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小吴(化名),趁着休息就去爬山。那天山上气温超过35℃,烈日灼烧着山道,空气像是被烤熟了。他坚持往上爬,累了也不休息,想着自己年轻,没事。
结果在接近山腰的位置突然晕倒,意识全无。几位路过的游客帮忙心肺复苏,但急救车赶来时,生命体征已消失。
有人不解,一个年轻人,怎么说没就没?热天登山,真有这么危险?
这类事并非个例。夏天的高温,不只是晒黑晒脱皮的问题,而是对身体阳气的直接消耗,严重时更是内外气机错乱,导致气脱神散、危及性命。
一、热天登山,最怕这4件事:阳气不够,汗却狂泄
很多人觉得出汗是排毒,越多越好,恰恰不是。
《灵枢·邪客》有言:“汗出见湿,乃生痿厥。”意思是大量出汗后腠理开放,若又遇外湿,极易内入伤阳,导致昏厥、虚脱等急变。
而夏季爬山所涉及的几个问题,恰恰是身体经络经不住的:
高温剧烈出汗
人在运动中出汗大量,不止失水,还失盐。电解质紊乱后,心肌细胞会出现兴奋异常,心律就会出错。
体内津液丢失过多,气随液脱,最后阳气无法维系五脏运行。
烈日下爬坡“阳火攻心”
头顶暴晒时,人体头面部最容易被阳邪击中。脑部中暑,甚至可致神志错乱。
山上空气稀薄+运动过度
登高本就气压变化大,加之高温负重前行,会导致心肺需求急剧上升。此时若原本人就有隐性冠心病、心律不整,再叠加高温刺激,心跳一乱就是大事。
饮水过猛、水土不服
有人口渴难耐,狂饮冰水,瞬间令胃气骤冷、心包受寒。还有些人从城市进入山区环境,水质、气压不适应,也容易诱发肠胃或循环系统紊乱。
不是登山本身不好,而是热天登山,把所有“阳气伤法”凑在一起了。
二、这几类人不宜高温登山,表面健康,内里已虚
许多人自恃年轻、看似健康,但从中医视角,他们已属“虚人”。阳虚、气虚、血虚等问题,平日里隐而不显,一旦遇到高温和剧烈运动,就露出破绽。
阳气本虚之人——常怕冷、手脚冰、精神萎靡。爬山大汗一出,更加脱阳。
湿热内盛之人——面油多、口苦、腹胀、易疲劳。高温加重湿热困阻,中焦难运,气不布达,头晕欲吐。
年过五十者——阳气自然走下坡路,肾气渐衰,《素问》言“五十而精气衰”,此时若妄动大气,犹如旧车强行飙速,极易抛锚。
有心肺慢病者——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患者,心肺储备本就差,一遇烈日、缺氧,往往不堪负荷。
这些人体内真阳不足,一旦在高温中剧烈运动,就可能出现头晕、心悸、气短、四肢无力、神志恍惚。
三、想在夏天动一动,也得选“顺气”之法
大暑期间,不是不能动,而是要动得巧。
清晨慢步,吐纳结合
太阳未烈,晨风尚凉,此时缓步散行于绿荫小道,配合缓慢吐纳,利于肺气畅达、阳气升腾,可神志清明、全身和顺。
午后静坐,轻揉丹田
气候最热时,人应守静,静中不懒。坐于阴凉处,闭目养神,两手交叠于脐下,顺时针轻揉丹田百下,扶助中气运转,调节内热。
夜晚缓慢八段锦、五禽戏
传统导引术不讲爆发力,而讲引气归元,调息安神。夜色渐凉之时,练习柔性体操,动静结合,不扰心火,能护夜间之阴。
随时以水养阳
多用温水洗手洗脸,不必凉水冲头。若午后暑热难耐,不妨泡泡温水脚,散阳热于下,引暑火离心头。
阳气是命根,汗液是精微,体力是有限的资本。别让“我还能行”变成“再也不行”。
最后说一句
热天不是不让人动,而是不该硬扛。大暑天里,人应知天时、顺气性,运动的方式与节奏,决定着阳气是否流畅,是否还能稳住五脏六腑的运转。
来源:青岛广播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