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次中美博弈,又有新情况传出。当中国突然宣布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时,特朗普整个人是懵的。那天一早消息传进白宫,他还以为又是哪家媒体的假新闻。直到确认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正式公告,他才意识到,这一次,中国是动真格的。于是,他当即召集三位核心大将开了个小范围会议: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现场据说气氛很紧张,特朗普一句话就把会议气氛点燃了:“你们把跟中国的事情搞砸了。”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发火,但这次的火气明显更大。因为稀土这事,不只是一个贸易问题,它牵扯到美国整个高科技产业链的命门。稀土是做芯片、武器、电子设备的关键原料,中国控制着全球七成以上的供应。过去几年美国一直想绕开中国,但始终没绕成功。偏偏这时候,美国商务部又搞出个所谓的“50%规则”,把半导体和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扩大到几乎所有含有中国元素的企业,结果可想而知,中国直接以牙还牙。
卢特尼克在会议上显得很尴尬,按理说,这个“50%规则”早就计划好了,他也只是照流程办事。可他没料到,中国反应这么快、力度这么狠。特朗普听完简报后直接拍桌子,说他们“干了件蠢事”。格里尔试图解释,说中美贸易谈判还在走程序,美国并非有意挑衅。但特朗普根本不想听解释,他只关心结果:现在中国翻脸,美国市场震荡,舆论一片混乱。
其实,从九月底美国修改出口管理条例开始,中美之间的气氛就开始变味。双方原本在马德里达成的默契是“暂不升级制裁”,但美国商务部显然没遵守这个约定。中国自然不可能忍,于是,稀土出口管制一出,美国整个贸易系统立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在外界看来,中国的稀土新规,是精准打击。美国9月才扩大制裁,中国10月就反击。中方的声明也说得很明白:这不是“报复”,而是“完善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做法”。换句话说,中国这是按照国际规则办事,反倒是美国在滥用国家安全概念。中方还强调,他们早就通过对话机制向美方通报过,只是美方不当回事。结果现在闹大了,美国反倒装成“完全不知道”。
于是这段时间,中美的互动可以说是跌宕起伏。特朗普团队先是炸锅,然后又忙着降温。到10月13日,贝森特再度公开表示,特朗普预计本月底将在韩国与中国领导人会面,双方“沟通重启,局势明显降温”,这算是给外界吃下一颗定心丸。
不过,即便气氛缓和,中美的技术战、稀土战远未结束。中国不会撤回出口新规,美国也不会放弃它的科技限制。接下来双方很可能进入新一轮“有管理的摩擦”阶段——该斗的地方继续斗,该谈的地方保持沟通。
从这次事件看,美国最大的问题在于“误判”。他们以为中国不会反击,以为中国离不开美国市场,以为自己还能用老套路压中国。但现实证明,中国的底气越来越足。稀土只是一个信号,中国在产业链、市场和科技体系上都在稳步增强,美国那套“威胁换谈判”的老招已经不好使了。
另一方面,美国内部的矛盾也暴露无遗。特朗普的团队缺乏协调,政策时硬时软,完全没有长期战略。今天喊制裁,明天说要和解,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不但让中国看不懂,也让盟友心里没底。欧洲、日本都在观望,他们更担心自己被卷进中美博弈的漩涡里。
这次风波的一个深层影响,是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贸易政策。过去特朗普可以随意喊加税、动制裁,但现在每一次动作都会立刻反噬市场。这种反馈速度让白宫的操作空间越来越小。资本市场、企业集团、国际舆论,都在提醒特朗普:中国不是可以随便捏的软柿子。
接下来中美还会继续博弈,稀土只是序曲,芯片、人工智能、供应链安全才是更大的战场。特朗普政府现在既要稳市场、又要保选情,还得继续演这场“既斗又谈”的戏。但无论怎么演,中国这次的“先手”已经打了出去。从特朗普的角度看,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能挽回局势的“成果”,哪怕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和解。月底的中美元首会晤,就是他想抓的救命稻草。只要那次会晤能顺利举行,外界就会认为中美关系还有缓冲空间,市场也会稳定下来。但问题是,中国不会让步太多。中方已经把态度摆明:愿意谈,但不接受威胁。
总的来看,这场围绕稀土的新一轮中美摩擦,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清醒的中国,也暴露了一个更焦虑的美国。特朗普可以暂时压下怒火,但稀土、关税、芯片这些问题不会因为一次会谈就结束。中美关系的未来,还要看谁更能稳住自己的节奏。特朗普的那句“你们把与中国的事情搞砸了”,其实不仅是对属下的抱怨,也是一种无奈的自省。美国以为自己仍能主导规则,但现实告诉他们,规则正在被改写。而这一次,掌笔的,不再只有他们。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