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间市卧佛堂镇屯庄村,青砖灰瓦的白求恩手术室旧址静静矗立。进入展厅大门,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文章《纪念白求恩》映入眼帘,沙盘模拟的齐会战斗场景、白求恩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村民珍藏的泛黄照片……在讲述着86年前的故事。
1939年春,贺龙指挥八路军120师打响了齐会战斗,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室设在离前线只有3.5公里的屯庄真武庙。当时,他们在墙壁四周挂上白布,屋顶挂上一盏汽灯,搭上一张桌子,组成了战地手术室。就是在这个简陋却神圣的空间里,白求恩和他的战友们争分夺秒,连续工作69个小时,共完成115例手术,为前线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后来,为了纪念白求恩,真武庙被改建成“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纪念馆”,1982年,这里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白求恩手术室旧址已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随着时光流转,红色记忆不仅没有褪色,反而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动能。近年来,屯庄村以红色为魂、产业为基、党建为舵,在革命老区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交融的发展之路。
“我们依托旧址的红色资源,联合周边的齐会村和大朱村共同打造了一条红色文化长廊,开发沉浸式研学项目,带动周边产业振兴。”屯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中良说。齐会村曾是齐会战斗主战场,大朱村是齐会战斗时贺龙指挥部所在地,屯庄村则是当年的后方医院,伤员被送到这里救治。“这些地方共同记录了那段历史,能让人们完整而深刻地了解那段枪林弹雨的战斗岁月,更好地弘扬革命精神。”
从旧址向西望去,屯庄村的蜕变清晰可见。宽阔的马路干净平坦,白墙灰瓦的农家院整洁漂亮,照明路灯、卫生设施等一应俱全,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我们深入开展乡村治理提升行动,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党员服务队,带头对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形成‘党员带头干、村民跟着干’的氛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刘中良说。近年来,屯庄村坚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通过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后备人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目前,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村内已建成3家种植专业合作社、2家家禽养殖合作社,辐射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本土特色,深耕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强化党支部引领作用,推进村庄产业发展,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刘中良说。
(来源:沧州日报)
更新时间:2025-09-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