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取材于权威资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说到我国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不少人一定会想到慈禧。关于她的评价,外界有很多说法,有说她“精于治术,昧于世界大势”,又说她“性格厉害、神智、人不敢犯”……
无论是什么评价,几乎都是基于她在晚清朝廷兴衰中的作为而作出的。但从古至今,围绕慈禧的各种桃色绯闻层出不穷。
1852年,18岁的慈禧参加选秀,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留在了皇宫中,被咸丰帝封为“兰贵人”,后生下皇子载淳,母凭子贵,晋封懿妃。一年后又封懿贵妃,荣宠一时,在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
此时,咸丰帝体弱多病,而晚清朝廷又内外交困,心力交瘁的他在处理事务时一度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工于书法的懿贵妃便承担起了为咸丰帝代笔批阅奏章的任务。这一时期,多是咸丰帝口授,她来书写。
咸丰帝虽然欣赏懿贵妃的聪明智慧和善解人意,但同时,她的冷静和不动声色的冷酷也咸丰帝感到恐惧。于是,去世前,咸丰帝反复思索后,留下了这样一道密旨:
“朕不能深信其人(慈禧),此后如能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持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
与此同时,随密旨一道留下的,还有一枚“同道堂”的印章,这是咸丰帝临终前交给懿贵妃的。因为咸丰皇帝的心里是矛盾的,他既害怕懿贵妃专权,没人约束,又害怕她被别人欺负。
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病死,载淳即位,即同治帝。懿贵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第二年,又尊上徽号慈禧皇太后。
同治登基后,因为有咸丰皇帝临终前定下的“顾命八大臣”辅佐,慈禧的权力受到了约束。只能“垂帘辅政”的慈禧并不满足于此,她想要独揽大权,垂帘听政。而这自然遭到了“顾命八大臣”的强烈反对。
于是,两股政治势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慈禧胜出。此后,她垂帘听政,集内政外交大权于一身。
慈禧对权势,并非像武则天那种希望建立一番伟业的渴求,她之所以要大权在握,多是虚荣心和好胜心作祟。
慈禧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军功世家的支流,进入后宫以后,为了出人头地,她只能靠自己。后来,在提起自己刚入宫的往事时,慈禧也曾直言:
“皇宫里的尔虞我诈非常厉害,在那种环境里生存是没有退路的,只有选择接受挑战,也只能选择挑战。”
加之慈禧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他们的接连逝世,彻底让她没有了在男权社会中有个依靠的资格。于是,为了一生锦衣玉食,她只能选择将权力掌控在自己手中,她需要权势带给自己的安全感。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慈禧之所以崇尚权势,其实只是单纯地为了达成自己的享受性需求。也正因如此,晚清朝廷每次战败后,慈禧都会急吼吼地要求和谈,甚至不惜割地赔款。因为她害怕战争,害怕自己失去这种高高在上的生活,而并非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
咸丰皇帝驾崩时,慈禧年仅26岁,年纪轻轻便守了寡,也一度围绕她传出了不少桃色绯闻。然而,其中有不少自然是十分荒诞的,是在权力斗争中为了舆论宣传而刻意捏造的。
首先,最受慈禧宠信的太监安德海和后来的李莲英就曾被传出过和慈禧的绯闻。但只要清楚清朝内宫制度的规定,就知道这些全都是假的。
按照规定,太后在寝宫内的一切都是由女子侍奉的,太监是不能近前的。而且,每年春秋两季都会例行检查太监的身体。
不过,在康平县政协文史资料中,却记载了慈禧的一桩艳情逸事。
1888年,慈禧出宫前往颐和园,銮驾刚要出西直门,因突然响起了鞭炮声,导致距离慈禧最近的一匹马受了惊,冲撞了慈禧。而这匹坐骑的主人公正是年仅20岁的那尔苏。
那尔苏下马后,急忙跪在慈禧面前,不停地磕头,嘴里还反复说着“奴才罪该万死”的话。
慈禧生气地问道:“哪个奴才,竟然敢这么大胆。”
一旁的太监急忙回答道:“是一等侍卫科尔沁那尔苏贝勒。”
“把头抬起来。”慈禧又命令道。话音刚落,那尔苏便抬起头来。这时,一位眉清目秀、仪表堂堂的俊男子便出现在了慈禧的眼前。
慈禧见状,一时间竟呆愣在了原地,许久后才说道:“免他死罪。”
众人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但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那尔苏便被宣到了颐和园。此后,那尔苏多次被慈禧宣进宫。
但因为后宫严格的规定,那尔苏进后宫也并非是一件易事。这时,深知慈禧心思的李莲英想到了一个办法。
慈禧每日饮水,都需要御膳房太监从西郊玉泉山运水。于是,她便借口水不干净导致自己生病,提出要派自己的太监运水。王公大臣一个个唯唯诺诺不敢反对。
就这样,那尔苏每次就藏在水箱中被送进后宫,与慈禧寻欢作乐。
然而,纸包不住火,时间一长,那尔苏和慈禧的事情便被人发现了。
那尔苏的父亲伯王得知此事后,震惊不已。他清楚,此事一旦泄露传开,自己的家族一定会受到株连。于是,他叫来儿子那尔苏,告诉他“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但那尔苏也无奈表示自己也是身不由己。
为了使家族免于祸端,经皇帝同意后,伯王以祭扫父亲僧王墓带着儿子们回到了科尔沁。在这里,伯王与儿子们商定杀掉那尔苏,以保全家族性命。
那尔苏不愿因自己一人连累整个家族,直言“愿一死挽救家族。”但同时,他也提出希望父兄能够将自己的儿子养大成人,并请求父亲能够允许自己葬在祖坟内。
1890年正月,那尔苏吞金自杀,年仅35岁。死讯传到慈禧口中,她痛苦不已,并大骂伯王。不久,朝廷命:
“贝勒带骑领侍卫十员,往奠故科尔沁贝勒那尔苏茶酒,赏恤如例;子阿穆尔灵圭袭爵。那尔苏谥曰‘诚慎’。”
为了不让朝廷派来的大臣察觉异样,伯王特意让他们查验了那尔苏的尸体。最终,那尔苏遗体被入棺埋葬,大臣也回京向慈禧复命了。
参考资料:祝您健康·文摘版2020年8期、意林原创版2010年12期、《人力资源报》2015.8、民间故事选刊·下2016年2期、百家讲坛2009年18期、沈阳日报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