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送儿上战场 ,却得知儿牺牲,17年后警卫登门:您儿子是徐司令

1949年冬日,在当地县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一个年轻的军人找到了湖北省黄安县徐家河村石顺香老人。

确定完老人的身份后,年轻军人非常激动,把一封信递给她然后恭敬的说道:“大娘,我是您儿子派来的,他让我接您去北京。”

听到这话老人先是一愣,然后哽咽着连连摆手“你们肯定搞错了,我儿子17年前就牺牲了。”

看着老人满头白发,衣衫褴褛的样子,年轻军人心如刀割,他再次温声说道:“大娘,您儿子真是我们徐司令,他还活着。”

这个徐司令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会在十七年之后“死而复生”呢?

上阵父子兵

1910年1月的最后一天,黄安县徐家河村的一户富农家庭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识文断字的父亲对这个儿子非常疼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徐深吉。

小的时候徐深吉的家境很殷实,5岁的时候他就被父亲送进了私塾开始读书。

但好景不长,随着世道渐渐变得混乱,徐家的日子开始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到了徐深吉九岁的时候,家里面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这种情况下他只能辍学回家,每天跟着父亲下地干活。

可就算父子二人每天都早出晚归,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了几亩薄田上,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还是紧巴巴的,始终都无法真正摆脱缺衣少食的窘境。

这让徐深吉对这个吃人的世道非常厌恶,在16岁这年,就跟着父亲徐必名加入了农民义勇队。

在农民义勇队闹革命的那段时间,徐深吉每天都坚持到农民夜校学习,第一次接触到了比较完整的共产主义思想。

这这些进步思想的影响,1927年,17岁的徐深吉背着大刀片子,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黄麻起义的成功惹来了国民党军队的血腥报复,无奈当地的农民义勇队只能暂时转入地下开始秘密活动。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上级派共产党员高建中和郑伊川两人来徐家河村召开群众会议,商讨对策。

但这个消息不知道怎么就泄露了,高、郑两人刚刚赶到,附近的国民党军队就已经尾随而至,并开始大张旗鼓的挨门挨户排查起来。

危急关头,担任乡农民协会土地委员的徐必名挺身而出。

他和儿子徐深吉两人换上了高建中和郑伊川的衣服,以身犯险把敌人引到了村外。

看着原本在村中搜查的敌人纷纷叫嚷着追来,父子二人对视一笑,利用夜晚视野不好的先决条件,灵活的在村外的田地间乱窜,几下子就把不熟悉环境的国民党军队给摆脱了。

这次危险的任务不但没有吓到徐深吉,反而激发了他心中强烈的战斗欲望。

于是1930年8月,19岁的徐深吉告别了年迈的父母,带着同村的8名青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一夜白头的英雄母亲

因为徐深吉打仗勇猛,还识文断字,所以进入部队仅仅一年,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开启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1932年3月,苏家埠战役爆发,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红十师、十一师、七十三师和敌人驻守皖西的十二个团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这场战斗中担任73师217团营长的徐深吉表现不俗,以寡敌众多次击溃来援之敌,为七十三师全歼青山店国民党部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战后不久,徐深吉就获得提拔,成为了73师218团的副团长。

苏家埠战役的胜利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张国焘得意忘形,接连发布了好几个错误的命令。

在他拙劣的指挥下,皖西北敌我双方的斗争形势急转直下,红四方面军只能被迫向川北转移。

在转移的途中,队伍经过了徐深吉的家乡,这让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家的徐深吉获得了宝贵的探亲机会。

趁着部队驻扎休息的空隙赶回家中,徐深吉发现父亲竟然已经病逝,家里只剩下母亲一个人在苦苦的支撑。

这让徐深吉悲痛不已,但时间紧迫,他只能匆匆到父亲的坟前磕了三个头,连饭都没有来得及吃,就告别了母亲。

在离开之前,徐深吉把自己精心保管的两个大洋放在了母亲的手中,然后红着双眼把自己当副团长的好消息告诉了她。

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母亲石顺香的心里面满是担忧,一个人在原地站了许久,这才擦着眼角默默地回到了家。

当时的红四方面军实力仅次于中央红军,是蒋介石的心腹大患。

因此他抽调重兵围追堵截,想要一举把红四方面军消灭在入川的路上。

为了粉碎蒋介石的阴谋,担任先遣任务的第七十三师在古峰岭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惨烈的战斗。

这场战斗打了整整一天一夜,最后第七十三师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取得了战斗的最终胜利。

218团是作为七十三师的主力团,战斗爆发以后一直都顶在最前面。

等战斗结束的时候,全团伤亡大半,副团长徐深吉更是身受重伤,倒在了血泊中。

第一次打扫战场由于太匆忙,昏迷不醒的徐深吉没有被搜救队发现,于是他的名字出现在了阵亡名单上。

等第二波搜救队把徐深吉从死人堆里挖出来的时候,这份阵亡名单已经早就被寄出去了。

不久,这份阵亡通知书送到了徐母石顺香的手中,听到噩耗的第一时间,这个可怜的母亲就悲伤的晕厥了过去。

清醒过来后,伤心欲绝的石顺香拿出了之前徐深吉给她的两块大洋,找人给儿子做了一个精致的灵位。

抱着儿子的灵位坐了整整一夜,第二天起来,石顺香原本杂乱但漆黑的头发全都白了。

冉冉升起的将星

这一次的战斗经历让徐深吉的指挥能力得到了红四方面军高层的认可。

1933年,徐向前做主把徐深吉调到了方面军总指挥部,让他担任作战参谋,组织筹办随营学校。

黄埔一期毕业的徐帅有着很高的指挥才能,在他有意的指点下,好学的徐深吉渐渐成为了红四方面军中的骨干,以红31军第91师师长的身份走完了自己的长征路。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徐深吉跟着老首长徐向前进入了129师,和陈锡联、张才千、叶成焕一起,成为了129师四大主力团团长。

其中徐深吉所率领的771团,是386旅陈赓旅长手中最能打的王牌部队。

在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战斗中,徐深吉的771团都打出了非常精彩的表现,让小日本真正领教到了八路军的厉害。

因为把小鬼子打的太狠,到了后来,小鬼子的坦克都挂上了“专打386旅”的旗帜。

1938年6月,屡立战功的徐深吉被晋升成为129师独立旅旅长,打鬼子的同时负责组建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和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

仅仅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这项艰巨的任务就被徐深吉圆满的完成了。

此后徐深吉根据组织要求,担任了新编4旅旅长兼冀南军区第二、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的职务。

1941年1月,上级命令徐深吉率领新编第4旅突破鬼子的封锁南下,去援助在皖南地区发展的新四军。

徐深吉刚参加革命的时候就是在鄂豫皖地区打仗,对那里很熟悉,因此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他就连夜率部出发了。

这一路上徐深吉昼伏夜出,行军速度非常快,但路程刚刚走了一小半,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爆发了。

此时再南下已经没有必要,所以徐深吉所部原路返回,重新加入了鲁西战场,继续打鬼子。

1942年3月,上级把徐深吉调到了太行地区,让他发挥自己优势,积极开始敌后抗日工作。

徐深吉到任后不久,小鬼子便对太行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

为了掩护机关单位和根据地的乡亲们安全转移,徐深吉率领部队在永年以西地区冒死阻击敌人。

眼见短时间无法冲破八路军的防线,无耻的小鬼子在战斗中使用了毒气弹,致使前线指挥的徐深吉身受重伤。

毒气的侵蚀导致徐深吉的肺部遭受了不可逆的伤害,所以1943年他被强制从前线叫了回来,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校长。

解放战争爆发以后,徐深吉多次提出请求,想要到前线带兵打仗。

由于当时徐深吉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所以组织上安排他担任了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冀南军区司令员的职务。

原本这个安排是为了减轻徐深吉的负担,让他能够好好的修养身体。

但徐深吉完全“不领情”,每天都废寝忘食的扑在工作上。

在他以身作则的督促和带领下,冀南军区那几年向前线部队输送了大量的兵员和后勤保障物资。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徐深吉本就比较虚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

1948年夏天,他最终坚持不住,晕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再继续坚持的徐深吉主动打了离职报告,在上级首长的关怀下住进了医院治疗。

“死而复生”的“不孝子”

整整在医院躺了大半年,徐深吉的身体这才一点点的好了起来。

养病的那段时间,徐深吉前所未有的虚弱,多次在梦中呼喊母亲。

“司令,我看你非常想念伯母,要不我替你回老家去看看吧。”

警卫员的这话让徐深吉眼前一亮,就想要答应下来,但想了想他还是说道:“国事为重,等开国大典结束后你再去吧。”

11月,徐深吉终于忙完了自己手头的工作。

这天他把警卫员找来,给了他一个详细的地址说道:“要是我娘还健在,一定把她请到北京来,就说我很想她。”

说完这话徐深吉沉吟了片刻,然后神情复杂的继续道:“万一老人家走了,你帮我在她坟前磕三个头。”

带着司令的牵挂和嘱托,警卫员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到了黄安以后,警卫员找到了当地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并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一听是北京的首长回家寻亲,工作人员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亲自把人带到了七里坪区徐家河村。

在一个破旧的老房子里,警卫员见到了徐深吉的母亲石顺香。

看到老人家还活着,警卫员非常高兴,忙不迭的就道出了自己的来意。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听到这话的老人家根本就不相信,连声说肯定是他们搞错了,自己的儿子十七年前就已经牺牲了。

话刚说完,老人就擦着眼泪走进了屋子。

“徐家大妹子说的没错,当年她儿子的阵亡通知书,还是我给她念的呢,这十七年,她是守着儿子的灵位苦熬过来的。”

听完村长的话,警卫员小心翼翼的走进屋子,看了看桌上一尘不染的灵位,这才温声说道:

“大娘,当年是部队搞错了,你儿子徐深吉没有死,他现在是我们的司令员,在北京等着您呢。”

“我儿徐深吉真的还活着?”老太太一把抓住警卫员的手,用颤抖的声音不敢置信的问道。

“是真的,要不是司令员生病走不开,这次他就亲自回来接您了。”

大悲大喜之间老太太的神情有些恍惚,但一听自己儿子生病了,老人一下就又清醒了过来,拉着警卫员就要赶紧出发。

1949年11月中旬,这对分别了整整17年的母子终于在北京团聚。

当得知母亲已经祭拜了自己十七年后,徐深吉这个“死而复生”的“不孝子”重重的跪在了地上,抱着母亲瘦弱的身躯就大哭了起来。

结语: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无数的革命前辈舍弃了自己的小家,把一腔热血都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中。

这导致革命胜利后,很多前辈的亲人早已经不在,留下了终身无法弥补的遗憾。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上将许世友才会在死后坚持葬在了母亲的身边,要永远替母亲尽孝守墓。

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伟大之处,是他们用自己的不幸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功勋和恩情。

参考文献:

忆开国中将徐深吉的红色往事——周晓冬.档案记忆.2024(08)

徐深吉:深受邓小平赏识的开国中将——马荣升.党史博采. 2021(11)

难忘师生情——访徐深吉中将——赵勇田.党史天地 . 1998 (0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义勇   儿子   母亲   警卫员   灵位   司令员   警卫   司令   鬼子   北京   战场   部队   牺牲   年后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