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杨澜
近日,巴黎世家又出新品了,这一次的产品,被不少网友们吐槽——因为它不仅长得像“塑料袋”,售价还高达8200元人民币。
有网友表示,“款式前卫。”“这到底是时尚还是智商税?”“用来装我的智商刚刚好。”“是我看不懂艺术,还是品牌在摆烂?”
对此,9月2日,辽宁大学传播学副教授、硕士导师马弋飞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类“争议性设计”实则为品牌的一种营销策略手段,通过制造认知失调来激发公众讨论,使“看不懂”成为二次传播的素材,强化商品的稀缺性与排他性。同时,提醒消费者应该理性消费切勿盲目跟风。
品牌回应袋子的材质为织物非塑料
大牌多次推出“日常物品”均售价不菲
近日,巴黎世家(Balenciaga)推出了一款名为“MARCHÉ中号版型可折叠托特包”的新品,因其外形酷似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蓝色/白色塑料袋,迅速在中外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被网友调侃为“CT片袋”。
官网介绍称,该包亮相于Balenciaga 2025冬季系列Look 25,长高宽分别为50厘米、52.8厘米、1厘米,Dyneema面料,正面饰以Balenciaga标识印花,售价为8200元人民币。
售卖的商品
对于网友们的争议,品牌回应:其设计灵感源于“日常用品”,但强调材质为织物非塑料,褶皱是设计的一部分,使用后不会新增折痕。此外,客服热线的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这款新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周边日常使用的事物,但实际并不会采用塑料袋的材质,而是采用织物为材料。其为新品,网页显示“缺货”可能是还没有到货的状态。
这已是巴黎世家今年起第二次“跟塑料袋过不去”了。2022年8月,该品牌推出了一款名为“Trash Pouch”的手提包,选用了高端的小牛皮材质,色彩选择上则提供了黑白蓝黄四种颜色,不仅颜色与日常生活中的垃圾袋相似,款式更是别无二致。
此外,近年来,有不少奢侈大牌也推出了因“日常物品高价化”而引发讨论的产品。如香奈儿售价7万余元人民币的22 Bag,被戏称“垃圾袋”;Gucci和运动品牌Adidas推出联名款不防水雨伞,售价1.1万元人民币;LV标价2.6万人民币的充气马甲,长得像快递箱填充物;蒂芙尼卖到8.1万元的纯银毛线球等。
专家:“争议性设计”实则为营销策略
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切勿盲目跟风
奢侈品的设计造型是否必须具备实用性?这一问题近来引发广泛讨论。网友观点呈现明显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奢侈品本质是“社交货币”,其核心价值在于彰显消费者的财力与独特品味,实用功能并非关键;另一部分人则批评某些品牌打着“反时尚”的旗号进行“审丑”营销,认为这类噱头最终将透支消费者信任。
“从传播学角度看,这类争议性设计实则为品牌精心策划的营销策略。”辽宁大学传播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弋飞告诉记者,品牌往往通过制造反差来激发公众讨论,使“看不懂”成为二次传播的素材。限量与高溢价的组合,则进一步强化了商品的稀缺性与排他性,筛选出愿意为符号价值付费的核心消费者。例如巴黎世家等品牌,常以夸张甚至“审丑”的设计对冲大众的审美疲劳,通过制造冲突感吸引Z世代群体——他们在自娱中完成自我身份的构建与表达,从而将舆论争议有效转化为实际销量。
网络截图
但也需提醒消费者:符号消费虽可满足情感与身份认同需求,但仍需基于个人实际经济能力,避免陷入过度消费或盲目跟风的陷阱。理性看待品牌背后的符号运作机制,保持审慎的消费态度,才能更好地实现物质与心理价值的平衡。
在消费心理层面,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唐振鹏提到,奢侈品长期以来作为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物,承担着人们进行社会比较与自我价值确认的功能。“塑料袋”“破烂风”等引人争议的设计,实质是品牌在“售卖注意力”:争议越大,品牌知名度就越高。购买者分享这类看似“交纳智商税”的产品,既是一种幽默式的自我表达,同时也隐晦传递出“我具备消费玩笑的经济实力”的信号。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