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9日)
第15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采集仪式
在广州市南沙区科考码头举行
据悉,本次火种的“源火”来自于
我国南海北部水深1522米处的“可燃冰”
也是全球首次“深海采火”
此次“源火”采集于2025年9月18日,由“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携深海作业机器人(“海马”号ROV)和深海“源火”采集装置(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完成。其中,“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联合东海实验室和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团队共同实施研制。
深海“源火”采集装置。潮新闻记者吴馥梅摄
“5,4,3,2,1——开始采火!”9月18日16时48分,随着“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控制室内的一声令下,操控室指挥长按下红色按钮,船上的光伏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传输到海底,随即,一撮轻轻摇曳的耀红,点亮了暗无光线的深海。几分钟后,一簇持续燃烧、稳定跳动的湛蓝色火焰,宣告此次深海“源火”的顺利引燃。
此次火种采集实现了全球大型综合运动会历史上的突破,即首次利用深海遥控潜水器集成搭载“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在超深水海底远程精准引燃可燃冰获取“源火”,并以超高清设备记录展示采集过程。
“海马”号ROV入海。潮新闻记者吴馥梅摄
当“海马”号ROV精准操作机械臂时,“源火”采集综合保障组副组长、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助理研究员葛勇强全神贯注地盯着实时监测数据:甲烷气气量、引燃室压力、引燃棒温度……“引燃环节必须做到一次成功。一旦第一次没有点燃,燃料室内就不再是初始环境,很难调整回原状态。”
采火执行组副组长、浙江团队负责人、东海实验室副主任兼海洋机器人中心主任陈家旺教授表示,可燃冰原位保压采集与深海底点火的实现,是我国海洋科技实力的象征,团队的创新科研想法也借助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这一重大赛事得以实现。
深海引燃“源火”瞬间。潮新闻记者吴馥梅摄
2024年7月起,陈家旺带领10人左右队伍,从开展技术调研、可行性方案论证,到关键技术环节突破与试验验证、设计制作工程样机并持续完善,历时15个月,进行了上千次测试。
燃冰成炬,这既是我国深海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对“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的生动诠释。
陈家旺表示,下一步,团队将针对海底直接利用可燃冰进行攻关,解决海底科考活动能量自给的问题。“看到火炬点燃的那一瞬间,我更觉得海洋科技大有可为。浙江是海洋大省,未来,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劲头助力我国朝着海洋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来源:浙江新闻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