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天化日的日本人就敢打中国人!而且是在“731”当天,本来“731”对中国就有不同的意义,在这个敏感的日子,日本人又出来“作妖”了。
在日本的东京,“731”当天有2名中国遭到了4名日本人的铁棍攻击,把2名中国同胞打成重伤之后就驾车逃跑了,这是什么道理!
事情的经过是什么样的?这件事到底是不是提前预谋好的?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7月31日一个在中国公众记忆中与历史伤痛紧密相连的日子,原本备受关注的电影《731》计划在这一天上映,以影像铭记那段历史,巧合的是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二战时期731部队销毁罪证、仓皇逃离哈尔滨的日子。
对于中国人而言,它是历史的烙印,但在日本极右翼的扭曲叙事中,它却可能被解读为所谓“耻辱终结日”,尽管731是一个部队编号,与日期并没有无直接对应,但在全民历史记忆被唤醒的这一天,选择对中国人施暴它其中的挑衅意味不言自明。
这不是一次随机的街头斗殴,而是一场蓄意安排的“现实剧”,现场的调查人员说作案的4名日本人穿着统一的作业服,打完人之后就迅速开着车逃离了现场,这明显是有预谋的,而且2名中国人和他们并不认识,讽刺的是这场街头暴力也不是第一起了。
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受伤的中国人解释他们和打人者并不认识,不存在之前有冲突之类的事情,而且打人者也只是打人,也没有对中国人实施抢劫,这说明他们就是想单纯的打中国人!
就在7月25日反映侵华战争罪行的影片《南京照相馆》上映的时候,在日本舆论场激起迅速反弹,充斥着“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叫嚣,而电影《731》在公映前夕更是遭到了180万次有组织的恶意举报,最终被迫撤档。
据统计其中6成举报IP来自东京,网络上的键盘攻击,与现实中的铁棍挥舞,在此刻形成了血淋淋的互文,右翼势力在视图用文字来模糊他们犯下的错误,光天化日之下发生的暴力撕开了日本社会一道深藏的裂缝。
这个曾被国人津津乐道的“礼貌社会”,在全球化与历史记忆的冲突中,露出了令人不安的另一面,这几年日本社会内部的排外情绪正在悄然升温,根据内阁府的调查,30岁以下的日本年轻人中,超过3成对外国人感到“不安或排斥”,比5年前上升了8个百分点。
这股不安的暗流为极右翼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土壤,像“日本参政党”之类的组织,高举“日本优先”的旗号,乘着民粹主义的浪潮收割选票,不断煽动仇外情绪,对于在日本的华人而言,信任的基石正在崩塌。
过去1年的时间,从中国游客在京都被砍伤,到中国球迷在球场外被打成骨折,再到这次赤裸裸的定点袭击,暴力事件在不断升级,这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治安事件”范畴,更像是一种剧烈的“社会排异反应”。
那句流传甚广的评价“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在这场暴力面前显得格外贴切,一边是程序化的鞠躬道歉,另一边却是街头挥舞的铁棍,当政治极端主义与历史修正主义合流,暴力就不再是偶发事件,而可能演变为一种有组织的常态。
事件发生后舆论场的反应也很耐人寻味,日本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出现了“刻意回避受害者国籍”的现象,一些极端的社交媒体上甚至出现了“打得好”这样毫无心肝的评论,暴露出部分日本人根本就没有进行道义与反思。
后来日媒公布了部分监控录像,画面中2名受害者浑身是血,其中一人尚有意识,搀扶着已经神志不清的同伴艰难移动,行李箱上的血迹清晰可见,但是视频中却没有袭击者行凶的镜头,这究竟是监控没有拍到,还是被有意剪辑,这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质疑。
看到同胞在异国他乡血溅街头,如此凄惨的画面被公之于众,而施暴者的身影却不见踪影,这在中国互联网上掀起了滔天怒火,同时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7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公郭嘉昆表示中方对此事的高度关切,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敦促日本迅速缉凶,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在日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
但是仅靠着一次破案根本就无法根除问题,更深层的挑战在于如何应对这种夹杂着民族、政治和历史情绪的街头暴力,如果一个社会不能有效约束极端言论,不能在教育中真正教会下一代尊重历史与多元文化,那么法律的保护网终究会有被撕破的一天。
这次事件是一记警钟,对于每一个走出国门的人来说,必须提高警惕的同时,还要增强风险意识,但面对恶意挑衅和愤怒之外,更需要的是理性与强大,我们不能将一个民族或国家“一棒子打死”,但也绝不能对反华势力的袭击保持沉默和退让。
可见日本对中国的野心从来没有变过,他们都没忘记,做为受害人的我们更不能忘记家仇囯恨,这种事情也会对两国的关系造成严重的影响,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