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江波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特色文化的璀璨明珠,也是印证华夏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产物。2025年三星堆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彻底改写了我国彩绘青铜器的历史——学者发现青铜器表面残留的红、黑色彩,将彩绘青铜器的出现时间从战国秦汉大幅提前至商代,将我国彩绘青铜器的出现时间提前了近千年。

资料图: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
历史溯源
古代中国人使用青铜制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夏、商、周时期便构成了我国的青铜鼎盛时代。夏代时,青铜铸造技术已取得显著发展,夏代工匠不仅能够冶炼铸造武器、工具及装饰品,也能铸造出鼎、斝、盉等礼器组合。随后,商、周两代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更上一层楼,由此孕育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
以往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彩绘青铜器主要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典型代表包括战国时期盛行的彩绘铜镜,以及汉代制作的彩绘雁鱼灯、铜壶等器物。三星堆出土的彩绘青铜器,作为目前我国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铜胎漆器,将中国彩绘青铜器的出现时间向前推进了近千年,同时填补了中国青铜时代绘画艺术领域的重要空白。

资料图:青铜人像发辫上的朱砂彩绘。
事实上,三星堆彩绘青铜器早已经显露其多彩本色。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其中1号坑出土的人头像发辫缝隙可见红色痕迹,2号坑出土的人面具眉梢部位带有黑色遗存。受限于当时的考古水平,学者未能准确认知这种彩绘工艺,又因保护条件不足,未能采取有效手段对器物表面的施彩痕迹进行保护,导致色彩渐渐消褪。
三十余年后,三星堆祭祀区开启新一轮考古发掘,学者再度发现带有彩绘的青铜器。这一次,考古团队针对各类彩绘青铜器开展了针对性保护,并进行针对性分析研究。
最新考古研究发现,这些青铜器物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单一金色。通过先进的科技分析手段,学者成功破译了三星堆青铜器鲜为人知的原本色彩,在那些庄严古朴的青铜器表面,人们发现了黑、红两种鲜明的色彩痕迹。
这些色彩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三星堆青铜器的传统认知。大家没有想到,原本被视为“吉金”的单一金色器物,实际上色彩丰富。

资料图:三星堆出土的镶绿松石铜牌饰。
精湛工艺
青铜是以铜为主,加入锡制成的合金,通常还含有铅等其他化学元素。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色泽往往金黄明亮、光彩闪耀,古人称之为“吉金”。青铜器在地下埋藏千年后,往往被时光赋予一层青绿色,但目前考古学者已经发现,在青铜器那青绿色外表之下,也藏着红、黑这两种古老的色彩,如此就让人们印象中古朴的青铜器变得多彩起来。

资料图:三星堆青铜器上的黑色彩绘。
三星堆青铜器上红色、黑色的使用有讲究,红色彩绘主要分布于青铜容器的表面、人物服饰上细密的纹饰凹槽内,以及青铜神树的花瓣部位;而黑色彩绘则常见于青铜人像与面具,多用于勾勒人物的眉毛、眼睛、头发等细节,同时也应用于部分特殊图案与符号的绘制。
这种以天然矿物颜料与生漆结合的彩绘工艺,不仅仅是给青铜器表面装饰,使器物更加美观,更通过黑、红二色的象征性组合,赋予了更深远的文化意境。黑色与红色的巧妙运用,体现了中华先民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们含蓄又深刻的思想表达方式。
三星堆青铜器的颜色可不是随便画上去的,背后藏着古人的高超手艺。比如,青铜凤鸟身上的羽毛纹路,彩绘线条又顺又清楚;青铜神树花瓣上的红色,得在凹槽里一层一层地刷漆,再撒朱砂颗粒,最后涂出比纸张还薄的涂层;青铜纵目面具上眼睛和眉毛的部位,是用黑色大漆描的线,笔触极其精细。
三千年前,三星堆的工匠们熟悉掌握金属配比技术,他们将铜、锡、铅熔铸为合金,精心打造出巍峨的神树、庄严的面具与肃穆的神像。
三星堆的工匠们又以朱砂为红色颜料,以炭黑为黑色颜料,生漆为黏合剂,通过多层填涂形成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再使用“涂、填、描、绘”这些方法,在青铜器表面画出黑红搭配的图案。早在商代的时候,工匠就已经会分层填颜色、提纯矿物颜料这些高级技术了。这种工艺异乎寻常的复杂,堪称我国彩绘工艺史的一大突破。
文化隐喻
三星堆青铜器上的彩绘不仅是装饰,也是古代文化交流的见证。例如,三星堆博物馆馆藏的青铜鸟足神像,不仅融合了三星堆文明的典型特征,也吸收了夏商文明常见的觚形尊、方座罍等元素,同时兼具良渚、仰韶、石家河等文明的印记。神像上勾勒的獠牙神面形象,在黄河流域仰韶文明的彩陶和长江流域石家河、良渚文明的玉器上也有出现,这些应该不是巧合,这暗示了在商代时大江南北就已存在的艺术交流或者信仰认同。
“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中有记载:“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里,鸟类常被视为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的使者,青铜鸟足神像这种人鸟结合的神圣形象,往往被赋予了超凡的神性,而红黑色彩在其中起到关键的媒介作用。
三星堆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凤鸟中红黑搭配也很精妙,红色颜料主要用于描绘凤鸟的羽冠、羽毛,也用于纹饰凹槽中,色彩鲜艳;红色颜料主要用于勾勒凤鸟的眼部、喙部,工匠在描绘的时候,也用黑色用于强调羽毛的层次感。可以想象一下,一只金光闪闪的凤鸟,再配上朱红与玄黑的精致纹饰,这样的景象在三千年前是何等的绚丽和华贵。
当然了,彩绘青铜器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远古精湛的工艺之上,青铜器表面红黑色彩的背后,也藏着文化隐喻。
学者们认为,三星堆青铜器上的红、黑色彩有着深远的意蕴。在周代礼制中,黑色象征“天道幽远”,红色代表“人道昌明”。古籍《周礼》中就有相关记载:周天子祭祀北方天帝颛顼时,需穿着“玄衣纁裳”——以黑色上衣象征天穹之深邃,浅红色下裳隐喻大地之厚重。三星堆青铜器彩绘将红、黑色二者结合,既是尊贵的标识,也被视作国泰民安的祥瑞。三星堆青铜人像的黑色眉眼与红色服饰纹饰,正蕴含这一种深远的含义。
来源:湖南日报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