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的部队和干部及后来斗争情况一览

中央苏区留守部队组织序列与干部名录(1934年10月)

中央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分局

书记:项英(兼中央军区司令员、政委)

委员:陈毅(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贺昌(政治部主任)、瞿秋白(宣传部长)、邓子恢(财政部长)、张鼎丞(福建省委书记)

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也叫龚鹤村(1935年5月叛变),政治保卫局局长:汪金祥,部部长:叶季壮,卫生部部长:贺诚。

主力部队:红24师(约6000人,中央军区直属主力)

师长:周建屏(原红10军军长),政委:杨英(1935年2月牺牲于长汀)

下辖3个团:70团(团长周桂生)、71团(团长彭明治)、72团(团长李天柱)

地方独立团

江西军区:独立3团(团徐洪,政委张凯)、独立11团(团长刘国兴,政委罗屏汉)

赣南军区:独立6团(团长吕赤水,政委阮啸仙)、独立14团(团长王孚善,政委李赐凡)

福建军区:独立19团(团长杨海如,政委钟循仁)

地方游击队:瑞金游击队(队长钟得胜,约300人)、会昌游击队(队长邹武春,约200人)、于都挺进队(队长刘伯坚,1935年3月牺牲)

与国民党军的斗争过程(1934.10-1937.10)

初期防御阶段(1934.10-1935.2)

谢坊伏击战(1934.11),红24师在瑞金谢坊设伏,歼灭国民党军第3师半个旅,击毙团长1人,但自身伤亡1500余人,弹药耗尽。

牛岭战役(1935.1),红24师71团在会昌牛岭遭粤军余汉谋部合围,团长彭明治负伤,部队减员至不足千人。

分路突围阶段(1935.2-1935.5)

中央分局九路突围决策(1935.2.13),项英、陈毅率红24师余部及机关人员约2000人向赣粤边转移;瞿秋白、何叔衡等向福建长汀突围,途中瞿秋白被捕牺牲。1935.3.10,贺昌率独立3团在会昌晓龙乡突围时中弹自戕,所部仅30余人幸存。

分散游击阶段(1935.5-1937.10)

龚楚叛变事件(1935.5):龚楚率红24师72团余部叛变,诱杀北山游击队领导人贺敏学(未遂)、何长林(叛变),造成赣粤边党组织严重破坏。

粤赣边游击区项英、陈毅率中央分局机关于1935年4月转移至油山,成立赣粤边特委,特委书记李乐天(1936年牺牲)。采用“小股分散、伏击夜袭”战术:在1935年6月,陈毅指挥,击溃叛徒龚楚带领的“剿共军”,歼敌30余人;1936年冬,游击队在南雄邓坊村伏击国民党保安团,缴获步枪40余支;在油山建立5个秘密营地,包括上乐塔(项英驻地)、樟树窝(陈毅驻地),依靠密林、山洞隐蔽。通过“白皮红心”策略,争取国民党基层保甲长,使其表面服从国民党,实际为红军提供情报、粮食和通行便利。

典型案例:

信丰油山保长郭德清,每月向游击队秘密运送粮食200斤,并传递国军“清剿”计划。

南雄坪田乡长叶文才,以“摊派剿匪费”名义,1936年为游击队筹集银元8200元。

1936年全年通过该策略筹集银元3.2万元,其中:40%用于购买药品、布匹;30%补助游击队员家属;30%作为活动经费。

人员损失统计:在1935年3月,留守部队仅剩步枪217支、子弹人均不足5发,到1935年夏,中央军区主力红24师仅存200余人,地方独立团损失90%以上。1934-1937年,留守苏区红军及群众牺牲约10万人。

有记述错误的地方,一起在评论区探讨,谢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7

标签:会昌   南雄   长汀   中央   苏区   政委   游击队   军区   团长   国民党   部队   独立   情况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