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历史现场,再读毛泽东“老三篇”,《探寻经典诗文足迹》开启新一季

视频加载中...

“抗战即将胜利,但是中国革命的道路还漫长,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打败所有的敌人,建设新中国。”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在新一季节目中说。

新学年伊始,《探寻经典诗文足迹》第二季8月31日(周日)19:32在上海教育电视台开播,以毛泽东同志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为核心,引领观众重温红色经典,汲取精神力量。

“老三篇”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源泉,其倡导的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价值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当历史的车轮滚过八十年,延安窑洞的灯光依然在文字中闪烁。1944年,毛泽东同志为战士张思德写下的《为人民服务》,如星火燎原,点燃了无数人心中“人民至上”的信念。第二季的首集《为人民服务》带领观众追溯“人民至上”的思想源头,重返历史现场,解读经典文本。

这是一次“行走的课堂”,也是一场沉浸式学习。在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顾燕文的带领下,上海市金山初级中学、上海市蒙山中学、上海市金山中学的学生们,共同走进延安枣园革命旧址。1944年9月8日,毛泽东正是在这里为战士张思德举行追悼会,并首次系统阐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站在朴素的青砖窑洞前,同学们触摸历史实物,聆听张思德同志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事迹,感受那段烽火岁月中普通战士的伟大品格。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学生们参观了中央大礼堂和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旧居,实地感受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艰苦卓绝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

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言的那一历史瞬间,不仅定格了一个战士的光辉形象,更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精神基石——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践初心。第一集中,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姚喜双带领同学们朗诵《为人民服务》,以铿锵之声传递“完全、彻底”的赤子之心。

场景课堂中,学生们还走进上海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地,回顾1937年淞沪会战中三百守军以血肉之躯阻击日军登陆的悲壮历史。从张思德的默默奉献,到金山卫的殊死抵抗,他们在跨时空的实践学习中体悟:只要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而牺牲,无论岗位多么平凡,其意义都重于泰山。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张春美从毛泽东为张思德所作三条指示切入,阐释“老三篇”以榜样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苏智良教授指出,“为人民服务”从事迹上升为党的宗旨,体现对平凡战士的深切缅怀与制度化传承;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分册主编、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桂华分析了毛泽东如何借语言艺术,将张思德的牺牲升华为对党的建设与个人修养的深刻指引;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庄坚俍提出,新时代青年可通过社区服务、环保志愿等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将其转化为民族复兴的青春能量;原上航客舱服务专家、全国劳模吴尔愉结合28年服务经验,诠释“服务”是协作与成长,彰显安全保障与温度传递。

《探寻经典诗文足迹》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导,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教育电视台、绿叶传媒联合多家单位推出。从第二季首集开始,绿叶台与师生们一同走进延安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上海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地等,也一同聆听《为人民服务》等红色经典带来的永恒心跳。

原标题:《重返历史现场,再读毛泽东“老三篇”,《探寻经典诗文足迹》开启新一季》

图片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视频来源:上海教视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1

标签:历史   诗文   足迹   现场   经典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上海市   金山   延安   上海   旧址   枣园   战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