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我国台湾地区高雄市当局宣布,TSMC(台积电)高雄F22厂已完成首批12英寸2nm晶圆的试产,这比原定中2025年上半年试产的计划提前约六个月。P1阶段预计年底启动量产,初期年产值将超过新台币1500亿元,约合47亿美元。这一进展源于高效的建设节奏和政府支持,例如P3于2024年10月获批,P4和P5则在2025年7月通过审批,远快于标准的18个月流程。
从工程角度看,高雄厂的2nm工艺采用纳米片晶体管(nanosheet GAAFET),较3nm节点提升约15%的性能,或降低30%的功耗,同时晶体管密度增加20%以上。试产良率已达60%,目标年底前攀升至75%。设备安装于2025年8月启动,包括ASML的EUV光刻机,这确保了高雄厂与新竹宝山Fab 20的产能同步,每月目标5000片晶圆。TSMC高管在近期财报中表示,这一节点“将带来半导体史上最高的密度与能效”。
台积电制造的晶圆
报道显示,TSMC正评估1.4nm工艺(内部代号A14)用于高雄P6阶段,量产计划定于2028年,主要研发在新竹宝山Fab 20的P3和P4,主力生产则落足台中Fab 25——包括四个厂区,预计2025年底动工,2028下半年投产。若P6采用A14,将进一步扩展产能弹性,应对AI和高性能计算需求。
A14工艺在2nm基础上迭代,预计晶圆成本升至4.5万美元/片,比2nm高50%,但性能提升15%,功耗再降30%。苹果作为早期采用者,可能率先用于2028年的A21 Pro芯片,强化iPhone在AI边缘计算的竞争力。目前,A14仍处测试阶段,TSMC已与供应商洽谈设备,但客户兴趣尚在酝酿中,预计2026年后订单将涌现。
TSMC计划在高雄楠梓区建五座2nm厂房,P2将于2026年第二季量产,全部五厂预计2027年第四季运营,形成世界领先的2nm集群。P1-P5均专注2nm家族,包括2026年的A16工艺(带背面供电BSPDN)。对比美国亚利桑那厂,P3洁净室建设需至2026年中,后续2nm量产恐延至2028年后,高雄的本土优势凸显。
这一布局响应AI驱动的需求,TSMC 3nm产能已满载至2026年底,2nm月产能将从2025年底的4.5万-5万片,扩至2026年的10万片以上。合作伙伴包括苹果(占初始2nm产能近半)、高通、联发科和博通,后续NVIDIA、AMD和谷歌也将加入。
台积电
2025年,半导体市场预计增长15%,先进节点(低于20nm)产能年增12%,2nm将成为AI和高性能计算的核心引擎。TSMC Foundry 2.0市场份额将快速扩张,受益于GAAFET和EUV双重图案化技术。全球晶圆产能年增7%,但2nm良率仍是关键:TSMC领先65%,三星落至40%(目标年底50%),英特尔18A节点达55%(目标65%-70%)。
趋势上,AI芯片如NVIDIA GB300将借2nm提升35倍推理速度,功耗降30%。汽车和边缘设备需求推动三星进军2nm汽车芯片市场,而日本Rapidus计划2025年4月试产,交付博通样品。地缘因素下,18座新300mm厂将于2025年动工,美洲和中国领跑,但台湾维持核心技术本土化,确保供应链韧性。IDC预测,EUV设备投资将占半导体装备超50%,凸显2nm向1.4nm的过渡成本压力。
三星已于2025年第一季启动2nm试产,但良率挑战拖累其在高性能计算的份额。英特尔18A节点虽2025年下半年量产,却优先内部Panther Lake处理器,外部客户吸引需时。TSMC的领先源于供应链优化,如低电阻RDL和超高性能MIM电容,提升整体PPA(功率、性能、面积)。市场评论指出,2nm将重塑代工格局,TSMC预计2025-2026年盈利超预期,但需警惕关税和汇率波动。
TSMC高雄厂的2nm试产超前和A14评估,标志着先进工艺从实验室向规模化的稳健转向。这一节点虽带来AI应用的即时助力,但市场影响更多体现在产能爬坡和良率优化上,而非突发变革。长远看,它将为高性能计算提供可靠支撑,推动行业从3nm向亚2nm时代的有序过渡。
高雄厂区提前进入 2nm 试产,标志着台积电正在加速其先进制程布局,以期在全球芯片竞争中持续保持技术领先。这一步既可能巩固其客户信任,也可能强化其高端溢价能力。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