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恐怖的做局,男孩子在明朝有多危险?


这一期我们来讲。


千门八将之太山压顶局。


干百年来江湖人谈之色变的大局。


也是骗术江湖的鼻祖之一。


最恐怖的做局手段,没有之一!


在江湖已流传千年,负责任的讲。


你现在看到的所有江湖骗人手段!


都有此局影子。


什么缅甸噶腰子,杀猪盘,都是这个套路。


更炸裂的是!


此局,最早记载于一本明朝禁书里。


这书叫什么呢?——《宜春香质》


这书你若生在清朝。


看了恐怕是要脑袋不保的。



1



细读此书!


让人不寒而栗!


书中的。


故事是这样的。


话说大明苏州虎丘。


有位俊俏少年


姓孙名义。


咱姑且叫他小孙。


这小孙年方十二。


在一个私塾读书。


在这里。


他遇到了一个“社会大哥”——李尊贤。


李尊贤十八岁。


人长得风流倜傥,坏的刚刚好。


他盯上了小孙。


为什么盯上小孙呢。


明代把小孙这种。


颜如玉,嫩如水的美少年,称为“小官”


有点类似,现在的小鲜肉。


这李尊贤,打定主意要把小孙掰弯。


你也别太奇怪,这古代学堂都是一票男的。


长得清秀的男孩。


在一群青春期躁动的少年堆里。


明显有些危险!


毕竟物极必反,有些人干些出格的事也就不难理解。


这不、有一日,先生外出。


李尊贤瞅准机会。


找来几个同学提议玩“状元拳”——简单说就是猜拳,输的人要听赢家的安排。


这不。


小孙玩心一动也加入了,哪知猜拳“翻了车”。


他一输。


李尊贤就让他扮成姑娘模样陪他喝酒唱曲。


这一下,可就打开了小孙“奇妙人生”的大门。


本来这游戏只是玩笑。


小孙一开始还觉羞耻。


但几轮下来,逐渐“入了味儿”。


尤其是当李尊贤让他学小姑娘“行径”时。


小孙心中竟生出几分新奇的刺激感。


尝到“风流情趣”之初体验。


打这儿起。


他便一发不可收拾。


成了这“状元拳”游戏的常客。


渐渐在“风流海洋”中游出了经验。


跟着李尊贤大搞胡搞。


就这样小孙在这里混完了四书的学习,也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读完四书,接下来就是五经的学习了。


《易》、《书》、《诗》《礼》、《春秋》


小孙转了学堂!


换了先生!


事实证明。


人生路上!


若未遇良友又未遇良师是可怕的。


谁知他在这位新先生钟万发的书馆。


玩的更大胆。


这钟先生的外号叫“钟娘子”


钟娘子对小孙特别好。


每天课余时间,都要给他“开小灶”。


拉着他研究点“哲学问题”。


这哲学呢。


不是柏拉图。


是柏拉图过世后让人红着脸的那种。


这一年他才十四岁。


就从,一个懵懂书生变成了“爱与自由”的追求者。


跟老师关系暧昧无比。


大家都看在眼里。


书馆的师生们传得沸沸扬扬!


说小孙。


这是书馆里第一位“自由恋爱”的践行者。


小孙在钟先生的悉心培养下。


开始了他广交朋友的“风流历险”。


因为。


钟娘子给他开了这个“道”


小孙对书馆里的其他朋友也颇感兴趣。


尤其是书馆另一位少年才子韦生。


两人关系亲密。


一度被称为“风流双雄”。


韦生也是个爱好特殊的角色。


平日里和钟娘子不清不楚!


三人几乎形成了“风流铁三角”。


然而。


纸终究包不住火。


书馆的风言风语逐渐传开了。


有一次,小孙去澡堂洗澡。


恰好碰见几位同窗。


这几位竟然开玩笑说:“听说咱们孙兄最近在馆中可是炙手可热啊!”


小孙听了先是脸红。


心中暗想:“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他明白这种传言一旦扩散,自己名声就毁了。


正当小孙在洗澡时。


他遇到了老乡王三。


这王三平时是个头脑灵活的家伙,


见小孙情绪低落,便询问缘由。


小孙抱怨自己在书馆中过得不如意。


想另寻出路。


王三眼珠一转,给他出了个万劫不复的主意。


当然这是后面的事情。


小孙后面才醒悟。


有时候你以为,为你好的建议,实则就是一个为你量身定做的坑!


王三说徽州有个王谦文,有钱任性。


重点是:爱好非常。


他正欲寻一位聪慧标致的少年伴读,做他的书童。


小孙若是有意,可以一试。


小孙一听。


不由得心生向往,于是决定前去碰碰运气。


王谦文见到小孙。


果然被其才貌所打动。


两人交谈甚欢,玩得不亦乐乎,爱的一塌糊涂。


于是。


小孙成为王谦文的书童。


当时我把书读到这的时候。


算是惊到我了。


原来,这古代的书童,除了伴读。


照顾主人的生活起居,他的另一个作用。


那就是非常时刻还得配合主人,研究人体工程学。


做书童的,一般都是穷人家的男孩子。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帅气、年幼。


类似的描写,在《金瓶梅》《镜花缘》、《红楼梦》里也有。


所以看古代这类世情小说。


有个直观的好处。


就是可以一窥古代普罗大众的生活面貌。


而这是史书,给不了的。


因为史书,是帝王的历史。




2





书归正传。


接着,两人诗酒唱和,惬意非常。


小孙在王谦文的身边。


不仅享受着生活上的优渥。


还赢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一路上吟诗作赋。


玩赏湖光山色。


仿佛进入了人生的美好阶段。


你也不要觉得。


这人玩的真花啊。


毕竟大多人的人生目标,都想有钱花。


古代大户人家,买丫鬟,玩书童,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段野史、(咱们挖个坑,故事结尾再来提)


就这样、小孙跟着王谦文到了杭州。


王谦文呢。


对这小孙真是喜爱得紧。


一到杭州便带着小孙踏遍山水。


咱们的主角小孙。

一头扎进杭州的风花雪月之中。


不知不觉,才名远扬。


毕竟。


这种清俊少年,才华横溢。


那自然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用现在的话说。


简直就是“爆红”。


这不。


杭州城中有位名妓董宛如,对小孙颇感兴趣。


这董姑娘可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外加一副倾城容貌。


成了文人雅士追逐的风月佳人。


她听闻小孙棋艺了得,特地找上门来切磋。


棋局上。


小孙果然展现了“天才少年”的风采。


连赢董宛如几盘。


董姑娘一边输棋一边发花痴。


输完还留下一句情意绵绵的“改日再请教”。


这一来二去。


传得街头巷尾人尽皆知,小孙的名声更响了。


就在小孙春风得意之际。


真正的“人间坑王”出场了。


小孙后来才明白。


董婉如是个诱饵。


而钓鱼的人就是骨里蛆——你没看错,就是“骨里蛆”。


这名字一听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人、千年老狐狸。


骨里蛆平日里最擅长的。


就是拿着自己的恶意和算计去把玩人心。


他要让小孙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他盯上小孙后,开始了太山压顶”


骨里蛆知道。


小孙才名初成,心思单纯。


于是他假装仰慕。


盛情邀请小孙到城隍庙的长生房下棋。


小孙本来还想推辞。


想着要不就回去算了。


谁料想。


这骨里蛆把话说得滴水不漏,弄得小孙无法推辞。-


棋局开场。


骨里蛆这“象棋九段”本来是要输的。


但他下得绵里藏针,小孙倒也不觉如何。


正要结束之际,董宛如突然来了。


董姑娘娇滴滴地一笑:“哎呀,小哥哥也在呢?莫不是怕我再败一局?”


一句话勾起小孙的好胜心,于是继续下棋。


其实这个时候。


骨里蛆的局已经在慢慢收紧了。


他心里明镜似的:“这小孙初入风月场,哪里知道世道艰险?莫说你才名卓著,就是天资聪慧,也难逃我的‘太山压顶’。”


小孙酒过三巡。


棋盘上的胜负也不重要了。


大家开始劝酒行令,兴致高涨。


骨里蛆见小孙渐渐醉意浓厚。


便趁机使出最后一招。


指挥着董宛如与小孙继续喝酒。


而他自己则退居幕后,静静等待猎物上钩。


小孙酒醒之时。


发现自己衣衫不整,满心悔恨。


知道自己已经失态。


可骨里蛆偏偏装得若无其事。


笑着对他说:“小兄弟,切莫见怪,这酒色之事不过浮云,放开些就是了。”


一席话说得滴水不漏,让小孙竟无话可说。


骨里蛆这一手“事后宽慰”


简直堪称“人情陷阱”的经典操作。


小孙本想回到王谦文处。


但骨里蛆已暗中布下重重圈套。


董宛如、道士们纷纷出面。


假意挽留、奉承,将小孙团团包围。


不给他丝毫独自反思的空间。


小孙一连住在长生房十来日。


身边人个个“交浅言深”


仿佛对他推心置腹。


让他以为自己已成为城中名流的一员。


等到王谦文听闻此事。


派人打听消息。


才知道小孙沉迷于这些人之中。


心生失望,发出辞别信,催促小孙归家。


小孙收到信后,才如梦方醒。


他仓皇告别骨里蛆和董宛如。


一脸惭愧地去见王谦文。


王谦文轻笑道:“为情所困而已。”


一句话让小孙惭愧得无地自容。


骨里蛆得知王谦文已经辞别小孙。


心中窃喜:“小孙身上带着王谦文的银子和盘缠,岂能让他安然回乡?不把他吃干抹净又怎会放手?”


于是骨里蛆紧随其后。


趁小孙的船遇到江风无法前行时。


假意送行。


邀请他到妓馆吃“最后一顿饭”。



3



酒席上。


骨里蛆安排青楼曹娇出场。


一步步让小孙坠入温柔乡中。


小孙被曹娇迷得神魂颠倒。


整日流连忘返。


王谦文给他的银两也渐渐被掏空。


骨里蛆看小孙的钱袋瘪了,便转身一走了之。


小孙这才发觉身无分文。


孤苦无依,根本无力回乡。


只能到处打杂过活。


甚至流落到庙中,靠吃施舍度日。


几个月后。


小孙终于被耗干净,连衣食都成问题。


这时候骨里蛆倒是拍拍胸脯。


说要给他介绍个“生意”,让他去南京。


没办法小孙年轻。


还真信了,跟着人去了。


小孙!


去了才发现自己被推到了风尘场里卖身。


卖给什么样的人呢?


男人!

至此。

菊花残,满地伤。


你一定很疑惑,这故事这么炸裂的吗?


好看的男人在明朝这么危险吗?


你看到最后就知道了。


这便是骨里蛆的真实目的。


这帮人可真不是省油的灯。


日日夜夜压榨小孙,不让他喘口气。


最终。


小孙忍无可忍。


然而却没什么办法。


到最后呢,这帮人还不满意。


有天。


小孙被一个客人,包了。


一包就是几天没影子。


这帮人,急了。


怕小孙跑了。


就去客人家,找小孙。


当着客人的面,逮着小孙就一顿毒打。


小孙哭天喊地,说出遭遇,求人帮他主持公道。


众人看不过去。


一路闹到了官府,把这帮人送去坐了牢。


反倒是让小孙逃过了一劫。


您瞧瞧骨里蛆的整个算计。


正是“太山压顶”的精髓所在。


他不是单纯地占人便宜。


这种“温水煮青蛙”般的操作通过循序渐进的控制和压迫。


一步步让小孙失去人际关系、信任、财产,直至最后一无所有。


这不正是,现代的杀猪盘,如出一辙。


这时代没有姓名,因为人性从来没变过。


骗人的手法,无非就是破人性,挖人欲。


“太山压顶”局的精妙之处在于。


它利用了人性中的贪念、虚荣、脆弱。


让被害人无法直接觉察到自己的处境。


骨里蛆以酒棋为引,以美女为饵。


用人情温柔陷阱步步为营。


不仅毁了小孙的名声、钱财。


更让他一辈子都背上了“无颜见人”的耻辱感。


到头来,骨里蛆拍拍屁股走人。


而小孙则被彻底压垮——这,就是所谓的“太山压顶”。


但您以为这太山压顶的局就完了。


解脱后的小孙。


这时遇到了一伙京城来的“纱帽党”


这可算是有书记载,最完美的犯罪组织了。


纱帽党,又称拆白党,翻戏党。


翻戏党是啥?


简单说,就是你手头刚攒了一点辛苦钱。


还没捂热乎呢,翻戏党就来跟你套近乎了。


结果你的钱转头就进了他们的腰包。


搞得你到最后连想骂人的力气都没有。


至于为啥叫“翻戏党”呢?


因为他们不光骗得专业,还玩得花样繁多——让你不光输,还得输得心服口服。


人家这都不叫骗,叫“翻着花样跟你玩儿”。


具体手段也很有艺术性,人家总结得清清楚楚:正账、反账——听着跟银行业务似的。


正账是啥?


就是用假赌具、灌铅的骰子。


或者搞个朋友合伙假赌局,拖你进去一顿猛宰。


结果呢,你以为自己来捞点外快,结果人家手一翻,直接把你家底儿给“正”走了。


那反账呢?

这更高明


表面上看人家跟你是“哥们儿”,一起拆骗别人,实际上,人家盯的根本就是你!


你觉得自己入了个“合作社”,结果合着合着钱全变成他们的了。


厉害吧?这操作让你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智商余额不足。


更牛的是,他们还知道“因材施教”。


你想当官?人家给你整“纱帽”头子,骗你买个官职。


你想要美人?


行啊,给你安排“美人”头子,玩儿得你魂不守舍。


你想发财?

“经济”头子了解一下。


让你以为马上暴富,其实只是在帮人家暴富。


那么,小孙遇到的这帮人,给小孙设计的,就是一顶乌纱帽。


这可真是,投其所好了。


小孙一听激动啊,心想这下终于遇到正事了!


这帮人还真把小孙给哄得一愣一愣。


满心以为自己能借此“出人头地”。


可说白了,这群人一看名字什么“干将”“莫邪”,就知道不简单,这背后又是一场“坑”。


小孙那颗想出人头地的心,彻底落进了他们的圈套之中,这故事啊,才刚刚热闹起来。


这干将和莫邪为什么顶上了小孙呢。


因为小孙既有些才气,外形又讨喜,而且涉世未深,这样的人最容易被蛊惑。


干将和莫邪这俩“老江湖”看到小孙。


就像猎人看到了猎物:年轻、天真,还对未来充满了理想——这样的人最容易引入局中。


他们的第一步是什么呢?


干将和莫邪开始带着小孙四处游玩。


带他吃喝、带他进出烟花之地。


小孙一开始觉得,这俩“朋友”实在是讲义气,自己是遇到“贵人”了。


紧接着,就进入第二步了。


他们带小孙去了京城,买官。


为未来“搏个纱帽”。


这一环叫“欲擒故纵”,一步步拉近距离,消磨目标的判断力。


让他感到“既得到了支持,也有了依赖”。


画的饼越大,小孙的戒心就越低。


这让小孙开始觉得,“我跟着他们是有前途的”。


到了京城,干将和莫邪的“画饼”策略升级。


他们说“兄弟们得置办些衣物,出门不能丢人啊”。


然后这个时候,道具金杯上场了。


干将拿出五个金杯。


让小孙去当铺当了。


小孙完全没多想。


想着这是兄弟们的东西。


自己当一回跑腿也不算什么”。


小孙心里还觉得自己“成了核心成员”。


小孙跑到当铺。


简单谈了价钱,把金杯当了八十两银子。


小孙回来后,干将莫邪把小孙一顿猛夸。


还给小孙置办了几套新衣。


又过了几天。


干将莫邪谎称,朝廷的关系打点好了。


过几日就能赴任。


还给小孙,准备了一身官服。


小孙乐的没边。


又过了几日。


干将突然,让小孙去当铺把金杯赎回来。


这一赎不要紧!


只是小孙马上要小命不保!


小孙不知道,这个局已经悄悄形成了:


一个小小的金杯,成了将小孙推向深渊的导火索。


当小孙去当铺把金杯赎回来后。


干将大惊失色地说,当铺少给了一个金杯。


小孙不知道,这个局,已经走向了第三步。


那就是。制造“冲突”,推波助澜


干将和莫邪,顿时换了个脸孔,逼着小孙赶忙回当铺讨要。


这个时候,当铺当然不认账,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小孙在扯什么。


小孙心急火燎,试图“要个说法”,但当铺也不是吃素的。


就把小孙暴揍一顿。


恰恰这时,干将和莫邪“友情登场”。


假装替小孙打抱不平,对当铺老板威胁道:“这可是我们兄弟,朝廷命官亲表弟,你敢欺负?”


当铺老板被弄懵了,不知道是遭遇了什么样的“背景人物”。


干将他们的这一套说辞。


逼得当铺也没了退路,一步步将事件推向不可挽回的冲突。


这个环节的高明之处在于利用了“背景虚张声势”。


他们其实没有任何实权。


但通过情感和身份捆绑,把事情闹大,让当铺感觉对方背后可能有关系。


其实,这是“以退为进”,让当铺放松警惕、妥协于威胁。


接着这个局,就进入了第四步:拉拢“江湖帮手”,彻底套牢


事情闹得不可收拾时,干将和莫邪拉来了一个关键人物——褚元。


他是江湖上的光棍,专门在当中调解这类“江湖纠纷”,实际上他是干将和莫邪的“盟友”。


褚元来到当铺,假装从中调停,表面上是劝解,但实际上是搅浑水,把当铺的“责任”无限放大。


褚元劝当铺说:“给点银子,算是赔礼道歉,不然你们当铺也难摆脱嫌疑。”


一边帮小孙“讨公道”,一边实际上在为自己谋利。他就是混淆视听的搅局者,让当铺的人完全失去了判断力。


这个局关键在于加入“第三方调解”。


褚元看似劝和解,其实是逼当铺出血,用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当铺心甘情愿“认栽”,乖乖交出赔偿。


此时的当铺老板,已经无路可退。


最后第五步: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到了一步,就是处理“人证”。


干将假装关心小孙的“伤情”,上前“照看”。


结果趁其不备,狠狠踹了一脚,小孙当场毙命。


小孙的死成了这个局的终点,但这也是干将和莫邪最深的伏笔。


他们知道,事情闹大之后,小孙一旦活着,就会把事情的真相抖出来。


而小孙一死,事情自然成了无头案。


死无对证,干将和莫邪不仅逃脱了责任。


反而可以借小孙的死来索赔,以“兄弟复仇”的名义向当铺要钱。


他们一边表面上“伤心欲绝”,一边又趁机获得一大笔“赔偿款”。


这笔赔偿款的数目是多少呢?


书上说九千银,九千银相当于现在多少?


这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就是一条人命的价格。


这就是太山压顶的精髓——以人的死为手段,彻底把目标方碾死在泥土中,自己全身而退。


“太山压顶”的关键在于层层设局、步步诱导,让目标不仅陷入困境,还一步步深陷绝境。



对于小孙来说,他的轻信、梦想、和善被人利用,成了整场阴谋的牺牲品。



4



干将和莫邪利用了小孙的优点。


把他一步步推向深渊,再利用褚元搅乱视听,最终实现了局中的所有目的。

这个局的背后,不只是设计缜密。


还充满了对人性弱点的深刻理解:轻信、梦想、义气、恐惧,每一层都是诱饵,让人深陷其中,直到再也无力挣脱


翻戏党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性的弱点就是骗子的风口。


想贪便宜?想走捷径?人家立马帮你把所有捷径变成“赔钱近路”。

所以呀,咱得给这些古代的骗子师傅鼓个掌,他们不仅骗术精湛,还给咱们后人提了个醒:别贪!贪了你就上套。


读完这书你有何感想呢?

这本书和之前聊的弁而钗是同一个作者,醉西湖心月主人。

他写这书的目的是什么呢?且看书中原文:看官此法名为,太山压顶!小官可之可以择交,实人看之可以免骗,心月主人一片度世心肠。


这书写于明后期,作者写这书无非就是想警醒后人。


警醒什么呢?

现在我们来填一下我们上面的坑。


你肯定会吃惊于这故事,感叹古人玩的真开!


话说明初那会儿,咱大明朝的统治者们可是正经八百的道德卫士。


誓要把一切风花雪月统统封死在宫墙之外。别说男风了,就连普通的风都吹不进来。


可是到了正德皇帝这儿,一切都变了。


正德皇帝是个什么人物呢?咱可以说他是位敢想敢干的“先锋官”。


按说皇帝应该坐镇中枢、励精图治,可他偏不。


他觉得自己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简直是白来这一遭。


于是,他练摊练兵,还微服出巡,没事儿改个名字,还带头研究别样的人体工程学!


“放飞”得完全不像个皇帝。

这些老臣见了,个个直跺脚,拿出家传的绝活——上书、请愿、撞柱子,试图把皇上拉回轨道,可正德就爱看他们着急的样子:您越逼,我越玩。


您想想,这朝堂之上都这么“开明”了,民间还能按捺住吗?


上行下效!


于是,这股男色风潮就像秋风过境一样,一夜之间席卷了大明的街头巷尾。


沈德符的笔记里都写了:“宇内男色有出于不得已者数家。至于习尚成俗,如京中小唱、闽中契弟之外,则得志士人致妾童为厮役,钟情年少押丽竖若友昆,盛于江南而渐染于中原。”



说白了就是:大家都这么玩,习惯了,自然也就成了风尚。

不仅如此,这正德皇帝还开创了一个特别的机构,叫“老儿当”。


这地方的入选标准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看脸为先。


长得俊美的少年。



一经录用,不仅前途无量,还有机会进入上流社会,接触权力巅峰。


沈德符在《野获编补遗》里记载。



正德皇帝看上谁,根本不问出身年龄,只要觉得赏心悦目,那就是“老儿”中的翘楚。


就这,您还说明代不盛行男风吗?

再讲讲这舆论环境。


明代的文学作品和戏曲里。


男男早就不是新鲜事儿了。


像《弁而钗》《宜春香质》这类小说专门写男风,戏曲中也经常暗示。


连汤显祖在《牡丹亭》里都提到了:“你是那好男风的李猴,著你做蜜蜂儿去,屁窟里长拖一个针。”虽说有点露骨,但反映的正是当时文人墨客对这种现象的接受度。


观众不仅不避讳,还乐此不疲,茶余饭后拿出来调侃几句。

至于法律呢?



法律是有那么一条,但实际执行起来就呵呵了。


嘉靖年间确实规定了“以肾茎入人粪门者,罚一百杖”,但后来执行不力,到万历年间直接作废。


所以,法律基本上是个摆设,谁都不当回事儿。


这样的环境下,男风怎么可能不盛行?

所以啊,这明代男风的故事,一半是市场需求驱动,一半是舆论宽松加持,再加上皇帝带头和法律无力,这才成就了大明朝的一段独特风景线。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在这样的环境里出现老骨这样的人贩子、干将莫邪这样的狠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故事,您听着是不是有点意思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明朝   正德   纱帽   书童   干将   当铺   杭州   男孩子   皇帝   危险   古代   恐怖   故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