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8年的二游现身广州,玩家都沸腾了!

文 / 游戏那点事 Jimmy

一般情况下,在看到这个黄色大风雷雨预警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主动选择出门活动了。

但凡事总有例外。

在上周末刚结束的《碧蓝航线》清凉节广州站,就有不少“指挥官”和我一样,选择顶着黄色大风雷雨预警出门,甚至专门从外地赶过来广州,而我们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绝对不能错过这场“回港”的集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清凉节广州站入场资格的获取采取了预约制而非贩售制,就是玩家入场并不需要购买门票,而是通过限时开放的预约页面获取资格,两天的入场资格在开放预约后不到5分钟就全部告罄。

更让我意外的是:即使今年广州站的天气不佳,但火爆程度丝毫不输去年深圳站。热情的指挥官冒着风雨赶到活动现场,甚至在入口排起了长队。

冒着雨排队等候进场的玩家

究竟是怎样的热爱才能驱动着玩家毫不犹豫地顶着雷雨debuff,来到现场倾注着自己的热爱和欢呼?我想我在这场“清凉节”找到了答案。


01

是清凉节,但现场却「热爆」了


今年清凉节广州站把活动场地设置在了以“工业+潮流”风格而闻名的广州珠江琶醍艺术区,并划分成了外场和内场。虽然外场的互动摊位还是受到了天气的影响,但进入内场之后,氛围便十分火爆:明明这是“清凉节”,还下着雨,但却简直“热爆”了。

清凉节的内场里,不同区域之间并没有过于分明的界限,错落分布的活动设置反而让原本不太大的场地变得更有“可玩性”。

例如内场中的舞台区,明明设置在场地最深处,但它却可能是玩家入场后最先注意到的区域。在这个比场地高出一截的舞台,乐队以及歌手的舞台演出、Coser走秀和舞台互动等环节轮番上演。尤其是到了舞台互动环节,几乎所有在场的玩家都会簇拥在台下,争取成为那个上台参与有奖互动的幸运儿。

走到另外两个区域会发现更有意思的地方:摄影区和互动区的布局并没有隔开得很远,而是“手牵着手”,每个互动摊位附近都存在一个摄影区,玩家甚至还能在参与小游戏的时候与Coser近距离互动,这种体验不仅十分新鲜,沉浸感也同样拉满。

就正如前面提到,因为今年清凉节广州站的内场场地并不算太大,所以距离变得更近,随着人流量的增多,这个距离不仅让玩家在排队的过程中就可以找Coser拍照留念,甚至还成为了玩家之间产生更多互动和交流的要素。

像是在「舰船建造」互动摊位上,当台上的指挥官抽出超稀有角色的时候总是会爆发出一阵阵“噢噢噢!”的惊呼,那些没能建造出精锐及以上角色而拿不到盖章的指挥官也丝毫没有气馁,而是会笑着说一句“可恶,为什么我不是欧洲人!”然后赶紧回到队伍的末端重新排队再挑战一次。

对于那些经过3轮挑战仍未达成条件的指挥官,还有可能触发“保底”机制,工作人员会笑着给不那么“欧”的指挥官盖好印章(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类似的情节在「清凉一投」以及「指挥官的实力」互动摊位上的也时有发生,当三次机会都用尽后还没能达成条件的指挥官,大多都会选择重新排队挑战,而在队伍中的指挥官也都总为其送上一句“好兄弟,加油!”

当然,并不是所有印章的入手难度都这么严苛。像是「舰船的委托」以及「舰船大探险」两个互动小游戏的难度就相对比较轻松,投掷飞镖的小游戏只需要命中即可,另一个小球的投掷装置也没有做太多的弯绕,这两个印章基本都能轻松拿到。

在现场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集章册的兑奖只需要3个印章,因此玩家在活动现场的5个互动小游戏当中完成3个即可。但很多玩家都在已经拿到3个印章的情况下,仍然选择把剩余2个印章也拿到手。仔细一想倒也能理解:这可是《碧蓝航线》的活动啊,作为一名资深指挥官当然是会把“全收集”作为自己的信条。

实际上,这两年碧蓝航线的几次线下活动都同样十分“火爆”。在7月中的BW现场,精灵与恶魔的「光暗殿堂」舞台布置、新角色的登场,还有痛车和互动,以及经典的「指挥官欢迎回港」保留节目;

在今年五月份的广州萤火虫以及杭州CP31,碧蓝航线的展台也同样被玩家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时间再往前推,跨年之际在成都、厦门、杭州和广州四地举办了以“冬日港湾,温暖相伴”为主题的快闪咖啡厅活动,布景融入了当地特色,比如成都就是红红火火的麻将馆,杭州则是惬意的户外旅行风,这些设计均获得了玩家的一致好评。

而清凉节作为碧蓝航线玩家的专属活动,尽管今年才第二年举办,但在《碧蓝航线》一直以来扎实且丰富的线下策展经验的支撑下已经相当成熟。更重要的是,始终有着一批相当忠实的粉丝愿意因为“碧蓝航线”这四个字而持续追随着。

能够发现,在清凉节上,相较于单纯「展示」内容,他们显然更希望将这个活动视作与玩家们面对面沟通,“链接”到一起的重要窗口,尝试让玩家能够参与进来并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期待,这恰恰也正是游戏市场近年越来越重视的趋势变化之一。


02

玩家其实也是内容&情绪的「生产者」


就《碧蓝航线》这两年清凉节(深圳站&广州站)的个⼈实际体验最直接的感受来说,那可以称得上是次次新鲜,场场爆满。最重要的是,这活动现场玩家脸上的笑容不会是假的。

去年清凉节深圳站现场

相信也已经有朋友发现,近两年《碧蓝航线》在线下举办活动的节奏似乎也在明显提速,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在更积极地尝试更多不同的组合和表达。

以前《碧蓝航线》的线下活动更多是依附在其他大型的动漫游戏展上,以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进行展出,但清凉节的出现,意味着他们已经能够“单飞”举行独属于自己和玩家的专属活动了。

今年清凉节广州站的巨幅户外广告

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已经上线运营8年仍然能够稳守在市场头部的《碧蓝航线》累积了一批持续热爱游戏的玩家,这才是他们去办一个规模以及形式都更好的、专属碧蓝玩家活动的底气。

以往《碧蓝航线》参与线下活动的频次可能只是每年一次,现在已经进化到一年几次。像是前文提到的BW、萤火虫、CP以及快闪店,算上现在的清凉节,今年《碧蓝航线》线下参与大型动漫展以及快闪活动的次数已经累计到了5次,而现在的时间才不过是年中......

除了频次更高、形式也更多样外,《碧蓝航线》线下活动在内容也同样在革新。

就以“清凉节”为例,更强调参与感、沉浸感和互动氛围的“情绪”双向交互,就让现场的体验不仅仅来自官方提供舞台节目、Coser以及集章小游戏这些内容,还有一部分快乐来其实自于玩家群体本身。

在这里,玩家不只是作为内容或情绪消费者,更是清凉节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容、情绪生产者。

玩家晒出了自己“战利品”:打卡抽奖的大奖沙滩椅以及入场周边
图源:B站用户@鎘壁枫糖浆maple_syrup

活动的频次更高、规模更大,内容也更充实,更关键的是,玩家以及官方都能在活动中感受到双方的热忱,这也使得玩家对《碧蓝航线》在线下活动的信心越来越足,他们越发相信可以在这里感受独属于港区的线下氛围并结交更多同好。这些要素的叠加,共同造就了这次《碧蓝航线》清凉节的“火爆”现场。


03

让「热爱」有了现实意义的载体


从上线到现在,圈内对于《碧蓝航线》成功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但本质上都离不开这个问题:玩家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又在《碧蓝航线》中得到了什么?

显然这个答案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那就是:足够的热爱。

玩家在活动结束后晒出的“结算画面”
图源@B站用户小余不是小鱼蛋

虽然这听上去很“虚”,但对于二次元玩家们来说,这反而是最为具象的。 只是,想要获得他们的认可并不容易,那《碧蓝航线》又做了些什么呢?

我想,大概是:与玩家成为朋友,成为玩家生活的一部分。

在现场抓拍到一位资深玩家的柴郡包包,还带了一堆碧蓝航线角色徽章

这次清凉节的广州场其实就是一个缩影。包括现场场景的设计、集章小游戏、舞台互动和节目、Coser演出.....这个量级的高质内容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在“不卖门票”的前提下,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回本”,反而更像是相识多年的老友,已经不再计较自己的得失,只想把对方想要的东西尽力地准备妥当并主动奉上。

更难得的是,玩家以及官方双方都把这场线下活动当成了自己对《碧蓝航线》的热爱在现实生活中的载体,所以才会双方都毫不吝啬地在这场“双向奔赴”中倾注自己的热情。

从清凉节活动的现场氛围,以及玩家的反馈来看,《碧蓝航线》已经做出了对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热切期盼着重庆以及上海场的玩家,相信在看到广州场的盛况之后也更加期待了。

在B站官方账号的评论区甚至已经有玩家开始期待明年的清凉节了

对于已经上线8年的《碧蓝航线》来说,他们不仅有一个成熟而立体的运营体系。而且团队以理解、聆听、温度为基石,通过持续的内容创新和体验优化,最终构建起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产品生态。在这个生态中,开服时期作为最大吸引点的美术,逐渐丰满的剧情和越来越多有诚意的玩法更新等等,让《碧蓝航线》有了更多的吸引点。

从快闪活动到清凉节,也可以看出他们正将这种倾听玩家声音的运营理念延伸到线下活动的创新领域,有条不紊地让这种热爱在“跳出屏幕后”找到了有现实意义的载体。而这些每次人气都很“爆”的线下活动,似乎也正在成为《碧蓝航线》在新时代竞争中的“长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游戏   广州   玩家   碧蓝   航线   清凉   指挥官   现场   小游戏   内容   印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