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曾经的“高端男装代表比音勒芬,突然跌下了神坛。
过去几年它是资本市场的宠儿,POLO衫能卖五千块,门店开到高铁站、机场,一年卖出几百万件,一边赚着超高毛利,一边还被封为“衣中茅台”。
但现在,市值只剩93亿元,不到巅峰的一半;股价从36元跌到16元;净利润连跌两个季度,连老板谢秉政都在股东大会上公开认亏:“股价跌下来我也着急,我自己也亏了很多。”
这个曾靠“老登经济”起飞的品牌,正在一寸寸被时代抛下。
早些年,比音勒芬的财报非常好看:2018年净利润同比暴涨62%,毛利率高达75%以上,营收增速也年年超过20%。在高端男装圈,它一度是高贵的范本。
可进入2024年,情况开始变化。
2024年财报显示,全年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4%,这是它上市以来第一次负增长,紧接着,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又下滑了8.45%,两连跌。
与此同时,经营现金流、毛利率、净利率都在下滑,公司的盈利能力明显在走弱。
更让市场紧张的是,联合创始人申金冬也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辞职。
申是从2003年跟着创始团队一路打拼上来的老将,突然套现490多万股,还提前辞去总经理职务,外界一片猜疑:是不是内部对未来不看好了?
再看市值和股价,从206亿跌到不到100亿,直接腰斩;股价不到两年前的一半。
很多投资者都懵了,一时间,比音勒芬的评论区、股东大会,充满质问:“到底怎么回事?”
老板谢秉政的回应却很朴实:“原来的VIP客户占了七八成,现在还在撑着。”但问题是,只靠老客户,能撑多久?
比音勒芬曾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对“中产男性”的精准定位。
它抓住了一批有钱、讲究、要面子的40岁以上男士。他们喜欢有logo的衣服、喜欢别人知道自己穿得贵。比音勒芬的POLO衫就迎合了这种需求,一件几千块,logo显眼,质感也确实不错。
而这类人群,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中高收入者中,比如中小企业老板、公务员、高管。品牌也刻意开在机场、高铁站这些高消费力聚集地。
这条路过去很有效,但问题在于年轻人根本不吃这一套。
你请明星、搞联名、换英文名、开潮流店……年轻人还是不买单。
2024年,比音勒芬的广告投入接近2亿元,同比暴涨108%;营销总费用超16亿元;可结果呢?库存大增,全年存货达到9.5亿元,同比涨了34%。换句话说:衣服做出来了,压在仓库里卖不动。
不是推广不到位,而是产品和定位压根就不对。
今天的年轻人消费,不再靠身份标签来选择品牌。他们喜欢表达个性,追求舒适、自由、有态度的设计,比如洞洞鞋、New Balance、Lululemon。
比音勒芬主打中年以上的中产精英男,对年轻人来说,太老派、太公式化,甚至很多人一看那LOGO就无感。
如果品牌内核没换,就算营销玩出花也没用。认知错了,钱越砸越糟糕。
比音勒芬也不是没想转型。
它也试图复制安踏、李宁那一套多品牌布局:2023年花7个亿收购了两个海外高端男装品牌,CERRUTI 1881 和 KENT & CURWEN。
想法是通过国际化扩展产品线、覆盖更广的高端用户群。
但现实是,这两个品牌在国内没有多少知名度,运营起来难度大,推广成本高。2024年,这两个品牌合计亏了8000多万元。
一边是主品牌增长遇阻,一边副品牌还要补血,资源反而被牵扯得越来越散。
而安踏能搞定FILA,是因为人家有强运营、强渠道、强供应链,甚至有年轻团队操盘。比音勒芬过去靠的是单一主力客群,在资源、能力、品牌认知上,都还没有准备好走多品牌路线。
扩张不但没带来增量,反而加重了管理压力和财务负担。
比音勒芬今天的困境,说白了,是品牌大方向错了。
今天的品牌,不只是卖衣服,而是要提供情绪价值、社交身份、生活方式,而如果不主动调整,那等来的,只会是更快的掉队。
再看市面上那些业绩下滑的品牌,和比音勒芬的情况都类似:雅戈尔、九牧王、全聚德、舍得酒、酒鬼酒……过去靠“老登”消费力起家的企业,如今都在原地踏步。
不是他们突然做错了什么,而是这个时代开始换人了。
消费者变了、渠道变了、审美变了,只有品牌没变。
比音勒芬并不是做不下去,它在产品、渠道、客户关系上都有一定基础。但如果还抱着“等年轻人长大”的幻想,那就会一直陷在被动里。
这个时代的生意已经变了,如果一个市场不主动适应,就只能等市场来清场。
不是不赚钱就可怕,而是不知道怎么赚钱更可怕。
不是老客户不再买,而是从未真正打动过新客户。
当品牌讲的故事,越来越少人愿意听,那就不是市场错了,而是该换故事了。
#头条深一度#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