曾母滩”更名为“曾母暗沙”,并含括在我国海疆线之内;其二,按照诸岛在南海海域中所处地理位置,将“团沙群岛”改名为“南沙群岛”,将原“南沙群岛”改名为“中沙群岛”,并完整地标明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位置和岛屿名称;其三,最关键之处,是该图用11段国界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域范围,成为今天中国南海主权九段线的来源。

夕阳下的三沙赵述岛海岸景色(来源:新华网)
1947年11月,傅角今以主编身份为郑资约所著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作序,将之纳入《内政部方域丛书》正式出版,书中附录《南海诸岛位置图》的略图,是首次由官方公布断续线的权威文献。1948年2月,傅角今在其主编,王锡光等人编绘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中收入《南海诸岛位置图》,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对外发行,由此在中国南海地图上正式标出的U形断续线。
2016年7月12日,《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和《南海诸岛位置图》被作为“法理依据”援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

中国南海(资料图)
南海,这片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航海记忆的蔚蓝疆域,每一座岛礁、每一片云彩、每一朵浪花、每一个足迹,都见证着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守土之志。从秦汉舟师巡弋远洋,到明清舆图镌刻疆域,无不回荡着华夏儿女寸土必守的铮铮誓言。南海,不仅是祖宗之海,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分割的战略要地。从白眉初为南海疆域意识启蒙发出振聋发聩的疾呼与唤醒,到郑资约以实测精准标定南海疆域的地理坐标,再到傅角今为南海疆域统筹完成法理确权的关键构建——北京师范大学的三位学人,以赤子之心接力之势,推动南海主权实现了从认知启蒙到法理确立的历史性跨越。他们不仅是北师大人维护国家安全、践行历史使命担当的生动缩影,更是无数学人胸怀国家民族大义、矢志学术报国的精神写照。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征程中,他们用学识与担当,铸就了一座属于中国南海的不可撼动的精神丰碑。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汪明)


-bnuweixin-
来源:《新安全》杂志
责任编辑:姜思宇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