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发火时,孩子的大脑正在经历什么?
前几天在小区游乐场看到一个揪心的场景:一位妈妈对着4岁左右的儿子大吼:"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怎么就是不长记性!"
小男孩缩着脖子,小手紧紧攥着衣角,眼睛里满是惊恐。
神经科学研究证实,7岁以下孩子根本无法理解"因果关系"。
当我们怒吼"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时,他们接收到的不是"教育",而是纯粹的恐惧。
这种恐惧会改变大脑结构,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曾无数次陷入这种"发火-后悔-再发火"的恶性循环。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7岁的女儿在我吼她后,偷偷在日记本上画了一个"张牙舞爪的妈妈",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妈妈不爱我了",那一刻,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杨绛先生的这段话:
"少跟孩子生气吧,孩子听话时,你爱他入骨;孩子调皮时,你又拼命吼他。你崩溃后自愈,自愈后又后悔,却忘了他还只是个孩子。"
孩子是上天派来治愈我们的天使,可我们却常常把他们变成了情绪的出气筒。——这是很多父母的真实写照。
从今天起,少和孩子生气吧,看完了这几个原因,相信很多父母都会破防了!
为什么应该少和孩子生气?主要有这三个原因,看完后,你可能后悔看晚了!
一、孩子大脑还没有长好
孩子的大脑还没"长好",他们真的控制不住!
你知道吗?孩子的前额叶皮质要到25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这个部位就像大脑的"指挥官",负责控制情绪、理性思考。
所以孩子"不听话"、"屡教不改",很多时候不是故意气你,而是他们的"硬件"还没跟上。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父母发火时,孩子大脑中的杏仁核(恐惧中心)会过度活跃,分泌大量压力激素皮质醇。
长期如此会损伤海马体,导致孩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我邻居家7岁的男孩,因为经常被爸爸吼骂,现在一紧张就会不自觉地咬手指,医生说这是典型的创伤性应激反应。
二、能朝夕相处的日子真的很短
你发现没?父母与孩子能朝夕相处的日子,其实不到4000天!
有组数据让我瞬间破防:从出生到18岁,孩子真正和父母朝夕相处的时间,换算成天数竟然不足4000天!
7岁前,家是孩子的整个世界;12岁后,他们更愿意和朋友待在一起;18岁后,可能只剩下节假日短暂的相聚。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里写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每次想到女儿终将长大离巢,我就觉得眼前她黏着我问"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光,突然变得珍贵起来。
三、孩子心理创伤,可能一辈子好不了
你知道吗?那些吼骂造成的伤,真的可能一辈子都好不了!
心理咨询师朋友告诉我,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能追溯到童年时期父母的言语暴力。
孩子不会记住你说了什么,但会永远记得那种被否定、被嫌弃的感觉。
前两天写了一篇关于《长大后“和妈妈不亲”的孩子,其实在小时候就有预兆,千万别不理》文章,当我看到这两个评论时,我真的破防了,特别心疼这两个孩子!
《非暴力沟通》中有个观点发人深省:语言暴力造成的心理创伤,往往比身体伤害更持久。
当我们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没用"、"看看别人家孩子"时,这些话语就像钉子钉进孩子的心里,即使日后拔出来,也会留下深深的洞。
父母如何做到少和孩子生气?可以试试这四个方法,效果不错!
(1)认清生气的真相
记得李玫瑾教授曾说过:"父母冲孩子发火,本质上是对自己教育无能的愤怒。"
仔细想想,我们吼孩子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伴随着这些念头:
- "现在就这样,将来怎么办?"
- "说了这么多遍还错,是不是存心气我?"
- "别人家孩子都会了..."
看穿这些念头就会发现:我们的怒火里,藏着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对自己教育能力的怀疑。下次要发火时,不妨先问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么?"
(2)按下情绪的“暂停键”
我家冰箱上贴着张便签:"停一停,再说话。"这是我和女儿的约定。当感觉怒火上涌时,我会:
① 深呼吸10次(真的数到10)
② 去厨房喝口水
③ 看看女儿婴儿时的照片
这个方法帮我避免了90%的"情绪爆发"。
(3)把"你气死我了"换成"我需要帮助"
心理学上的 “情绪粒度” 概念指出,越能精准识别自己情绪的人,越能有效管理情绪。
试试这个万能沟通公式:
"我看到______(事实),
我感到______(感受),
因为______(原因),
我希望______(具体请求)。"
比如代替"说了多少遍还不收玩具!"可以说:
"我看到玩具还在地上(事实),
我有点担心会被踩坏(感受),
因为我们要保持家里整洁(原因),
希望你能在晚饭前把它们送回家(请求)。"
(4)给自己"情绪急救包"
情绪管理能力,需要不断训练。我准备了这些"灭火神器":
- 手机里存着孩子天使般的睡颜照
- 书架上放着《正面管教》《不吼不叫》
- 每周和闺蜜的"吐槽大会"
- 阳台上种的多肉植物(修剪它们超解压)
记住:父母不是圣人,有情绪很正常。关键是不让情绪成为伤人的武器。
上周女儿发烧,昏睡中突然嘟囔:"妈妈,我听话,别生气..."我瞬间泪崩。原来我们不经意间的怒火,早已成为孩子心底的恐惧。
少和孩子生气吧,童年只有一次。
当我们选择用理解和耐心代替吼骂,就是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这就是,父母能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帮忙【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父母看到,共同用爱陪伴孩子成长。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