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院儿里的那两株白丁香100岁了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是鲁迅100年前写下的著名散文《秋夜》中的描述,人们大都知道鲁迅的这个名句。

这个清明节,鲁迅博物馆经过半年的改陈修整,重新开门迎接观众了,鲁迅故居小院的两株白丁香,正蓬勃绽放。种下这两株白丁香的日期是:1925年4月5日,至今正好百岁。

北京西城西三条胡同21号院,是鲁迅于1924年用了800大洋买下的,经过装修,于1924年5月25日,“晨移入西三条胡同新屋”。这套房子就是现在辟为北京鲁迅博物馆内的鲁迅故居。院子方方正正,北屋西侧有一夹道通往后园,后园中间有一口小水井。经过花木的装点,使得小院四季皆有景致,十分幽雅。

鲁迅有傲骨,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战士。他一生高举着匕首与投枪,粉碎着各种旗帜、假面与外套。然而鲁迅战斗之余,也休息,也饮食,他从骨子里强烈地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从他的文字里,总能看到他对花木的描述,而这大多来自于他的博览群书及生活体验,从而丰富了他的文章色彩。

鲁迅一生总与花木相伴。童年时最爱看的书是《花镜》,而且亲自养花弄草。他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曾教授过博物学,带领学生采集植物标本。鲁迅在北京八道湾居住时,从旧照片看,院里种植有丁香树、月季花。他们在这里养鸡养鸭。曾经借住在这里的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竟还劝他们养蜂、养猪、养牛、养骆驼。院子里长着许多铺地锦,还种了荷花。铺地锦是一种野草花,夏天北京的院子中常常自然生长在砖缝中。鲁迅住砖塔胡同时桌上有个大笔筒,里面插着两根大雀,据说是从国外带来的,笔筒里还插有一支罂粟花的标本。

鲁迅搬到西三条21号院时院子宽了许多,开始大种花木。鲁迅的母亲也喜欢花木,院子的泥地上种满了太阳花,开花的时候五颜六色,十分好看。这是一种南方的花,比较娇贵,秋风一起就枯萎了。于是鲁迅向松云阁定购了紫、白丁香各二株、碧桃一株、榆叶梅两株。后院的花园更宽敞,但土质不如前面,都是用煤渣垫起来的,所以种下了两株花椒、两株刺梅、还有三株白杨。鲁迅很喜欢白杨树,在后院的西墙种了三株,说白杨生长力强,风吹树叶沙沙响,别有风味。后院东南角,即“老虎尾巴”东侧,还有一棵杏树,当时果实累累。同乡俞芬姐妹曾到鲁迅家去玩,鲁迅说:“等杏熟了,请你们来吃。”俞家姐妹开玩笑说:“吃不完我们用袋子带回去。”鲁迅说:“记得绍兴出杨梅、出瓜的地方,都只管吃饱,不许带走,我们这杏树也按这规定办。”

今天的西三条鲁迅旧居已辟为开放参观的场所,花木还有些原来的样子,比如紫丁香、黄刺梅等还保留着,但白杨树已被伐掉了。院落整洁干净,春天花开的时候仍然是繁荣茂盛的景象,但却缺少了主人生活的气息。

鲁迅故居内,两株巨大的白丁香,花开正当时,满院飘香。树上的说明牌写道:“鲁迅手植白丁香”。其实这说明牌有点问题:鲁迅日记中常见一个名字:李庆裕,又记作李竹齐、李竹泉。他是北京琉璃厂云松阁店主之子。云松阁是一家古玩店,鲁迅常去云松阁购买古钱。门口横匾上写着李竹庵之名,当时的店主是李竹庵的儿子李尧臣,李庆裕在店中协助做生意。李庆裕懂得种树,1925年4月3日鲁迅日记记载:“云松阁李庆裕来,议种花树。”4月5日又记载:“云松阁来种树,计:紫白丁香各二,碧桃一,花椒、刺梅、榆梅各二,青杨三。”由此可见,这树苗是鲁迅亲订,应为李庆裕所种,鲁迅是否动手帮忙在史料上并无记载。

文/萧振鸣

编辑/李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鲁迅   白丁   明牌   碧桃   后园   故居   后院   花木   北京   院子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