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词特别火,叫“反内卷”。
你要是打开新闻,会发现从汽车到光伏,从水泥到工程机械,甚至连A股市场,都在热火朝天地讨论这事。中央财经委员会开了会,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手修订《价格法》,工信部为十大重点行业量身定制了稳增长方案。
桩桩件件,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治理“内卷式”竞争。
看到这儿,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心里会嘀咕:这“内卷”喊了这么多年,怎么到了2025年的夏天,国家队突然就跑步下场,亲自“反内卷”了?这阵仗,不像是寻常的行业规范,倒像是一场酝酿已久、不得不发的总攻。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要想弄明白国家为啥要出手,得先看看我们身处的这口“锅”已经烧得多热了。这些年,我们对“内卷”这个词实在是再熟悉不过。它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像空气一样,弥漫在社会的每个角落。
你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拿着一份还不错的简历,却发现招聘会上黑压压一片,个个都跟你差不多,甚至比你更“亮眼”。为了一个看似普通的岗位,你不得不把自己的期望薪资一降再降,还得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软件”之外的“职场黑话”。
你是个兢兢业业的上班族,每天“996”是家常便饭,生怕一不留神就被新来的“后浪”拍在沙滩上。你手里的项目,报价越来越低,利润比纸还薄,客户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你不敢停,不敢病,因为身后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的位置,只要你稍微慢一点,马上就有人补上来,用更低的价格、更长的工时,干同样的活。
你是个开工厂的老板,本来你的产品质量不错,市场也挺认可。但很快,隔壁镇子就冒出三家和你一模一样的厂子,他们用更低的价格卖同样的东西。为了生存,你只能跟进降价,然后拼命压缩成本,从原材料到工人工资,能省则省。结果呢?大家都没钱赚,产品质量越来越差,最后整个行业都陷入了死循环。
这就是内卷。它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良性竞争,那种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赛跑。内卷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是“剧场效应”的现实版——前排的人为了看得更清楚站了起来,后排的人为了不被挡住也只能站起来,最后所有人都站着,付出了更多体力,但观影效果一点没变好,甚至更差了。
这种消耗战的后果是什么?我们看看数据就知道了。到2025年4月,中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31个月同比负增长。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工厂卖东西的价格,已经快三年没涨过了,一直在跌。价格上不去,企业的利润自然就薄如蝉翼。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降到了75.1%,其中像汽车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大量的设备闲置,产能被白白浪费。
企业不赚钱,哪来的钱给员工涨工资?哪来的钱去搞研发、搞创新?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在低水平、低利润的泥潭里挣扎。
更要命的是,这种“卷”的风气,已经开始从国内蔓延到国外。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技术领先,性价比高,本来是出海的王牌。
但由于国内的过度竞争,企业到了海外,第一反应还是打价格战,互相压价。这种“窝里斗”不仅让中国企业自己损失了真金白银,还引来了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和贸易壁垒。
人家会说,你看,你的东西卖这么便宜,肯定有不公平的补贴,是“产能过剩”的倾销。这口锅,我们背得实在是有点冤。
长此以往,伤害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创新能力。当所有人都忙于在存量市场里拼刺刀、抢饭碗时,就没有人有精力、有资源去开拓新的蓝海,去做那些真正能引领未来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到了2025年的7月,我们看到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政策出台。因为再不出手,这口“高压锅”可能真的要爆了。
那么,国家队的“反内卷”组合拳,到底是怎么打的?
这次的政策,不是简单地喊喊口号,而是从法律、行业、市场等多个层面系统性地展开。
首先,是“立法立规矩”。国家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手修订《价格法》,并且在7月24日发布了修正草案的征求意见稿。
这次修订,核心就是要给“不正当价格行为”画一条清晰的红线。以前,我们说“低价倾销”,但具体怎么算低价,怎么算倾销,界定很模糊。
企业在价格战的边缘疯狂试探,监管部门也很难下手。这次修法,就是要明确标准,让那些恶意亏本甩卖、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把矛头对准了平台经济的“内卷式”竞争,比如大数据杀熟、强制“二选一”等,这些都被纳入了法律规制范畴。
其次,是“行业动真格”。这次反内卷,不是监管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发动了各个行业协会,让最懂行的人自己来清理门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十几家主流车企承诺不打恶性价格战,要公平竞争。中国水泥协会发布意见,推动行业“反内卷、稳增长”。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也呼吁企业采取行动,遏制“内卷式”竞争。这些行业协会的行动,不是空谈。
比如在光伏行业,政府引导龙头企业组建联合体,去收购那些经营困难的竞争对手,整合产能,避免一哄而上、一地鸡毛。在钢铁行业,一些地方政府直接要求企业限产、减产,强制给过热的市场降温。
这一招其实很高明。政府的角色,从“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更多地回归到“规则制定者”和“秩序维护者”。让行业自律组织发挥作用,用市场的逻辑去解决市场的问题,既能避免“一刀切”的误伤,又能更精准地打击那些害群之马。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是“调整发动机”。我们必须明白,内卷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发展模式的瓶颈。当经济高速增长时,蛋糕在不断做大,大家都有增量可以分,内卷的压力就小。但当经济增速放缓,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内卷就不可避免地加剧了。
过去,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喜欢追风口,看到新能源车火,就都去上新能源项目;看到光伏有前景,就都去搞光伏产业园。这种“同质化”的产业布局,直接导致了许多新兴产业刚刚起步,就迅速陷入了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泥潭。
所以,这次“反内卷”的深层逻辑,是要推动整个经济引擎的换代升级。工信部提出的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核心就是“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再让那些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僵尸企业”继续占用宝贵的资源、扰乱市场价格了,必须让它们有序退出。
同时,要把资源和政策,集中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来。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就是那些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能开辟新赛道的产业,比如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等。
国家的目的很明确:不能再让14亿人挤在同一座独木桥上。必须开辟出更多新的、更宽阔的赛道,让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
这就像治水,不能只在下游堵,更要在上游疏导,开辟新的河道,让奔涌的经济活水流向更广阔的田野。
当然,政策的落地和显效,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产业端的“反内卷”,传导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感受,还需要时间。一个在写字楼里天天加班的年轻人,可能很难立刻感受到钢铁行业减产给他带来的变化。但是,我们必须理解这其中的逻辑链条。
当一个行业不再进行恶性价格战,企业的利润恢复了,它才有能力、也才有意愿去改善员工的待遇,而不是把人力成本压缩到极致。当落后产能被淘汰,市场环境变得健康有序,创新型的企业才能获得发展的空间,才能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而不是让所有人都去做低水平的重复劳动。
更进一步看,这场“反内卷”的战役,也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
比如教育领域的“双减”政策,虽然争议不断,但其初衷,就是要斩断教育内卷的链条,把孩子从无尽的补习和题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去发展兴趣,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考试机器。这和产业领域的“反内卷”在精神内核上是一致的——拒绝无意义的消耗,追求高质量的发展。
再比如,在劳工权益方面,国家近年来反复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这些新业态的劳动者,一度是内卷最严重的群体之一。
平台的算法像一个无形的鞭子,驱使着他们不断地加速、接更多的单,但收入却没有相应地增加,社保、工伤等保障更是严重缺失。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努力为他们建立保障体系。这同样是在“反内卷”,是在为那些在底层辛苦奔波的人,提供一个最基本的安全网,让他们不至于在残酷的竞争中被彻底“耗尽”。
可以说,2025年夏天的这场“反内卷”行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关键节点的必然选择。它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和自我革命。
它标志着,我们正在告别过去那种粗放的、不计成本的、以量取胜的发展模式,转向一个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可持续性的新阶段。
当然,前路依然漫长。打破一个旧的均衡,建立一个新的均衡,必然会伴随着阵痛。一些习惯了打价格战的企业可能会不适应,一些依赖落后产能的地区可能会面临转型压力。但正如一艘巨轮在航行中调整航向,虽然会经历颠簸,但只有对准正确的方向,才能驶向更光明的未来。
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这场宏大的变革或许显得有些遥远,但它最终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它关乎我们的饭碗,关乎我们的未来,关乎我们的孩子将要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当国家开始为我们“反内卷”时,我们或许也应该思考,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跳出那个“内卷”的陀螺,去做一些真正有价值、有创造性的事情。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从来都不是靠在存量的泥潭里相互倾轧,而是靠不断地抬头看路,不断地开拓新的空间。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之所以能在几十年间创造举世瞩目的奇迹,靠的正是这种“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智慧。如今,面对“内卷”这块硬骨头,我们同样需要拿出当年的魄力。
2025年的夏天,或许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被记住。它提醒我们,发展的目的,从来都不是让少数人站起来,而其他人被迫站得更高;而是让所有人都能舒适地坐着,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这条路很难,但我们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