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年前的七月七日,卢沟桥响起枪声。日军又一次向中国发起进攻,战火蔓延华北,这是中华民族无法抹去的记忆,充满血与痛,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日本在中国犯下的不是零星罪行,而是有组织的屠杀与掠夺,他们的行为残忍到难以描述,更重要的是,侵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不得不问:日本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侵略中国?难道只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吗?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统治集团根植于权力扩张的欲望,不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就难以真正吸取教训,如果只用“自己不够强”来解释,就可能看错问题的本质,看懂军国主义侵略者的心态,才能避免再次受害。
自然界有些生物天生就有特定生存习性。比如杜鹃鸟,自己不筑巢,却把蛋下到别的鸟窝里,刚孵出来的小杜鹃,眼睛还没睁开,就本能地把其他雏鸟推出巢外,它们这么做,只为独占资源,再比如金雕,先出生的幼鸟会啄死后出生的,甚至吃掉同胞,独享母亲喂养,这是部分生物的生存本能,而非可类比人类侵略行为的逻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近代的对外扩张,并非其民族或文化的固有属性,而是特定历史阶段军国主义思想主导、统治集团推行扩张政策的结果,这不是被环境所逼,而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制度和战略思维埋下了扩张的种子,翻阅日本近代以来的思想演变和政策走向,就能发现军国主义扩张逻辑的逐步形成与强化。
四百多年前,丰臣秀吉派兵攻打朝鲜,最终被中朝联军打败,但他到死仍抱有对外扩张的野心,妄图染指中国领土,十七世纪初,部分日本学者在著作中提出扩张主张,如河天民在《开疆录》中提出“小日本变成大日本”的想法,扩张方向明确指向中国,后来日本在近代对外侵略过程中,签订不平等条约时落款常为“大日本帝国”,刻意彰显其霸权野心,一再强调要与列强“平起平坐”,本质是为对外扩张寻找借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八五三年,美国黑船打开日本国门,西方势力涌入,日本社会产生焦虑,而军国主义势力趁机将这种焦虑扭曲为对外扩张的理由,吉田松阴提出“补偿论”——将日本被列强压迫的不满,转移为对中国和朝鲜的掠夺欲望,主张从中国和朝鲜“加倍夺回”所谓“损失”,这种扭曲的逻辑,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推行侵略国策的理论基础之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建立起军国主义制度,提出“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口号,将对外扩张正式定为国策,一八七五年后,日本军国主义明确将中国定为首要侵略目标,他们并非空谈,而是进行了周密的侵略准备:派军官和学者潜入中国,非法测绘地图、搜集情报,小川又次制定《清国征讨方略》,详细规划侵略步骤:用五年时间准备,伺机进攻中国,先占领大连、福州等地,再进攻北京,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不是空想,而是日本军国主义实实在在的侵略计划。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的甲午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动基本按照这些计划展开,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国从未制定过类似的侵略方案,因为中国传统文明始终秉持“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理念,没有“消灭邻国”的思维,而日本近代的侵略行为,是军国主义思想主导下的产物,并非其民族的必然选择。
甲午战争后,日本军国主义操控舆论,煽动对外侵略狂热,将侵华视为实现其“霸权野心”的必经之路,德富苏峰等军国主义支持者声称,日本若不征服中国,就会困在狭小土地上“人叠人”,将侵略行为美化成“民族复兴”的手段;后藤新平提出“日本膨胀论”,将日本的发展需求扭曲为对外掠夺的借口,把中国视为其扩张的“沃土”,这些言论本质是军国主义为推行侵略政策进行的思想洗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九二七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通过《对华政策纲要》,明确要推动“满蒙独立”,实质是为分裂中国、侵占东北做准备,首相田中义一主导起草的《田中奏折》(虽其原件真实性存疑,但日本此后的侵略行动与奏折中“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逻辑高度吻合),彻底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可以看出,日本侵华不是偶然事件,而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长期准备、逐步推行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从丰臣秀吉的扩张野心到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国策的确立,从甲午战争到九一八事变,再到全面侵华战争,逻辑清晰可见:军国主义掌权→制造扩张舆论→制定侵略计划→实施侵略行动,这一过程是日本军国主义集团刻意推动的,而非日本民族或文化的固有属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日本军国主义为什么总选择中国?因为近代中国国力衰弱、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且是亚洲文明的重要中心,征服中国既能满足军国主义的资源掠夺需求,又能使其获得“亚洲霸主”的虚假地位,换句话说,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既出于贪婪的资源掠夺目的,也出于争夺地区霸权的虚荣野心。
回顾这段历史,不能只当作过去的事。因为日本国内仍有部分势力美化侵略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反人类罪行、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些行为表明,军国主义思想的余毒尚未完全清除,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纪念七七事变,不仅是为了悼念遇难同胞、铭记民族苦难,更是要清醒认识到:日本侵华的根源,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政策和侵略思想,而非日本民族或文化的本质。这一点最值得警惕,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强大不是终点,强大必须配上对和平的坚守;和平不是必然结果,和平需要靠实力捍卫,更需要对侵略思想的持续警惕来维护。
所以,再问“日本军国主义为何一再侵华”,答案已经很明白:因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集团从未放弃侵略逻辑,始终没有停止对中国的觊觎,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记住历史真相,认清军国主义余毒的危害,守住维护和平的底线,只有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段历史,咱们每个中国人都得心里有数,既要铭记苦难,也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反对任何形式的极端化、标签化认知,以理性态度捍卫历史真相与和平未来。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