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交付7500台面向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市场的高端定制重卡,“成都造”将在中东地区驰骋。近日,成都政企代表团的5天沙特之行圆满结束,希迪智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迪智驾”)等企业签下大单,共计签约金额超50亿元。
4月23日,2025成都—沙特工业合作对接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
“去了之后大家都感受到,沙特那边机会很多,但是也要做好准备,不能心急。”成都市名优产品供需企业联盟副秘书长何兵认为,想象和现实之间会存在差异,只有真正“走出去”,才能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不少参与走访的企业家也表示,接下来将做好长期规划,继续深入了解沙特,争取开拓新的市场。
签了哪些项目?
涵盖自动驾驶、新材料、人工智能领域
此次沙特之行是2025年成都工业领域政企代表团首次出海,33家成都工业企业和1家协会组成团队,签下超50亿元订单,这些数据显示出活动的良好效果。作为对比,此前成都市已开展类似活动5次,共127家成都企业参与,签订采购金额75亿元。也就是说,今年首场活动的签约金额就已达到此前总额的67%左右,“开门红”实至名归。
在此次签约中,希迪智驾的项目金额最大。据希迪智驾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聚焦“成都造”,联合重汽成商研制和推广高端定制重卡:CiDiTRUCK,授权GTHE(格拉达瑞卡车和重型设备有限公司)代理销售。车型包括搭载了“成都造”全自研高性能感知车载设备的高端定制重卡(含轻卡及特种车辆)。
2025成都—沙特工业合作对接会现场
根据希迪智驾与GTHE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交付7500台面向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市场的高端定制重卡,将成都智能网联高性能感知设备、数字孪生智能车载管理平台等技术带到沙特,以支持沙特“2030愿景”在智能化、无人化及零碳战略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同时,该项合作将为成都市实现创汇近3亿美元。
据悉,首批500台高端定制重卡已于本月陆续排产,产品将于半年内完成包括GCC(海湾)在内的全部认证,今年9月登陆沙特,开启“成都造·海智计划”中东第一站。
另一项合作,是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阿卜杜拉·巴赫特·阿尔·马赫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就采购有机硅密封胶产品进行了签约。“目前沙特有很多基建项目,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很好的机会。”硅宝科技国际贸易部经理张晓娅表示,此次沙特行除了完成签约,她也跟随团队考察了当地的其他领域,争取抓住风口拓展市场。
此外,前方高能人工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与北京致远互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就沙特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方面项目达成了合作。前方高能总经理唐俊文表示,公司计划尽快将团队组织好,接下来将安排人员在沙特长期驻扎。“大家都知道沙特很富裕,但同时对业务的要求也高,所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唐俊文说。
此行收获如何?
企业表示要安排专员长期驻扎
除了完成签约,更多企业代表则是对沙特进行初步考察,而实地走访也让他们感觉收获不小。
“沙特市场很大,现在出去正逢其时。”四川金瓯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靖表示,如果打定主意要拓展海外市场,就不能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要像此次行程中的中国电建沙特代表处、沙特华为有限公司那样,扎根当地长期耕耘,获得长远发展。
代表团到访中国电建沙特代表处
结合公司业务特点,李靖还认为,工程类的企业不可能一到海外马上就能遇到合适的项目,这就需要熟悉当地情况,与业主单位保持良好沟通,让对方了解公司的实力,逐渐争取到更多机会。
李靖介绍,公司在坦桑尼亚也进行了一番项目建设尝试,不断积累经验。“我们在海外坚持两条路径,一是在大项目上做大企业的专业分包,二是在中小型项目上尝试独立完成。”在他看来,企业需要在海外安排专人长期驻扎,形成长效沟通机制,这样才能抓住机遇。
“这是我第一次去沙特,收获很大。”成都艾美艾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刚介绍,公司主要生产遮阳伞、遮阳帐篷等产品,此前已有不少成功出海案例,“比如韩国三星总部的所有外摆区遮阳产品,都是由我们公司提供的。”他表示公司产品与沙特市场非常吻合,这次到访沙特主要是先熟悉情况,与当地的经销商建立联系,认识更多合作伙伴,后续还计划派专人在沙特长期拓展。
周刚表示,海外市场非常广阔,利润率也比较高,因此公司近年来加大了产品出海力度,出口比例逐步提高,目前已在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取得不错的业绩。
需要注意什么?
充分了解目标市场,拥抱国际化思维
“心态要放平衡,不能心急。”总结此次出行,何兵最大的感受是一定要先熟悉当地情况,了解相关政策要求、法律风险等。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如果中国企业准备到沙特卖产品,会涉及产品认证和生产周期等问题,而如果想直接过去开办工厂,就必须清楚土地价格、租金、人员工资等细节。
何兵举例,如果在沙特开办工厂,就必须满足“沙化率”的要求。他介绍,“沙化率”是沙特对于外来企业在当地建厂的一种本土化要求,即生产施工材料、招聘员工等本土化的比例,企业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此外沙特的生产生活节奏也跟国内不同,要适应当地的文化特点。
代表团到访沙特华为有限公司
哪些企业或项目在沙特更有机会?在拜访了沙特华为有限公司之后,何兵有了深刻感受。“华为希望在国内细分领域做配套服务的企业能够过去,形成技术支撑。”何兵建议,按照这一思路,华为生态链企业可以组团出海,上下游结合共同发力,提供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
“沙特机会确实很多,但是也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李靖认为,企业需要特别注意法律风险、合同风险等的防范,做好成本测算,因为测算方式相比国内会发生很大改变。此外在他看来,沙特更喜欢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对施工企业来说,纯粹拼劳务单价并没有优势,这就需要企业转变思路,拥抱国际化思维。“比如在人员构成上,除了聘用中国人和沙特本地人之外,还可以聘用印巴人或菲律宾人,形成综合人力优势。”李靖说。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图据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
编辑 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