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月
编辑|七月
汪嘉伟曾被誉为 "世界排坛第一飞人",作为一个运动员来说,他非常成功,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他也非常成功。
可唯独作为丈夫,作为父亲,汪嘉伟非常失败,他是个不称职的父亲,因为各种原因,缺席了儿子的童年。
可如今70岁的他事业爱情亲情皆丰收,儿子也很优秀,让他感到非常骄傲,网友们也不禁非常好奇,这位商界大佬的儿子究竟是谁?
汪嘉伟于1955年9月27日出生于上海,他在18岁时跟随父母从上海到了福建,到了福建之后,他还加盟了福建省队。
他参加训练仅两年,就被国家队选中进入了国家队,之后甚至还成为了中国男排的主力球员。
1977年, 汪嘉伟随中国男排参加第二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大赛,他在网前打出的前飞背飞等一系列快攻战术,震撼了世界排坛。
比赛结束后,他被赞誉为“世界排坛第一飞人”,本以为男排可以就此进入巅峰时期,可是,天不遂人愿。
没过多久,中国男排便在西班牙奥运会预选赛上不断失利,因此中国男排没有获得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资格。
在遭受这一连串的打击之后,中国男排也宣告解散,大家都认为中国男排没有发展前景。
次年,男排又重新组建,但是男排队员的名单上唯独没有汪嘉伟,也许他心里明白,中国男排需要调整,他个人也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
放弃排球之后,经过多方努力,汪嘉伟得到了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的机会。
本来入学手续已经办好了,可此时汪嘉伟却遇到自己人生的另一次机遇,他抓住了,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有一位来自日本的粉丝,主动提出要帮汪嘉伟去日本深造,汪嘉伟听后立刻就答应了。
也许这位粉丝也有自己私心,他希望汪嘉伟学业结束能够留在日本发展,为日本体育效力。
粉丝得到汪嘉伟明确的答复之后,便迅速为他办好了日本体育大学的入学手续,日本体育大学是一所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牌学校,在日本所有体育院校中属她名气最大,后来汪嘉伟就成了这所大学的排球技术学和体育心理学的研究生。
虽然他人在日本,但是汪嘉伟的心中却从来没有放下过祖国,始终心系祖国的排球事业。
1986年,中国男排对汪嘉伟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够回到中国男排,受到邀请的汪嘉伟毫不犹豫地从日本回国。
彼时,虽然他已经31岁了,已经过了运动员的黄金时期,但是为了祖国,他仍然愿意重登战场,后来,他和队友夺得了汉城亚运会冠军桂冠。
因为这次是暂时中断学业回国家队“帮忙”,所以比赛后汪嘉伟又回到日本继续他的学业。
1997年3月汪嘉伟毕业之后回国执教中国男排,几个月后,汪嘉伟率领中国男排在亚洲锦标赛上重新夺回了阔别15年的冠军。
后来的中国男排一路高歌猛进,捷报连连,中国男排还在亚运会上再次夺冠,而汪嘉伟也成为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获得过亚运会冠军和亚锦赛冠军的中国男排第一人。
可是好景不长 ,1999年,汪嘉伟和他的队伍开始不断遭遇挫折,先是在世界杯比赛中不幸被挤出前八名,紧接着又失去了进军悉尼奥运会的资格。
这一系列打击不仅让男排队员们士气低迷,也让汪嘉伟对自己当初的决定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毕竟在决定回来执教的当初,他仅仅只考虑了3天。
于是, 在认真考虑了90天之后,汪嘉伟觉得自己胜任不了这个职位,辞去了国家男排主教练。
在辞职之后的第二年,汪嘉伟便和朋友合伙在北京创立了一家投资公司,此后,他开始经商。
汪嘉伟的创业之路也并非是一帆风顺,最开始创业时,朋友看他什么都不懂,便起了坏心思,设法骗走了他的财产。
尽管最终通过法律途径追回部分资金,但朋友的背叛和资金的短缺对汪嘉伟来说打击极大,这也让他意识到“名人效应并非无条件优势”,并决定从基层学徒做起,重新积累经验。
经过三年的摸爬滚打,公司从2004年开始步入正轨,后来,汪嘉伟渐渐在石油业务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他能获得成功,刘超英功不可没。
刘超英是一名国企的副总裁,她拥有非常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在汪嘉伟最初涉及到石油生意之时,她为汪嘉伟提供了宝贵的经营建议,帮助汪嘉伟快速适应商业环境并提升管理能力。
刘超英的家族背景和人脉资源为汪嘉伟的创业之路提供了重要支持,例如,通过刘家人的帮扶,汪嘉伟在商界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他公司的石油业务也因此拓展到了海外。
汪嘉伟与前妻邓星离婚六年后,汪嘉伟因为与刘超英志同道合,再加上刘超英为他的事业为他的事业提供了巨大帮助,于是两人便结为夫妻,儿子汪崎也对父亲的婚姻表示祝福。
汪崎是汪嘉伟与第二任妻子邓星的儿子,汪嘉伟与邓星相识于1983年,邓星出身艺术世家,有着良好的休养和优雅的气质,她的母亲是演员秦文,姨妈也是一个大明星,是秦怡。
两人相恋四年后,在日本结了婚,邓星与汪嘉伟的结合曾被视作一段佳话,两人结婚后不久,儿子汪崎出生了,汪崎在北京出生,因为父母在日本长崎怀孕,所以他被取名为“汪崎”,这个名字也是一种纪念。
然而,因为汪嘉伟1997年回到国内担任男排主教练,导致了夫妻两人始终异地,儿子也很少见到父亲。
在汪崎的童年回忆中,关于父亲的记忆实在是少之又少,当汪嘉伟决定回国执教时,年仅10岁的汪崎含泪询问父亲是否会常来看他,由此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不舍。
虽然汪嘉伟偶尔也会回家,偶尔也会给家里打电话,但是仍然缓解不了妻子对于丈夫的需要,儿子对于父亲的需要。
母亲一个人养育儿子,没有人帮扶,实在是压力巨大,2000年,奥运失利汪嘉伟卸任领队一职回日本,想要修复夫妻感情,但此时的邓星早已对他死心,夫妻感情已难以修复,最终两人离婚,汪崎随母亲留在日本。
本以为两人离婚之后,本以为父子两人会再见陌路,毕竟汪嘉伟作为一个父亲在儿子的童年时期因为忙碌,很少给予儿子陪伴。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汪崎没有因此怨恨父亲,他在日本完成大学学业后,赴伦敦艺术大学深造,专注于电影导演事业。
其实,这也足以表明邓星在教养汪崎方面着实做得很好。
汪崎自伦敦大学毕业以来,创作颇丰,拍摄了诸多优秀作品,比如操场》《旁听生》《初一》《离秋》等文艺片,6年前他的影片《离秋》投资500万元,历经两年筹备。
该影片主要上海移民在日本的生活,该片一经播出广受好评,汪嘉伟还参加了首映式,他也为儿子的成就感到骄傲。
如今,汪崎选择留在国内发展,同在一座城市,他与父亲的联系更加频繁,2024年,汪崎还在上海电影节期间透露了,他正在筹备一部有关于体育精神的纪录片。
而拍这部片子的原因,是因为想讲述父亲的排球生涯,这部片子也体现了汪崎对父亲人生艺术表达。
近日,有报道称,汪嘉伟在上海投资一家体育培训机构,由此可以看出来 ,虽然他现在已经不在国家队,投身到了商界,但是他始终心系未来排球的发展,他私下还经常与郎平、张常宁等老友互动,体现了对排球事业的深厚感情。
汪嘉伟在企业家和运动员的角色上或许极为成功,然而,在父亲这一角色上,他却可谓相当失败。
汪嘉伟是排球界的传奇,个人生活虽有争议,但整体形象积极正面,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排球爱好者,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文章可能会有些润色,请广大条友理性观看,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