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吴石将军的骨灰回归祖国,而主持安葬仪式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生前挚友何遂之子何康,在何康的主持下,吴石将军与夫人的骨灰被安葬于北京郊外的福田公墓,与好友何遂的墓地紧紧相邻。
这对儿在生前曾并肩战斗的老战友,终于重新聚在了一起。
而提到吴石将军,何康总是用“吴伯伯”尊称,在他的回忆里,父亲一直到去世,都对吴石将军的牺牲,充满了深深的内疚。
吴石将军是我党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最高情报官,毛主席称吴石将军为“密使一号”,而他从国民党高官到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的转变,与何康的父亲何遂有很大关系。
何遂生于1888年,长于书香门第的他,一生的经历颇为传奇。
他投身行伍的介绍人,是曾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当时是1906年,经林森介绍,何遂前往南京找到了林述庆,而这位林述庆,则是鼎鼎大名的“辛亥福建三烈士”之一。
正所谓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入伍没多久,因何遂通晓日文,翻译了几篇日军军事文章,并加入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受到了徐绍祯(明大将中山王徐达14孙,后授陆军中将)的赏识,通过徐绍祯的引荐,何遂又受到了段祺瑞的接见。
到了黄埔军校成立后,何遂还担任过第六期也就是最后一期的负责人。
抗战爆发后,何遂时任国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谋室主任,由于他资历老、人脉广、影响大,因此老蒋对他也是颇为重视,但何遂却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
由于他对老蒋消极抗日深恶痛绝,因此他就要求他的子女去延安参加革命,只把小儿子何康留在了身边。
五个子女,四个去了延安,而小儿子何康虽然没去,却在后来成为了我党的一名地下党员,利用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地位,为我党获取了大量珍贵情报。
从抗战爆发到解放战争,何家子女奔走在一线,为革命胜利做出了极大贡献,而何遂这边同样如此,除了利用关系不断支援物资给八路军外,还有就是成功劝说吴石将军弃暗投明。
吴石将军与何遂是福建老乡,两人均为福建闽侯人,有了这层关系,加上同在国民党中任职,因此两人感情相当深厚,既是同僚更是挚友。
1942年时,何遂赴广西柳州公干,恰逢吴石将军(时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五十岁生日,何遂专门多停留了几日,为老友庆生。
而在停留的几天时间里,何遂就发现自己这位老友,似乎有了很大变化。
比如经常与何遂说起共产党人,又时不时的谈及自己对《论持久战》这篇文章的见解,与此同时,也对老蒋采取的消极抵抗政策流露出失望。
正是这种变化,为之后何遂说服吴石将军弃暗投明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之后,何遂就不断旁敲侧击的向吴石将军传递革命思想,受此影响,就让吴石将军对我党愈发有好感。
而真正促使他对国民党彻底失望的,是发生在抗战胜利前夕的两件事。
第一件,是在1944年,当时日军大举进攻湘桂,而为了挡住日军攻击,吴石将军多次向南京请电增援,但由于老蒋历来视桂系为异己,早就有心将其削弱或是清除,因此,南京方面始终不肯发一兵一卒。
而最终,面对敌众我寡,吴石将军所在的兵团大溃退,而在溃退路上,他亲眼目睹那些难民的凄惨,上有日机轰炸,后有追兵追赶,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了逃难路上,包括吴石将军的小儿子,也因为感染肺病得不到及时救治,最终夭折在了逃难路上。
这个经历,让吴石将军对他效忠多年得到“党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什么样的政权才会无视人民苦难而专注内斗?实在想不通的他,愤而辞去了四战区参谋长之位。
而到了抗战胜利后,吴石将军又奉命率部接收上海,到了上海后,他一边看到的是国民党官员利用这个机会大肆中饱私囊和贪污腐败,一边看到的是民众因为物价飞涨的生活艰难,这巨大的反差,更让他不由得到感慨,“国民党不亡,天理不容”。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何遂不断影响老友,促使老友开始与我党接触,最终在1947年,经何遂引荐,吴石将军与我华东局负责人秘密会面,并正式与我党建立联系。
之后,吴石将军以何家为中转站,向我华东局提供了大量珍贵情报。
而到了1949年,也就是国民党溃退台湾之际,原本吴石是可以不去台湾的,并且,当时何遂已经接到华东局指令,要他奉派赴台湾。
但面对转往解放区从此安全无忧和前去台湾深陷虎穴这个选择时,吴石将军坚定的选择了后者。
当时他告诉好友吴仲禧说,自己为人民做的事情还太少,趁着现在还有机会,必须赴汤蹈火,而在临行前,他还专门下令,要留在大陆的部下,务必将之前藏起来的298箱国民党绝密军事档案交给解放军。
随后,吴石将军携家人赴台。
吴石将军赴台不久后,何遂带着女儿何嘉也到了台湾,并与之前就潜伏在台湾的次子何世平取得了联系,通过何世平,两位老友又一次见了面。
但见面之后,两位老友却发生了“争执”。
争执的内容,就是关于谁去谁留的问题,何遂提出,自己是受组织委派而来,所以必须留下,但吴石将军却说,自己现在“位高权重”(时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获取情报更加方便,因此,自己留下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吴石将军还有一个“理由”没说,那就是不愿老友犯险。
为此,两人一度争执不下,最终,还是在吴石将军的一再坚持下,何遂不得不同意老友的“要求”,在1949年的9月末,与家人分两批离开了台湾。
何遂是在夫人与儿子、女儿都离开后,最后单独走的,而临行之前,是吴石将军亲自为他买了从台北直飞香港的机票,并又亲自送他到了机场。
老友分别,两人心情既感慨又兴奋,感慨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而兴奋的是,全国解放已经实现,台湾解放也指日可待,那样的话,两人说不定很快就能再见。
但让何遂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别,竟从此阴阳两隔。
1950年1月,由于台湾地下党组织负责人蔡孝乾的叛变,供出前来与他接头的情报员朱枫的真实身份,最终导致已经完成任务的朱枫被捕。
朱枫被捕时,仅差一步就能回到祖国。
之后,在国民党保密局的追查之下,查到朱枫有一张由吴石亲笔签发的“特别通行证”,这么一来,吴石将军就被牵连其中,紧接着,特务们在蔡孝乾的笔记本上,发现有“吴次长”三个字,而当时担任国防部次长且姓吴的,只有吴石将军一人。
一系列“证据”,最终导致了吴石将军的身份暴露,当年3月,老蒋下令逮捕吴石将军,同时被捕的除了朱枫之外,还有吴石的副官聂曦以及时任“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的陈宝仓将军。
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在台北马场町被杀害。
吴石将军的遇害,令何遂大感心痛,为此一度爆发了严重的心脏病,虽经过紧急救治稳定住了病情,但他却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在他看来,自己这位老友是代自己而死的,如果当时自己能再坚持一下,那么老友就可能不会牺牲了。
这种愧疚和自责,伴随了何遂的余生,每逢回想起吴石,何遂总是告诉孩子们,牺牲的本该是自己,是吴石把生的机会让给了他。
正是因为对老友怀有深深的愧疚,何遂在生前为老友的身后待遇不断奔走,也正是通过他与他的后人不断努力,吴石将军于1973年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而此时,何遂早已去世数年(1968年病逝于北京)。
两位老友加同乡,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见上最后一面,好在这种遗憾最终得以“弥补”,1994年,吴石将军的遗骨回归大陆,何遂三子何康主持了将军的安葬仪式,不仅如此,将军的墓地与老友何遂的墓地比肩相邻,至此,两位老友再次“重逢”。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