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这东西,现在越来越像个真人秀,一出综艺节目似的,前些年大家看球,聊的是谁配合好谁打得硬,场下最多也就说两句谁是“铁匠”,最近这几年一到新赛季,花样就多了。
联盟总能整出点新规矩,2025-26赛季八字还没一撇,一条新规定就扔出来了,前三节比赛还剩3秒的时候,你在后场拿球,超过11米直接出手,投一个压哨三分,投丢了不算你个人数据,只算在球队头上。
多直接,球员的数据表干干净净,要是扔进了,那就是你的本事,刷一个“英雄球”名场面一点不亏,联盟这算盘打得真响。
说这规矩花哨,你得先看看去年有多少人犯懒,SportRadar的数据都摆在那。
整个联盟,一整个赛季,前三节最后3秒,36英尺开外扔的球,命中率你猜多少,就4%,库里投进4个,约基奇3个,听着是挺厉害,可你仔细一数,两个人加起来才7个球,剩下那几百次出手全都是打铁的声音,4%的命中率,谁愿意去赌呢?
一般人都是抱着球把时间耗完,命中率保住了,观众可就没得看了,气氛一下子就下来了,联盟一看这票房、短视频、收视率,靠怂着打能行吗,干脆把这负面影响给你切了,你扔不进不算你的,球员就敢投了,场面也热闹了,观众也有得聊了。
担心数据通货膨胀,那大可不必,这新规矩一年能多出来多少次出手,摊到每个队也就十几二十次,82场比赛一分,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真正改变的,是球员心里的小算盘,以前那些角色球员,赶上个合同年,最后几秒在logo区接到球,脑袋里全是教练的眼神,经纪人的语音,别乱扔,命中率掉了底薪都没了。
现在你扔呗,不进又没人管你,进了全场为你欢呼,剪到十佳球里,社交媒体上个热搜,商业价值都能往上涨一截,没理由不投。
拍手叫好也别太早,老一批的球员直接就发声了,理查德·杰弗森在推特上就说,这不就是职业体育的幼儿园吗?
想进就算你的,不进就不算,好处全让你占了,麻烦都甩给联盟,这话听着是有点道理,可联盟的商业逻辑一直就这样,观众看得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什么数据纯不纯净,2014年连传统位置都给你取消了。
控球前锋,空间内线,什么叫混搭,就别再纠结这种小账了。
以前节末最后一攻,镜头扫过去,球员随手一扔,灯亮了球砸框上,场馆里一片叹气,这叹气里一半是心疼,一半是调侃“又铁了”。
以后,还是这个剧情,观众可以把心放宽了,纯粹享受那种“万一进了呢”的快乐,没人再关心谁的命中率掉了没有,篮球好像变回了最原始的那种乐趣,就是扔,万一进了呢?
至于“世风日下,数据掺水”这种感叹,留给老球迷慢慢聊就行,联盟心里清楚得很,门票和流量才是最值钱的,观众满意了,其他都好说。
新赛季,看比赛记得把音量开大点,每节最后3秒,谁在后场接球扬手。
先别吐槽人家“乱扔”,人家那是合法买彩票,铁了有球队背锅,进了全场跟着嗨,白赚的热闹,何乐而不为呢?
数据纯不纯那是Excel该操心的事,咱们看球的人,喊出来才爽。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