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者逐渐增多,提醒:50岁后,尽量改掉3个“好习惯”

“妈,钥匙找不到了吗?昨天放在鞋柜上啊!”傍晚六点的厨房里,老李太太又微笑着安慰婆婆。可是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自从老李妈过了60,生活中的“小失误”似乎越来越多:忘关煤气、出门迷路、连最熟悉的家人名字也在嘴边绕了半天。家里人忍不住开始担心:难道年纪一上来,大脑真的会悄悄“变笨”吗?

其实,像这样的家庭在身边并不少见。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3500万人受到阿尔茨海默病影响,而我国的患者数就超过1000万,并且每年还新增了超过50万的病例!更让人焦虑的是,这一数字还在逐年递增,预计到2050年,全球可能会有1.39亿人确诊阿尔茨海默病。

可怕吗?但更让人纠结的是: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习以为常”的坏习惯,其实正在不知不觉中,加速大脑退化的脚步。医生多次提醒,预防大脑变“笨”,关键不是吃什么“补脑神药”,而是从改掉这几个高危习惯做起,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一辈子都忽视了。到底哪4个习惯威胁着大脑健康?普通人又能做些什么?别急,看完你就清楚了。

你以为“大脑变笨”只是年纪大?医生:4个生活陋习正悄悄拖慢你的脑力

走进临床,神经内科医生常常发现,不是所有老人都会“自然痴呆”。同样是七八十岁,有些老人头脑清晰,逻辑井井有条;可有些人却早早在生活里丢三落四、认错人、记不住自己的生日。到底是什么加速了大脑衰退?

根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权威机构以及多项国际研究成果,除了年龄和遗传不可控,以下4个生活习惯,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又影响最大的“推手”:

一是睡太多 “多睡=休息好”,这个观念或许要纠正了。 一项美国和西班牙参与的大型队列研究跟踪发现: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的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速度会加快,甚至3年内就可能出现显著衰退。理由很直接:长期睡过多易打乱“脑—体—生物钟”协调,导致神经信号紊乱,甚至诱发低度炎症。不仅没“补脑”,反而让大脑反应变慢、记忆力下降。医生建议老年人每晚保持6-8小时规律睡眠,而非为了“防衰老”狂补觉。

二是吃得太清淡,不是越淡越健康,维生素和脂肪缺乏才更危险 很多人退休后变得“怕油”,日常菜肴清汤寡水。事实上,脂肪摄入过低会导致大脑关键营养(如不饱和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现代医学认为,脑组织60%以上是由脂类构成,少了油脂,神经细胞“饿饭”信号、传导信息的速度就会变慢。而清淡到“盐分摄入不足” ,还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同样损害脑功能。过度追求“寡味饮食”,不是长寿秘诀,反而会让大脑缺乏营养,变得迟钝。

三是不吃早餐, 你以为减肥,实际上大脑先“掉线”了 日本权威营养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不吃早餐的老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高出常人4倍! 内因很直接:长时间空腹,大脑得不到充足葡萄糖和营养支持;而一旦“早间缺乏能量”,不仅思维反应慢,长期还会“预警”心脑血管问题。早餐该吃还是要吃,选择清淡营养为宜,不必刻意节食。

四是习惯独处, “懒得社交”、长期久坐,久而久之脑子跟着“锈”掉 很多退休老人喜欢一个人看看电视、打打盹,日渐减少与人交谈和外出活动。美国科学院院报有一项针对15万人长期调查发现:久坐、少动脑者,痴呆症发病率提高24%。 独处、社交圈萎缩,减少了大脑的“打磨”,神经通路未被经常激活就会退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少老人一旦丧偶、独居后认知能力会骤降。

坚持这些科学习惯,大脑更年轻!医生呼吁:50岁后务必这样做(尤其是第2点)

很多人以为“改习惯太难”,但在多项国际临床研究和权威指南中,想要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日常细节养护的重要性远高于过度依赖任何保健品。具体应该怎么科学行动?以下三大措施值得每个人认真一试:

第一,积极运动,降低大脑“β-淀粉样蛋白”积聚 一项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期刊的西班牙巴塞罗那研究发现:45-65岁中年人群,如果能持续保持体力活动(如快走、太极、广场舞等),脑中与痴呆密切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量显著减少。通俗说,运动能让“大脑垃圾”清走得更快,降低认知障碍发生概率。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活动(如快步走、骑车、游泳),对脑健康最具保护意义。

第二,坚持“用脑”,终身学习就是最好的大脑体操 大脑如同肌肉,“用进废退”。无论是背诗、下棋、阅读,还是学一门新乐器、参加社区讲座,长时间动脑、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信息,能维持突触活性,推迟阿尔茨海默病发作年龄。哪怕只是每天看会报纸、记记日记,都是对大脑极好的锻炼。

第三,均衡饮食、远离吸烟,保护脑血管健康 地中海膳食和DASH饮食模式都强调多吃新鲜蔬果、优质蛋白(鱼、瘦肉、蛋)、坚果、橄榄油等植物油,避免长期高盐高糖高油脂。“蔬菜水果+优质脂肪”的组合,能为大脑提供“高能燃料”,并抗氧化防止老化。不抽烟或者尽早戒烟,也能显著降低认知功能减退风险。营养科学研究均表明,合理的膳食结构可延缓脑细胞退化,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同时,保持良好心态、规律作息和丰富社交也是重要加分项。与人多聊天、多参加兴趣班,鼓励家中长辈参与社区活动,能促进脑力“活水循环”,减缓退化速度。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远比治疗更重要,现在开始,别让大脑“悄悄变笨”

“大脑衰退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可以选择主动守护。”各类流行病学和临床数据一致指出:65岁后才采取行动就太晚了,50岁左右提前开始行为干预,能极大降低后期发病风险。小到早上吃顿早餐、每天坚持活动半小时,与人多交流几句;大到持续学习、关注脑健康饮食,这些微小的坚持,都是守护脑力的“长效保险”。

当然,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复杂,有些风险与遗传和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有明显记忆力下降、性格行为变化等信号,一定要及时到当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面诊,早诊断、早干预才是科学之选。至于网络流传的“补脑神药”“特殊健脑操”,当前尚无临床证据能彻底防治痴呆,别因此延误正规治疗时机。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老年痴呆提前34年就会有症状!做好这几件事,可以大幅度降低风险!》.中国医学论坛报.2022-09-21.
4.《中年人多活动有助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科普中国.2025-05-15.
5.《推荐十种预防老年痴呆的方法 | 科普时间》.健康中国.2023.07.22.
6.《阿尔茨海默病与膳食模式关系的Meta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养生   习惯   大脑   中国   营养   医生   膳食   老人   风险   认知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