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上证指数多次触摸4000点整数大关,预示着4000点成为A村新常态。
再回顾历史行情,上证指数突破站上4000点,分别是2007年、2015年和当下!
那么问题来了,历次站上4000点后持续性如何?这次4000点和前两次4000点有啥区别?是否会像流星那般一闪而逝?
首先,我们将A村3次4000点时的行情和数据进行全面对比,看下有哪些异同点。
第一,重回4000点所用时间对比。
回顾来看,2007年5月9日上证第一次上涨突破4000点,到2015年4月10日上涨突破4000点,区间用了近8年。
再到本轮2025年10月28日上涨突破4000点,区间用了10年多点。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10月29日
第二,3次4000点时估值水平对比。
以市净率PB为例,我发现各大指数市净率呈现出下降趋势。
比如上证指数,市净率从3.92倍降低到2倍,再降低到1.59倍。其他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市净率同样是大幅降低的趋势。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10月28日
再以市盈率PE为例,各个指数同样呈现出估值降低的趋势。
比如标杆指数沪深300,2007年5月市盈率32.2倍,2015年4月市盈率15.6倍,现在是14.6倍。上证指数则是从39倍掉到18倍,目前也才17倍。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10月28日
反过来,市场股息率指标不断抬升,吸引力变强。如2007年5月9日沪深300指数股息率0.52%,2015年4月10日股息率1.8%,2025年10月28日股息率2.6%。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10月28日
第三,4000点以上的持续时间。
回顾历史,2007年站上4000点后,市场先是继续冲涨,然后调整震荡约3个月,随后继续上涨。同时随着上涨市场呈现出狂热态势,大概半年后冲高到6124点,随后进入连续大跌的熊市。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09年底
2015年则是杠杆资金驱动,站上4000点后,先继续冲涨,再短暂调整,不到3个月冲到5178点,在去杠杆政策后暴跌,之后进入连续杀跌循环。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16年底
本次还不好说,有待观察,具体观点见下文。
第四,3次4000点时市场气氛和热度对比。
从行情趋势不难看出,之前上涨突破4000点时,大环境分别是2007年大牛市和2015年大牛市,场子里人声鼎沸、热度极高,属于长期压抑后短时迅速释放的疯牛、快牛。
行情也呈现出直线上涨的势头。
至于本次2025年,节奏则拉的很长。
先是去年9月底的快速崛起,再是宽幅震荡调整近半年,随后是关税战的短时剧烈洗盘,然后慢牛向上攀涨。市场确实在上涨,但热度远没之前两次那么轰轰烈烈,偏慢牛、结构牛。
从3次4000点估值来看,A村各大指数普遍呈现出估值收缩现象。
如果做反面分析,说明A村之前不成熟,行情太极端!即过去估值给的过高,这才导致估值收缩,没有高峰又何来低谷。
问题是美股的指数估值水平也一直在20-30倍,为啥它们没有估值收缩?为啥它们没有漫长熊市?
下图为标普500指数近10年市盈率估值,均值25倍左右: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10月28日
我思考后,找到以下6大差异:
第一,美欧企业原先占据中高端产业链,也有技术壁垒,赚钱容易,利润率高。
第二,美欧等市场属机构化市场,散户没我们这么多,不容易上演贪婪或恐惧的情绪性涨跌行情。即便有一些极端杀跌,也快速修复。
第三,回顾历史行情,美欧等市场行情节奏偏慢,很少像A村这样极端暴涨或极端暴跌。
第四,美欧等市场,没有那么多大股东、产业资本、机构等的疯狂减持套现和花式圈钱融资。
第五,美欧等政府占据全球货币主导地位,汇聚全球资本资金,水多了船自然会浮起来。
第六,公司密集回购注销,甚至举债回购。
如果做正面分析的话,目前A村虽然4000点,但估值水平仍处全球洼地,头部宽基指数的市盈率也才14-17倍,约美股的一半水平,仍有补涨空间。
与此同时,国内正在向中高端产业链进发。
目前在电力、高铁、新能源汽车、通信、船舶、军工、基建等行业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还在向飞机、芯片等高精尖领域进发。
人民币也在加速国际化。
同时,政策不断限制减持,鼓励分红和回购。
就行情表现而言,当前全球充满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很多,我们也难以精准择时。不过相对而言,之前2次4000点都人声鼎沸,热度很高,这次4000点则偏向慢牛、结构牛。
我之前一直跟大家强调,行情就像暴风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也是疯牛持续时间短的主要原因。反之,如果行情偏向慢牛、结构牛,估值水平也不高,则细水长流,持续时间普遍更长久。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应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特别提醒,基金在封闭运作期间或特定持有期间存在无法赎回的流动性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好买财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本文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复制、发表、传播、改编、汇编或引用本文内容的任何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该将本文的内容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因素。对于本文可能涉及的观点、报告、解读、推测、市场资讯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我公司观点,请务必审慎对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您结合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