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乡土味!部分老人免费享“三菜一汤”,有人满月酒都办进了社区食堂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颖

潮新闻·钱江晚报推出社区食堂“食话实说”升级版后,每天都有读者留言,推荐家门口的社区食堂。

今天亮相的是杭州富阳区银湖街道唐家坞村的社区食堂。

知道这家食堂,得益于粉丝童先生的推荐:“我们唐家坞村的食堂,经营得不错,吃的人多,菜色也不错,卤鸡爪、炸猪排都好吃,还有人来办满月酒。”

记者 陈颖 摄

标准三菜一汤,80岁及以上老人免费吃

立式冷藏柜、大圆桌、灶上一直冒着热气的土锅煲、一排水产鱼缸……乡村农家乐既视感,是富阳区银湖街道唐家坞村社区食堂赳宝餐厅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赳宝餐厅在唐家坞村村委会一楼,整个餐厅有包厢4个,大厅1处,可容纳80人就餐,提供桌餐和快餐,主要负责给全村60多位80岁及以上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记者 陈颖 摄

记者 陈颖 摄

5月14日,记者走进餐厅时,负责人彭建梅正在忙——她把卤好的牛肉倒进碗里,把包心菜洗好,又把炸好的河虾放到桌上,再把台面擦得干干净净。彭建梅说,给村里老人做饭,要的就是干净卫生,不能有丝毫怠慢。

上午10点多,就有老人过来等吃饭了,有的提着饭盒准备打包。

在这个食堂吃饭,只要是本村80岁以上的老人,每周一、三、五过来吃午饭都是免费,快餐标准15元一人,可以享用到“三菜一汤”可口午餐。

记者 陈颖 摄

“村里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顿顿都来吃。”王大伯告诉记者,食堂是周边老人必到的“打卡”地,老人们往往早早就来,边等开餐边跟老朋友聊天。

村里的老年食堂就餐表也证实了王大伯的说法,记者数了数表上打钩的位置,没有少掉一个村里符合条件的老年人。

“三菜一汤,一般都会有一个荤菜,梅干菜扣肉、仔排、河虾、食堂自制的狮子头、千张肉包、老鸭腿、小炒鸡肉等等,素菜是一些时令蔬菜,味道可以的,也卫生,没吃够都可以续,比自己在家做方便多了,而且还免费。”王大伯说,食堂最热闹的时候,是每年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老人们在食堂集体过节。

记者 陈颖 摄

主打一个“土”字,外村村民和游客都慕名赶来

唐家坞村的社区食堂还有不少食客从外村赶来,节假日甚至有游客“摸”到食堂来。

记者 陈颖 摄

“做农家菜,食材新鲜是关键。”彭建梅透露经营社区食堂的“秘诀”,“除了早上炖着的煲,我们没有成品菜,都是当天现烧现做,像笋干老鸭煲用的是我们自己上山拔的笋,千张包也是现包的。”

彭建梅说,店里用的水产主要是来自富春江的江鲜,咸味猪爪是自家腌制,还有毛豆、茭白、苋菜、西葫芦等时令蔬菜,都是当天直接从地头收的。考虑到来吃老年餐的都是本地村民,为了让他们吃得惯,她们在快餐中加入了不少本地风味,“像东坞山豆腐皮、富阳沃豆腐等富阳传统菜,也会时不时出现在老年人的餐桌上。”

记者 陈颖 摄

记者 陈颖 摄

彭建梅介绍,店里的招牌菜不止一个,主打一个“土”字,“炸小溪鱼、芹菜牛肉汤、卤鸡爪、炸土猪、千张包、豆腐皮青菜、咸味猪蹄等等,都很受欢迎,卤鸡爪点单率最高。”

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道炸溪鱼、一道卤鸡爪、一道茭白毛豆炒雪菜再加上清炒地瓜梗,配上一大碗白米饭,份量够三个人吃,点餐差不多100元钱。”

记者 陈颖 摄

记者了解到,之前村里主要委托村内人员自行买菜来给老年人做饭,为了提升餐饮水平,村里通过竞拍方式进行场地招租,引入了专业的餐饮服务团队进行社区老年食堂的开办及经营,在提升老年人就餐服务的同时,还增加了集体收入。

“其实回不回老家考虑了挺长时间。”彭建梅告诉记者,她原本在富阳市区开牛肉馆,生意火红。纠结了很久,最终她决定回老家参加社区食堂的招商。

现如今,彭建梅已接手社区食堂两年,每周一、三、五中午专供老年人用餐,不对外营业,其他时候接受客人上门吃饭。平时,彭建梅的丈夫负责掌勺,她的公婆都在帮忙,生意忙的时候还叫上母亲做帮工。

“村里还有两家农家乐,一开始口味上我们是排在后面的。”彭建梅说,以前她们主要经营牛肉馆,切换到社区食堂赛道,烧的菜起初不怎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两年来,她们对烧法不断改良,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有村里的老人还专门选食堂作为孙辈摆满月酒的地方,现在周末不提前预约都订不到。”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7

标签:美食   乡土味   食堂   老人   社区   记者   富阳   村里   老年人   银湖   千张   餐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