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8月9日至10日,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在杨凌示范区举行。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九壤耘星农业大模型联合解决方案(以下简称″九壤耘星″)这是国内首个基于国产算力平台训练并发布的农业大模型,标志着我国智慧农业在自主可控与深度智能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华为发布九壤耘星农业大模型1.0
九壤耘星依托昇腾AI云服务的算力支撑和ModelArts平台的高效模型开发能力,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知识图谱构建、智能分析决策等核心技术,打破了传统农业数据处理中数据分散、整合困难、分析效率低的瓶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宏鸣表示,九壤耘星深度整合了海量学术资源——涵盖硕博论文、专业教材以及一线生产数据,并在算法架构上持续创新,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其精准匹配与问题求解能力,使农户在遇到苹果授粉、基因育种等具体问题时,能够快速获得由专家验证的高可行性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泛泛的网络信息。
九壤耘星围绕果业、畜牧业、大田作物、中药材及茶业、智能控制、土壤保护六大领域,推出了六个细分大模型,针对行业痛点进行场景化赋能:
臻果大模型:基因与环境数据深度解析,实现育种栽培、水肥管理、病虫害与成熟度监测的全链条智能化。
慧牧大模型:面向畜牧养殖,涵盖精准选育、环境智能调控、疾病预警及营养健康监测,实现生产全流程提质增效。
丰禾大模型:聚焦大田作物,结合智能育种、种质创新和长势实时监测,推动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秦特大模型:面向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实现产区智能匹配、灾害防控、成熟时机精准判定及采摘定价一体化。
智控大模型:整合实时环境分析与设备动态控制,支持水肥精准管理及无人机、机器人精准施药,推动农业生产自动化。
保壤大模型:针对土壤退化治理,提供智能监测、分析与修复防护方案,保障耕地质量与生产稳定性。
目前,九壤耘星已在陕西、山西、四川、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试点应用,累计服务耕地面积超过20万亩,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
在与大型实体农业企业的合作中,团队将大田生产流程拆解为百余个标准化节点,精算到每亩几毛钱的投入,实现了工业级的精准管控。这种源于真实场景、验证于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使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高度稳定性与可复制性。
张宏鸣介绍,未来农业智能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机自然交互,让农业机器人真正″听懂人话″。九壤耘星正是这一愿景的重要基础——不仅能够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指令,还能将其转化为精准的生产执行方案,构建从理解到行动的完整智能链路。
展望未来,西北农林与华为将持续推动九壤耘星农业大模型与国家核心产业体系深度对接,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全产业链落地,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正如张宏鸣所强调:″国产算力与农业大模型的结合,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全面跃迁的关键一步。″
更新时间:2025-08-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