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7 月 22 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宣布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引发关注。
之前日本在汽车、大米等领域一直坚守市场壁垒,此次协议中却同意向美国开放汽车、卡车、大米及部分农产品市场。
协议中还包含日本将对美投资 5500 亿美元的内容。
作为美国盟友中曾被视为 “硬骨头” 的日本,其妥协被认为向其他盟友释放了信号。
要知道日本是美国海外最大投资国,持有上万亿美债,协议公布后日本股市开盘即拉升,背后的利益博弈值得关注。
7 月 21 日特朗普宣布与日本达成新贸易协议,日本在汽车、大米等传统保护领域向美开放市场,协议细节引发关注。
日本更是承诺将对美国未来投资5500亿美元。
日本妥协的背后,是美国强压下的结果,也是给中国设置的心理预演。
就在宣布日本让步后的一天,贝森特便抛出了对中国的“100%关税”威胁。
贝森特在记者会上表示,中美第三轮谈判将于7月28日至29日在华盛顿举行。
中方至今未予回应,节奏上依旧克制。
更关键的是谈判议题早已超出传统商品范围。
贝森特提及的 “两件事” 具体包括:一是要求中方减少对俄罗斯、伊朗的石油采购量,美方称 “相关采购需符合国际制裁框架”。
二是要求中方放宽美企在华新能源、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限制。
他同时强调“若未达成共识,不排除对中方部分出口商品加征 100% 关税”。
面对美方将石油问题强行拉入谈判议题,中国并未回避。
反而在行动上持续推进与俄罗斯、伊朗之间的能源合作。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远东能源走廊新协议,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第二条天然气管道建设,从西伯利亚直通中国东北。
中伊之间的《25年全面合作协议》也进入实施阶段。
今年4月中国国有石油企业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签署新一轮原油供应协议,每年供应量预计达到6,500万吨,采用人民币和欧元结算,绕开美元体系。
这套组合拳是对美方制裁的正面回应,也是中国能源战略独立性的有力体现。
美方想在能源问题上做文章,但中国早已提前布局。
除了日本美国近期还在东南亚动手。
7月中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重新审查菲律宾与印尼的普惠制待遇。
理由是数字服务税和数据本地化政策“不利于美企”。
压力之下两国迅速释放“合作信号”。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7月19日表示,将重新评估相关政策,与美国“保持协调”。
印尼则在7月20日宣布暂停对外国科技公司征税计划,并准备派代表团赴美磋商。
特朗普政府的算盘很清楚:先通过外围国家制造“妥协链”,再将中方推向谈判桌的“孤岛”。
面对美方设定的时间表与议题结构,中国不急不躁。
7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中美经贸磋商应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任何单边设定议程的做法都无助于谈判。
这种“战略性沉默”是为了拒绝被牵着鼻子走。
2023年与2024年间在与美方的数次接触中,中方多次采取“不回应即回应”的策略,成功化解了美方“先定调、再压迫”的谈判节奏。
美国此次将中国与俄罗斯、伊朗的能源合作作为谈判重点,并非偶然。
这背后是试图干预中国的战略自主权。
现实情况是中国过去几年在能源结构优化上已走在前列。
不仅扩大了中东、中亚等地区的油气采购,还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能源结算中的使用。
同时通过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平台推动区域能源交易机制,减少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依赖。
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将于7月28日至29日在华盛顿举行,此前两轮谈判聚焦关税与市场准入议题。
从日本的妥协到菲律宾与印尼的转向,美国正在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谈判剧本”。
这场谈判注定不只是对话那么简单。
真正的较量在于谁能在风暴中稳住自己的船。
参考资料:
巫师经济2025-07-24中美第三轮谈判在即,美财长立规矩:须答应两件事,否则加税100%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