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炙烤,达州疾控专业支招 请收好这份“防暑攻略”!

夏秋季节,高温天气居多,个别时间段最高气温甚至超过40摄氏度。在高温热浪中,建筑、冶金、制造、快递、外卖等行业的劳动者仍需在高温下坚守,中暑成为他们常见的潜在健康风险。为此,记者采访了达州市疾控中心职业病防治科科长、主管医师张宏,就职业性中暑的预防治疗问题进行了咨询。


市疾控中心进企业宣讲热射病等职业健康知识。


高温下的“隐形杀手”:认识职业性中暑

什么是职业性中暑?张宏介绍,职业性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

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过度疲劳、未热适应、睡眠不足、年老、体弱、肥胖等人群更容易“中招”。

中暑后,劳动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有:大量出汗后肌肉抽筋,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继而晕厥。此外,根据严重程度,中暑还有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类型。热痉挛是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热衰竭是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而最严重的中暑——热射病表现为患者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甚高。

“轻度中暑患者只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但根据中暑的症状程度和个人体质不同,部分中暑可能给劳动者造成长期影响,严重者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张宏提醒。


职业性中暑的法律保障:高温作业有“硬杠杠”

“根据过往经验,在高温天气作业或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更容易发生职业性中暑。”张宏告诉记者,常见发生中暑的作业包括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炼、炉窑等;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深矿井作业;夏季露天作业,如夏天的建筑施工、农田劳动、环卫、外卖、快递等室外作业;夏季高强度作业,如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等。

“我国已将职业性中暑纳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张宏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对高温作业劳动者的保障和职业性中暑的诊断等有明确规定。例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第八条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职业性中暑则需要根据劳动者高温作业的职业史,出现以体温升高、肌痉挛、晕厥、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参考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如何防治职业性中暑:企业与个人需合力

“要预防职业性中暑,需要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重视,共同努力!”张宏说,对于企业来说,要预防职业性中暑,应积极改善作业条件。优先采用有利于控制高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源头降低或者消除高温危害。

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患有高温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张宏补充道,高温职业禁忌症包括未控制的高血压、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控制的糖尿病、全身瘢痕面积≥20%以上(工伤标准的八级)、癫痫。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普及高温防护、中暑自救、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劳动者自救互救能力。

还需要合理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时间,如果有露天作业劳动者,要为其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暑饮料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并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且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劳动者也需要做好个人防护,预防中暑。要关注气温变化,及时进行工作时间调整。如确需高温作业,作业前应合理饮食,补充营养,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多食用含水量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规律起居,保证充足休息。高温作业时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减少中暑的可能性。

“如果真的发生中暑,劳动者也无需紧张,轻度中暑正确处理很快可以缓解,但千万不要无视身体发出的预警而继续作业,否则中暑症状继续加重可能导致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张宏说,发生中暑症状时,劳动者应该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平卧,喝一些含盐清凉饮料,做降温处理,并密切观察。如果情况紧急,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通过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并注意监测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扩充血容量、防止休克;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呼吸循环支持,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对出现肝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者,早期予以血液净化治疗。

后续康复中,劳动者日常要注意做好防暑措施,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保证充足睡眠与合理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定期复查,根据身体恢复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以促进治愈。


高温天气下,

在生产生活中

都要防范暑热带来的安全风险,

尤其是户外作业人员

和长期待在室外的人员,

更需注意防暑降温↓↓↓




达州融媒记者:刘继霞

来源:应急管理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养生   达州   高温   攻略   专业   作业   劳动者   职业性   职业   露天   室外   体温   气温   防暑降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