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杭州日报】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文史典
编辑|文史典
越南洪灾14亿美元“打水漂”,邻国中国早给答案却学不来?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越南的“经济神话”瞬间破灭。2025年的这场洪灾,给越南带来了47人死亡、8人失踪、4万栋房屋被淹、10万户断电的惨烈结果。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场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4亿美元,而首都河内,作为越南城市发展的象征,800万人被困家中整整一周,彻底沦为一片泽国。

这并不是一场纯粹的天灾。从上世纪80年代“革新开放”开始,越南大力推进城市化,填湖、拆湿地、疯狂盖楼,换来了一时的经济繁荣,却也为今天的洪灾埋下了隐患。
如今,生态屏障被完全破坏,洪水来袭时,雨水无处可排、城市根本无力应对。
更讽刺的是,作为越南的邻国,中国在生态保护和灾害治理上的成功经验早已摆在眼前,但越南却始终没有学到位。
“自杀式”的发展模式不仅让越南陷入了生态危机,也让其经济增长的神话逐渐被洪水冲刷殆尽。

800万人的首都被困,“天灾”还是“人祸”?
这场洪灾中,河内成为重灾区。暴雨连下数天,城区内涝严重,积水深达数米,整座城市几乎瘫痪。
人们无法外出工作,生活物资供应中断,农业、渔业、工业全面停摆。这场灾难不仅让越南的经济运转按下了暂停键,更暴露出河内城市规划的巨大漏洞。
河内原本是一个湖泊星罗密布的城市,湖泊和湿地在雨季起到了天然的防洪调蓄作用。
然而,自1986年以来,越南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大量填平湖泊,用来开发房地产。

据统计,从2015年到2020年,河内消失的水域面积相当于285个足球场。这些“消失的湖泊”,不是变成了排水系统,而是成了豪华住宅区的景观池。
更让人无奈的是,河内的排水系统依然沿用法国殖民时期的设计。
老旧的排水管道早已无法应对日益极端的天气,而红河周边的堤坝也因为长期处于高水位压力下,濒临崩溃。一旦红河决堤,整个城市将陷入更严重的灾难。
越南的这场洪灾,不仅是经济损失的缩影,也是几十年来盲目发展模式的恶果。

在越南,房地产开发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为了追求利润,开发商在低洼地带违规建楼,甚至连基本的市政排水系统也不接入。
湖泊、湿地这些天然的防洪屏障被彻底破坏,城市变成了“混凝土森林”,一旦暴雨来袭,雨水无处可去,洪灾成为必然。
这些房地产项目大多以豪宅为主,富人区占据高地,基础设施完善,而普通民众则被迫居住在易涝的低洼地区。灾难面前,贫富差距显得格外刺眼。
越南政府对生态保护的意识长期滞后,甚至可以说是默许了开发商的破坏行为。
在许多城市,填湖盖楼成为“默认规则”,地方政府为了短期经济利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没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如今,河内、胡志明市等越南经济中心的自然调蓄能力几乎丧失殆尽,洪灾的频率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加。
但即便如此,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依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类似的破坏行为仍在继续。
作为越南的邻国,中国也曾面临类似的问题。然而,通过一系列系统性的改革,中国逐渐走出了一条“发展与生态共赢”的道路。
以长江流域为例,中国在2020年启动了“十年禁渔”政策,通过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增强了河流的调蓄能力。数据显示,与2016年相比,2020年的长江流域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减少了40%。

此外,中国还在多个大城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比如北京和上海通过采用透水路面、城市湿地、蓄洪池等措施,大幅降低了内涝发生率。
据统计,这些城市的单位面积经济损失减少了70%,生态系统与城市发展实现了平衡。
越南为何“学不会”?
从表面看,越南也在尝试类似的治理模式。例如,越南提出了“海绵城市”计划,计划到2030年投入60亿美元用于建设蓄洪池和扩展排水网。
然而,这笔钱在越南巨大的生态欠账面前几乎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越南缺乏中国那样强有力的政策执行力。

中国通过“中央统筹+地方执行”的治理模式,确保环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
而在越南,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利益捆绑,政策执行流于形式。即便有再好的规划,也可能因为监管不力而沦为“面子工程”。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越南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为14亿美元,而未来50年内发生超过67亿美元损失的可能性高达40%。
可以说,洪灾已经成为越南经济发展的“黑天鹅”,而类似的灾难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多。
越南的生态债务正在快速累积,而这种债务不仅是“钱包里的钱”,更是留给下一代的沉重负担。

如果越南不能尽快改变发展模式,未来可能需要付出数倍的代价才能弥补今天的错误。
越南要避免未来的灾难,必须进行深刻的结构性改革。
恢复自然调蓄功能,别再填湖了!
在城市规划中,越南需要放弃“水泥扩张”的思维,停止对湖泊、湿地等天然生态系统的侵占。
像恢复河内的湖泊、建设生态缓冲带等措施,虽不能立竿见影,却是从根本上解决洪灾问题的唯一办法。
中国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值得越南借鉴。

通过将生态保护纳入GDP考核,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可以让环保政策真正落地。
此外,越南还需要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
越南的开发商、政府官员乃至普通民众,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
只有从思想层面进行“革命”,摒弃“先破坏后治理”的发展路径,越南才能真正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局。
越南的这场洪灾,是经济增长至上主义的又一次反噬。盲目的城市化和对生态的破坏,让越南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而中国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的,只要有强有力的治理能力与科学的发展理念,一切都可以实现平衡。
如果越南不能从这次灾难中吸取教训,洪灾带来的损失只会越来越大,其“2045年跻身富裕国家”的目标也将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来源:越南中部洪水已致28人死亡——杭州日报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