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吕洞宾”月饼:噱头营销吃相太难看

中秋临近,电商平台上多款“狗咬吕洞宾”月饼引发热议——商家将印有吕洞宾形象的月饼标注为“恶毒整人月饼”,宣称“送男朋友女朋友”,借“狗咬吕洞宾”的俗语制造噱头,而厂家南昌乔府食品澄清,产品实为“群仙贺月”系列中的吕洞宾口味,系第三方商家恶意炒作。这场闹剧,暴露了部分商家为流量无底线的营销乱象,更与中秋佳节的文化意蕴背道而驰。

月饼本是中秋团圆的情感载体,承载着“千里共婵娟”的温情祝福,而“狗咬吕洞宾”月饼却将其异化为“整人工具”。商家刻意放大俗语中的贬义,把“吃月饼”与“被骂是狗”的冒犯感绑定,让收礼者陷入“吃与不吃都尴尬”的困境,既违背了送礼的善意本质,也消解了节日的温馨氛围。更令人不适的是,此类营销以“恶毒”“整人”为卖点,把低俗当创意,用冒犯换关注,完全无视公序良俗对商业行为的约束。


作为中华老字号的“乔家栅”,其“群仙贺月”月饼本是融合传统文化的创意产品,却被第三方商家拿来“改头换面”搞噱头,不仅损害了老字号的品牌信誉,也让传统文化沦为流量的“垫脚石”。“八仙”形象蕴含着民间对吉祥的期许,吕洞宾作为经典文化符号,不应被拆解成低俗营销的素材;而“狗咬吕洞宾”的俗语,也不该被剥离语境,变成冒犯他人的工具。这种“为博眼球无下限”的操作,本质是对传统文化的轻慢,对商业伦理的漠视。

平台对此类营销的监管缺位同样值得警惕。多款标注“恶毒整人”的月饼能顺利上架,甚至显示有多人订购,说明平台在内容审核上存在漏洞,未能及时遏制低俗营销的传播。中秋营销本可围绕文化、温情做文章,而非靠冒犯、猎奇博出位。

商业营销需要创意,但创意的底线是尊重——尊重文化、尊重消费者、尊重节日内涵。希望商家能摒弃“流量至上”的短视思维,平台能扛起监管责任,让中秋营销回归温情与诚意,别让“整人月饼”坏了节日的团圆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美食   狗咬吕洞宾   噱头   月饼   难看   创意   商家   低俗   中秋   俗语   恶毒   传统文化   温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