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美国用债养债,中国却悄悄亮出一招,叫稳定币。
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早有布局,局势的天平正在倾斜。
美国发债这套操作,用了几十年,把它的财政和金融绑成一个闭环。
一边花钱,一边印钞票,再发债把漏洞补上,说白了,就是靠信用续命,现在这套模式越来越吃力,全球都开始迟疑。
国债数字像气球一样膨胀,已经到了37万亿美元,几乎快赶上全美一年GDP总量。
这个数字每天都在跳,跳得比通胀还快,政府还在发新债,财政赤字不停扩大,想找人接盘已经越来越难。
中国可能是最先想到的,可从去年起,中国开始陆续减持。
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春季这几个月,连续数次减持美债,总额超过两百亿美金,这是个清晰信号。
接盘位置,就慢慢落到日本和英国头上。
日本买得多,看起来像信任,其实背后有隐情,因为日元汇率太弱,日本需要托住美元资产来稳本币。
英国虽然也有增持,但份额有限,大头还是被美联储硬顶下来。
美联储自家印钱买自家国债,这不是正常买卖,是被动救场。
这种自买自卖,一旦资金断裂,就容易出事,没人能永远靠印钞撑局面。
国际评级机构也早就看不下去。
2023年美国信用评级被调低,2024年继续警告——说明外人不信这账本。
美国虽然嘴上说,国债是全球最安全资产,其实底下是高杠杆堆起来的塔。
全球很多国家开始寻找替代选项,想摆脱对美债的依赖,尤其是亚洲国家,越来越倾向于保留黄金和人民币资产。
这时,美国打出另一个牌,叫“美元稳定币”。这是安排好的资本通道。
稳定币表面上挂着虚拟货币的壳,核心结构很简单——它背后压着的,全是美债。
以USDT、USDC为例,这些看起来跟区块链挂钩的币,其实运作方式跟银行差不多。
你拿100块进来,它就发你100个币,它再用你的钱去买美国短期国债,用利息盈利,这些币的本质,是新式债券中介。
全球散户、机构、资金都在不知不觉间,成了美债的间接持有者。
这几家公司公开过资产清单,95%以上是短期美债和现金等价物。
Tether(USDT发行方)光是持有的美债,就接近900亿美元,等于比一些国家的外储还多。
Circle(USDC发行方)也不遑多让。
这些稳定币公司,成了美国财政部“影子银行”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并没有否认,反而大方承认,还专门立了法。
今年6月通过的《GENIUS法案》,明确要求稳定币必须一比一储备、强制审计、注册银行牌照。
立法速度之快,监管支持之强,说明美国已经把稳定币当作美债输送的新工具。
稳定币看起来是自由金融,背后却藏着结构性的国家意图。
把它看成一个转盘——你拿法币买入稳定币,稳定币公司买美债,美国财政部发钱,继续扩表。
这跟传统金融的区别,只在于技术表皮不同。
这种结构虽然短期有效,却存在巨大风险,最大问题,就是“挤兑风险”。
当市场对美元信心动摇,或者某个发行方被质疑不透明,投资者就会一窝蜂赎回。
到时候,稳定币公司只能抛售手头美债换现金,问题是,一旦抛售太多,美债价格会跌,连带波动整个市场。
而且这些稳定币公司几乎都不敢买长债。
他们要随时准备兑付,只敢压短债,最多买6个月到期的债券。
换句话说,它们根本无法帮美国,解决长期融资的问题,只能应急。
一旦出现流动性紧张,美国国债就像连环炸弹,一环接一环,稳定币越火,反噬越强。
到时候不光是币圈出问题,连金融市场都可能被拖下水。
中国并没有盲目参与这场游戏。
相反,我们早早看清本质,开始部署属于自己的稳币架构,不在美国系统里当配角。
美国想靠稳定币,再打一轮借债游戏,中国已经另起一桌牌局。
美国拿稳定币搞金融创新,表面风光,实际上绕了一圈还是老套路。
中国没有跟进,没有把稳定币当成圈钱的工具,而是直接对准了体系底座——人民币数字化。
2019年开始,中国央行就已经筹备数字人民币。
2020年率先在深圳、苏州等地小范围试点,2021年推广到全国多个城市,这是自己布的一盘深远的局。
数字人民币和那些挂钩美元的稳定币完全不同。
前者是国家主权货币的数字版本,由央行直接发行,受法律保护。
后者是企业信用加上资产抵押,是金融机构凑起来的一张票据。
数字人民币直接对接用户,效率高、安全性强、风险小,香港金管局已经加入试点,泰国、阿联酋也在试水。
中国和中亚、东盟国家的央行合作越来越多,都在为人民币跨境清算探路,目标就是绕开美元通道。
而且,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不是小打小闹。
从小商户支付到大型政务场景,从地铁刷码到财政补贴发放,全覆盖,关键是,一切都在链上可查,把资金流透明化、精准化。
美国那套靠稳定币吸钱补债的操作,靠的是包装,中国这边是真刀真枪,在解决支付效率、主权控制,和跨境结算的难题。
很多人没注意,香港正在做一件事,意义比表面看起来大得多——推动港币和人民币稳定币的立法试点。
这话说得客气,意思很明白:香港要成为人民币稳定币的孵化基地。
稳定币这东西,就是“链上的人民币”,用区块链技术,让人民币变得更轻巧、更好流通。
跟美国搞的那种美元圈钱稳定币不一样,中国准备拿它来打通国际支付。
如果稳定币能挂钩人民币,又合规、又高效、又被东南亚国家接受,那就是把中国支付体系的延伸线,拉到海外市场去。
试点已经在推进,参与的机构包括中资大行、港区技术企业,还有多个跨境支付公司。
未来不排除出现“CNH稳定币”,在港币和人民币之间直接兑换,再转入国际市场。
这一步一旦成型,美元的通道地位就会被动摇。
现在的国际支付系统,大部分依赖美元,像SWIFT等通道本质上,就是美方控制的结算高速公路。
中国通过链上稳定币构建新通道,就像自己修了一条高铁,不走老路。
中国的技术路线也更稳,不像美国那种让私人公司主导的模式,中国政策清晰,法律支持,平台统一。
中国是在建一套更干净、更快、更稳定的新系统,让别人有得选。
这件事的意义,不光在金融,还有国家底气和战略独立。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跨境支付通答记者问》·2025-06-20·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1:1锚定短债,稳定币对美元、美债和美联储意味着什么?》·2025-06-19·华尔街见闻
《为什么发行稳定币?王晋斌:美国正在重新匹配全球美元供求》·2025-06-21·经济观察网
《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 拟对稳定币实施全面监管》·2025-6-18·环球网
《东北宏观张陈: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启航,人民币国际化迈入新纪元》·2025-06-21·央广网
《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获通过》·2025-05-22·新华社
更新时间:2025-06-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